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书推介>> 综合图书>> 社科文艺

教育的良心

  • ¥ 30.00
  • 王宏甲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已有 人关注
  • 2012-01-10
  • 16开
  • 330.000千字
  • 1版 1次
  • 264页
  • 精装
  • 978-7-5406-8275-0
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据2010年中国民意调查数据中心显示,近八成民众对中国的教育表示不满。中国的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病,基础教育不足,应试教育泛滥等,许多批评是不绝于耳,而每年的高考更是被认为扼住了素质教育的咽喉。
 
王宏甲,中国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对我国教育历史与现状、对世界教育趋势都有着深度思考的作家,以其拳拳之心和辛辣而又不失清醒的笔触,撰写了这部以考试为名的教育反思录。它内容讲高考、讲考试,核心指向教育,指向教育的现状、本质,及未来。
 
本书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关乎千家万户的高考和它曾经带动教育的反复变革,剖析了高考带来的对基础教育的牵制,对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最根本的改变等等;二追溯中国考试历史、教育历史和选拔人才的历史,最早的西周视教育为,将德抬到比天还大,而曹操在用人方面唯才是举忽视,导致社会弊端丛生,直至隋文帝将郑重地请了回来,之后有了包含文才秀美科的科举试。但是国家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科举制,在清政府却发展到科举教辅书泛滥,墨卷房行,辗转抄袭,科举制成为毁灭人才、限制人才发展的祸害,最后促使新学的开端;三透视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和选拔制度,看国外的新兴教育。以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为例,重点审视美国与德国的考试制度。美国的大学招生一年七次的SAT考试不是唯一的凭据,选拔重点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德国,学生不用高考就可以宽进严出大学,背后有坚实的职业教育体系支撑,从而为德国社会培养两部分的人才——有着行业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在大学摇篮出来的顶尖级人才;本书最后是把出考试与教育的脉象,并开出药方:考试只能作为评价人才、选拔人才的工具之一,其指挥棒的作用不是将教育指向应试,真正的教育培养的不是同口径、同规格、标准化的人才,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 没有相关信息

 王宏甲:福建建阳人,一级作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被中宣部选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为首批入选者中唯一的报告文学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鲁迅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著有报告文学、小说、散文、影视剧本、文论等400余万字。曾获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广播文艺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中国新教育风暴》发行十几万册,被中央电视台拍摄成30集电视报告文学片。本书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协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十几项大奖。      

同类图书
作者新书

最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