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之窗>> 行业资讯 >> 详细内容

出版社与Google的数字化纷争

2007-02-13 13:32:11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0 0

    2004年,Google选择在法兰克福书展上高调推出其图书搜索项目。当时,也许谁也没想到两年后它会掀起如此的轩然大波。

  缘 起

  说到Google,首先要从它的商业模式说起。Google与出版商合作为他们的书提供前后共5页的内容搜索,这让出版商为之振奋。想想看,全球3亿多用户随时都可以搜索到自己的出版物,相比于摆到书店去销售还要花不菲的营销费用,这种免费的活广告实在是太诱人了!这对于广大的网上用户同样如此,也正是由于对这两方的极大满足,Google同时也赢得了广告商的青眯。

  然而,Google在继续拓展图书搜索的范围,与图书馆合作时,终于触及了出版商们所能接受的底线。矛盾在难以调和之中升级,并导致对簿公堂。分歧集中在两点:一,版权法中规定对版权作品的部分内容引用不能用于商业赢利目的;二,Google与图书馆的合作显然避开了出版商,而这对于持有版权的作者和出版商都是不合法的。

  对此,Google认为,要将图书馆中收藏的难以计数的图书先征得版权所有人的同意再放到网上,恐怕要花上几年时间,Google还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一种解决办法,即如果有人发现自己拥有版权的作品被放到了网上,可以要求Google删除该网页。而最让Google觉得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出版商都选择了运用法律来解决,而不是他们期望的向Google直接提出来,同时Google还固执地认为,我不是还为你做免费的活广告了吗?你还受益了呢!一位Google的发言人就表示,没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也没有必要花这些诉讼费用。

  美国作协和出版商协会是率先拿起法律武器的,在此之前,出版商协会与Google高层进行了协调。就图书馆计划,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很显然,玉帛未连,干戈已结。出版商对加入Google搜索计划的图书是有自己的算盘的,哪些书适宜放到网上去,哪些书要保存好,否则一旦放到网上供人搜索下载,就没人买了。事实上,出版社只有不到20%的图书参与了搜索计划;除去另外20%已进入公共版权领域的图书外,剩下大部分图书是出版商要藏在网下的。而Google与英美几家大学图书馆(包括密歇根、斯坦福、牛津、哈佛)及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无疑又将出版商慎之又慎的图书馆供书拿过来做了扫描,一份给图书馆,一份自留存入数据库以供搜索。这也就难怪人家出版社要群起而攻之了(从图书馆角度考虑,选择合作也是有理由的,与Google合作,短短几年就可以实现全部藏书的数字化,而仅依靠自身力量这个过程可能要花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图书馆计划及其他

  出版商对Google的攻击之势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开来,先是在美国,而后波及到法国、德国。虽然英国也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且图书馆计划也涉及到英国的几个图书馆,但英国出版商协会并没有采取法律行动,然而,这并不等于说,英国业界对此是漠视的。恰恰相反,它在英国上下引起的讨论是空前的,人人自危,并开始自我反省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保护好自己的版权,在这种反思下,不少大型出版社纷纷建立了数字化数据库。

  考虑到各国版权法的规定各不相同,图书馆计划在其他国家推行可能遇到更大的阻力,因此,Google采取了异常谨慎的态度在其他国家推行图书馆计划。除了前面提到的5家图书馆和今年8月加州大学图书馆加入该计划之外,只有西班牙的马德里Complutense大学图书馆允许Google对其公版图书进行扫描。

  与此同时,Google在法国、德国和比利时推行的出版商计划,也不时有官司缠身。Google今年6月刚刚因德国汉堡法院宣布WBG出版社上诉Google的理由不充分、不予受理而欢庆第一场胜利的时候,10月又不得不面对法国出版商协会与la Matiere出版集团的起诉。而德国出版商协会在法院宣布不予受理上诉之后仍表示,将继续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一副虎视眈眈要为自己利益方讨回公道的架势。

