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分析

江门蓬江区农林小学 

 

一、优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材内容方面

   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体现了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深浅适度,要求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游戏、参观访问、讲故事、欣赏、练习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中感受、体验、领悟生活的意义,体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教材形式方面

全套教材设计的卡通形象“白海豚”与“丹丹”贯穿始终,与同学们一起成长。教材图文并茂、版式新颖,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审美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呆板、单一、文字量过多的毛病,增加了带有一定漫画色彩的图画、漫画和现实生活中的照片,版式设计和色彩搭配都做了精心安排,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理解教材内容;既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又有较高的审美情趣。

(三)教材针对性方面

由于教材的选材与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针对性较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且也有利于导行,增强教学的实效。如学生在学习完“今天我当家”这一课后,回家能主动帮忙做些家务活,家长非常高兴,并表示乐于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这样既满足了家庭教育的需要,又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教材成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纽带。

(四)能力的培养方面

教材从始至终都很注意能力的培养,几乎每一课的课文、图画和练习都有体现。特别是辨别是非能力的培养很突出,这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重要方面,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功能。除了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之外,还注意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文明礼貌、人际交往等能力。现在生活中存在着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人们的公共意识、文明水平亟待提高,而小学四年级学生所具有的可塑性、模仿性等年龄特征,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契机。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学生耳闻目睹的现象的对比、分析,帮助他们形成基本的善、恶、美、丑的是非观,懂得在公共场所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是社会文明的具体道德,是做一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的必备素质。公共生活讲道德不光是写在纸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中,教材就截取了实实在在的生活片断、场景,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对生活有所认识,有所感悟。

 

二、不足之处

选文内容较多,操作难度较大。四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社会,对许多社会上的事物还是较陌生,再加上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对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准备资料的一些辅导工作不能配合,因此教材上的某些内容单靠教师是不能实现的,可操作性比较低。

教材上的一些有关社区的内容需要当地的社区大力支持,但现实并不像编者设想的那样可以顺利开展,会遇到很多实际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开展工作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而得到社区的配合前还要教师做大量的协调工作,但毕竟一线的教师精力和能力有限,工作开展比较困难觉得教材的有些内容只能泛泛而谈。

一个学期能把整本教材全部讲完和开展完,是不太现实的。里面的内容有很多都要实际操作,实地考察,要想收到编者想象中的效果,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对工作繁忙,压力大的教师来说,无形中又增加了工作量。如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其中的某些内容进行具体的开展,可能收效会更好。

三、对教材改编、改进的建议

1、在教材编写中,教材应主动提出(不要单靠教师单方面的去争取):要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把家长作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参与到师生的教学活动中,建立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而形成合力的教育资源和优势,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成为我们合作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中,

2、教材里面的教学指导比较具体,但由于老师们的阅读量不够,在推荐相关读物的时候出现困难,最好是能够提供网络地址的链接,科普读物,文学作品等。

3、在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中,希望能写出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等详细的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