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现代德育 促进人的发展
珠海市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黄华欢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职业中学德育教育更显突出,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职业中学德育模式,是本文探讨的一问题。
关键词:德育新理念 德育模式 创新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必然呼唤着高素质的人才。据一些媒体报道,办好一间职中,等于少建一间监狱.可见,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是当前社会教育的热点课题,而德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首要问题。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实用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作为肩负教育重任的学校,要通过教育活动去实施其教育目标。我们根据中职教育实际,探索职业中学德育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构建中职生“选择—发展”德育模式,走向现代德育,促进人的发展。现结合实践探索谈谈看法。
一、 确立德育新理念
我们根据中职生的思想特点和职业教育特点、规律,从多角度、多层面进一步对“选择—发展”德育模式的内涵、实质、内容、主要教育原则、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进行反复深入的反思研讨,并对传统德育、原有教育方法与手段进行比较,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关键点”的德育理念,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去构建中职生“选择—发展”德育模式。
主体性是人在所从事的物质活动或精神活动中所构筑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德育的主体性原则是指改变传统德育的统一灌输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较多地强调社会本位价值观,注重统一性而忽视多样性和主体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道德层次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改的深入,德育的个性化与我们德育目标将具有更多的一致性。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的德育应以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摒弃传统教师高高在上,我讲你听的灌输模式,主张师生互动,实行“两主”,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不再是“教官”、“判官”,而是学生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德育重心从道德行为准则、规范的传授和说理转移到培养道德思维发展和道德能力上来。以活动为载体,就是把学生置于生活实践中,在生动活泼、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有效地实现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自我选择和促进道德层次发展。教育内容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去实现的,教育存在于一切活动中。教育要把社会现象、实例与教育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的过程中,这样的教育才实际、有效,学生感到有用。以体验为关键点,就是在实践中,教师注重引发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情、人生经历、社会现象等在感受过程中去思考、去体验与感悟,而不是由教师给出答案、说出对错。人的道德培养与发展,并非靠教育者的传授灌输,而是靠感染、内化升华的。因此,教育活动过程并非靠教师的德育灌输,而是依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去引导教育主体——学生,进一步理性地去思考、分析、选择有利于社会和自己发展的道德观念与行为方式,有效地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构建德育新模式
我们认为“选择—发展”德育模式是走向现代的德育,是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尊重中职生主体参与和通过其自身的情感体验为前提,引导和培养中职生多元价值中具有自主的理性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和调整自己行为能力,具有现代公民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为目标的道德教育新模式。其“选择”就是受教育主体对客观事物在理性分析判断后自主选择相应行为方式的能力。而“发展”是完整人的发展,是既包括智力、能力因素,更体现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等非智力因素;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主体努力而形成的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而选择与发展是相互相成、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发展依赖于选择,而选择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从选择开始,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必然要具有较强的选择能力;而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是通过选择形式去实现。另一方面,发展意味着选择,而选择促进了发展。发展是通过选择去实现,选择是发展的必经环节;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发展,其选择过程必然促进发展,而发展过程中更为有效地推进理性的选择能力。
“选择—发展”德育模式的实质就是要实现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型,即“四个走向”:(1)由奴化德育走向自主德育。(2)由划一化德育走向多样化、个性化德育。(3)由灌输德育走向对话德育。(4)从管束德育走向自我德育。因此,在教育活动与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在充满道德冲突的生活情境中对各种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与鉴别,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自主、合理地选择自己所应确立或改变的道德取向,以及本人应遵从或拒绝的道德规范,从而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与发展的道德品质。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作出了有益的探讨。如《珠海特区报》于2003年12月4日刊登了一篇题为《有人奋勇擒贼,有人争着捡钱,歹徒抢得巨款夺路而逃,为求脱身沿街撒钱》的报道,该文描述了某人到银行取钱后被贼人打劫,当时,有人在叫喊捉贼,有人报打110,当小偷钻进小巷将被捉获时,小偷把抢来的部分钱撒放在逃跑的路上,此时,有部分围观者抢上前去拾钱,有的勇敢地继续追赶搏斗捉贼,最终警民合作把歹徒逮住,但当被抢者把所有捡回的钱清点时,6万多元现金大部分已不翼而飞了……我们获得这一社会现象时,策划了《我选择的是……》主题教育观摩课。课中,老师把报刊相关内容介绍给学生后,分别提问了解学生假如在现场时的思想状况与行为方式,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看法,然后小组发言。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思想情况及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从法律、学生角色、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因素等去分析,再给学生互相交流,补充意见,然后教师再点评。整个主题教育活动,教师没有对任何学生或某一小组说对错,而是引导学生从法律、从社会发展、从学生角色等多方面去思考各种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让学生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中去感悟,去自主地理性地选择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道德品质与行为,并引导学生如何以一个学生的角色,从主观思想和自我行为上参与学校的学习与生活。该班学生在参加班级各项活动中集体荣誉感增强了,获得了文明班级评比的流动红旗。实践教育课表明,效果是明显的,教育是有效的。
三、创新德育内容与形式