  对于图书搜索,虽说网上不时有消息说某本书的销量因此获得了多少倍的增长,但细加分析不难看出,总是不那么著名的或者说是新兴的写作怪诞的作者喜欢这种方式,该书原来的销量也不是很高。而且出版商也担心,Google在全球范围内对版权图书的扫描复制,是否会带来一群后来者的效仿?这犹如一道闸口,一旦打开想再合上就难上加难了。倘若如此,这会给出版业带来一场灾难。而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和数字化潮流下,信息的共享已成为一种趋势,Google的图书搜索也是顺应这一潮流的举措。而且现在已有不少途径可以下载图书的全部内容,有人认为,这些不会影响图书的销量,因为人们购买的书有精美的设计、装帧和纸张,是打印本根本不能替代的。还有人认为,也许未来人们会奇怪为什么那时侯为了版权而争呢。哈珀-柯林斯首席执行官简·弗里德曼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两面性,她曾表示,不敢期望在有生之年Google的官司能够得以解决。

  在内容公开、文件共享、音乐下载、报纸免费上网的趋势下,努力维护版权的出版商在有些人看来似乎过于较真了。然而这又是必须的,否则出版社和作者的利益谁来维护呢?他们怎样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呢?美国出版商协会主席施罗德对此态度坚定,而且曾有着24年国会议员背景的她有着势在必得的信心,她相信在未来几年内将赢得这场官司。

  商业模式

  无论如何,出版商需要找到一种新时代的商业模式,原先传统的模式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但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在很大程度上难免会发生变化。而这种新模式的探索要花费不菲的投资和很大的勇气。
 
  近两年,英美一些大型出版社纷纷建立自己的数字化数据库,如哈珀-柯林斯计划将已出版的2万本书和每年新出的3500~5000种书放入数据库,成本在数百万美元。兰登书屋也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500万英镑建立一个覆盖英国的数据库。企鹅依托培生的Asset图书馆作为自己的数字储备,还希望建立多个数字存储系统,将旅游书和企鹅经典名著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麦克米伦也建立了BookStore数据库,同时还为第三方出版商提供服务。

  而阿歇特英国出版公司却在数字化这个事情上表现得很谨慎,这缘于2002年的一次不成功而耗巨资的数字化探索。作为一家全球公司,阿歇特在美国的业务可以为其英国公司提供经验,如在销售电子书及有声读物下载等业务将向英国拓展。因此,跨国公司在推广成功经验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同样是近两年,在法国的倡议下欧洲数字图书馆正在建立,计划2010年建成有600万种图书在线的数字图书馆,同时将图书、图片、电影、音乐等各种形式在内的知识产权都收入其中。而英国也进行了几次数字图书馆的尝试,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建立这种数据库还只是一种防御和自我保护手段,面对动辄数百万英镑的投资,尚未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赢利模式。对于出版界来说,这的确是一项艰苦的工程。

  尽管如此,出版界不乏可贵的探索和新的尝试。如哈珀-柯林斯今年8月已经启动了“browse inside”项目,允许网上用户浏览部分内容,同时开启字典内容授权使用项目及手机下载小说业务。企鹅也在尝试建立DK前10大旅游指南网站,允许用户整合不同的旅游指南内容,同时还计划投入数百万英镑整合内容成为B2B的信息提供商。麦克米伦将在明年春季推出40部电子书。他们的做法无非是,要么做电子书,要么做手机下载,要么做有声书,同时还允许用户进行内容、价格上的多种选择。

  出版商的逻辑应该是,面对数字化的潮流,自己首先必须将版权图书进行数字化,建立数据库,一旦找到了适当的商业模式,马上大范围地跟进。而对于自己出版社的哪一类书适合哪种方式,也在进行一种探索,当然这也是为未来发展所做的一个储备。对任何一家出版社而言,如果现在不考虑这个问题,就像英国出版专家保罗·理查森所言,将来就会逐渐被淘汰。

  在出版界紧张应对Google事件时,Google自身也在做着调整。为实现整合网上海量实用信息的目标,Google将触角伸到了书业,同时快速地将多个国家的图书信息收入囊中。最近Google又收购了YouTube公司,这是一家视频网站,任何人可以将自拍的视频文件上传到这里,供人们点击浏览。因此有人又担心它是否将以这一视频门户网站为契机,伺机向电视播放网站发展。而且凭借技术实力和业已形成的规模效应,Google向这些新领域发展的速度都很快。

  任其发展,它是否会像几年前的微软一样,形成市场垄断?这种担忧不无道理。而对出版界来说,从现在起,开始做好准备,才是今后生存的不败法则。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编辑: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