教育内容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去实现的,教育存在于一切活动中。根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关键点”的德育理念以及道德发展自身的规律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学生主动、自为的教育互动作用,让学生在交流、对话、启发引导中而得到情感体验,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从中培养学生在道德品质中的自我判断能力、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增强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发展。
1、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起学生多角度审视而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以榜样正面教育为主,以反面典型警示为辅,以自我感受体验为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一,正面引导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伟大人物、英雄人物的电影,听报告会;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座谈交流;推荐媒体报道的人物事迹,邀请“勤劳致富,就业光荣”报告团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在学习榜样中陶冶心灵;其二,反面启示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宣判会、禁毒会、维稳签名会、交通图片展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并培养在多元价值及其警示中学会自己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的能力。其三,自我感受、体验教育。如开展《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阳光总在风雨后》、《创业非智力因素》等主题班会、教育课活动,结合活动写周记、举行教育专题演讲、征文、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评比及组织学生参与电信使用社会调查、煤气使用安全社会调查等社会活动,让我们的教育思想与信念在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染与内化并成为个人的道德品质。
2、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达到培养人和发展人。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和促进学生成熟的社会判断力和理性发展的能力,而人的道德品质是通过感染的,非直接教育传授的,教育存在于一切活动中,活动是学生道德培养、发展的载体。因此,在创新教育途径的同时要重视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开展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道德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和自为地理性地调整自己道德行为的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活动。在学生身边的微小的、实际的事情中通过教育引导去体验、去领悟,并自觉地去恪守这种规范,达到从加深认识到行为方式的自律向再向更深层面发展。如在抗“非典”活动中,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并主动参与整治学习生活环境的活动,注重个人卫生行为与习惯,去培养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及讲求互相关爱的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在学校管理中组织学生参与日常行为的管理、单车停放管理、清洁卫生管理、宿舍饭堂管理、板报刊物宣传、广播宣传等校园文明评比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管理能力;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寝室文化的自主设计与布置,板报墙报的设计与编写,培养自主精神;组织引导师生开展关爱活动,自愿捐款6936元,并到医院慰问被歹徒刺伤的周玉婵同学。通过周玉婵同学及其家长写给全体师生的感谢信和到医院慰问的情景去感受校园中师生的爱的真谛;组织学生开展助人为乐的社会实践活动——上街义务为群众维修电器、写晖春,去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光荣感。近半年组织师生5次便民义务维修电器326件,挥春450多对;艺术团近4年到城区、乡村、工业园区送戏送文化演出近百场(次),足迹遍及珠海、江门两市区。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了教育,道德品质得到了内化与升华。
3、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业能力。
道德教育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实际来开展,教育才会真实、有效。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创办广东省第一个“校园跳蚤市场”,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社会企业经营模式自主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班主任与学生共同承担风险。活动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明显增强,参加活动的同学认为:参加跳蚤市场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让自己偿试当小老板和创业的感受,从中学习一些创业知识、积累经验、感受职业道德,从而增强自我创业能力及超越自我能力。据统计,参加“跳蚤市场”活动的实验班学生与对比班比较,就业率高出33.1%,自谋职业率69.6%比36.5%高出33.1%;很明显,参加“跳蚤市场”实验活动的学生应对能力、自信心等明显增强,而对家人的依赖性心理明显减低。如陈育霞在跳蚤市场中是服装组成员,当其在爱婴岛上岗不足六个月里,由普通员工晋升为销售导师。另据冯清燕同学反映,其工作单位翔琳化工有限公司的五个城市、区域主管(其是肇庆、珠海两市区主管)四个都是斗门三职的学生。可见,“有文化、品德好、技能强、综合职业素质高”的学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青睐。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受到了感染,从而促进道德的发展,在工作岗位上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实现了在活动中培养人和发展人。
走向现代德育,我们提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要实施“四个结合”:一是学科教学内容与德育相结合;二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要与社会、学生身边的事物和学生的思想行为相结合;三是学科教学活动与德育相结合;四是学科的教学改革与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相结合。如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在学习、交往、生活中的挫折、立志高远,顽强拼搏,在实现理想过程中遇到挫折时,会用冷静、乐观的心态去分析原因,结合教材内容,从中吸取精神力量,化压力为动力。政治科组教师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时,组织学生先到工商局、银行、医院、西餐厅、面包制作店、啤酒厂等进行采访、拍照,了解政府职能部门、事业单位、服务行业、企业等岗位人员的工作要求,从中领悟职业道德的要求,在学习教育过程中去实现内化,从而增强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的意识和行动。学科教学与德育相结合,校内课堂教育与校外教育活动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与学生学习主体相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来校指导的《学校品牌管理》杂志副总编辑张裕迎教授听过几次课后,在斗门三职校教师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我在广州听过许多精彩的课,但像你们学校这样把学科知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结合得这么紧密,这么注重把学科精神和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尤其是学生学得这么投入,学得这么开心,学得如此乐在其中,这样的课我还是很少听过。我不敢说你们的课是最精彩的,但我敢说你们的课是最成功的!我在你们这里看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片新天地” !

在走向现代德育实践中,斗门三职校获市、区文明校园先进单位;女生宿舍管理、德育展览室及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活动是全区各校参观学习点,受各级领导一致交口称赞;多年来德育工作被市、区评为先进单位;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学生获奖项目、人数越来越多,获奖档次越来越高;艺术教育特色显著,打造了职教品牌,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走向现代德育的实践,创辟了教育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