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材评议

江门市范罗冈小学

 

    四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这套教材,经过我们一线的几位老师分析,觉得有以下几条优点:

一、全套教材设计了卡通形象“白海豚”与“丹丹”图案,始终与学生共同成长。教材在版式设计上生动活泼,教材直观、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儿童化、生动化特征。以“我”和“我们”为主题的学习内容,主要表现方式通过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故事、欣赏、练习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索,从中感受、体验、领悟生活意义,体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本套教材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按照儿童品德发展规律、认知规律不断扩大。社会生活范围,在内容分配上侧重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一整体视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学会作出正确、合理的价值判断和发展。

二、这套教材有生动、实用、操作性强的优点。

教材里直观的画面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使学生愉快地对每一个专题展开学习,里面的每个专题均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由相对应的几课组成。例如围绕“同在蓝天下”这一专题设有三课,学生学习后不但懂得了要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残疾人、离异家庭的孩子,并在关爱他人同时学会了当生活的强者,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挫折。这样的教材既对学生进行了感性的熏陶,其中也有现实意义的例子小故事,名言警句也渗透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值得称颂的是教材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设身处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解决问题、直面挫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课后的“名言搜集”、“智慧饰囊”在思想教育之余为学生提高语文素质、搜集信息、自我展示架设了有利的平台。

三、《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立足岭南社会、人文和自然,面向中国南方地辽,力图使小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针对当前少年儿童的思想和生活现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多方面、多渠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并让他们心中受到深刻教育的同时又增广见闻。

教材的四个单元13课内容,针对性强,每课呈出的形式都不相同,避免了枯燥、单一的局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每节的情境创设都围绕现实生活展开,容易拔动学生心弦,从而产生交流,教材还注意知识面的拓展延伸,把学与用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趣味与知识紧密连起,是实用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教材。

本册《品德与社会》,既有许多优点,也存在不足,如:

一、虽然很多与学生生活相关联,可对于江门市的孩子有很多活动是无法参与的。例如到福利院帮助别人,有许多篇目以图为主,可能会比较吸引学生的眼球,可是说教的太少,有些图意学生未必能读懂,本册书具有太多可操作性,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写计划、作出评价,这对于爱动手且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不是难事,还有许多实践活动,如“走进农家”,了解一下农民的生活,但相对城市里的学生而言比较难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而学校为考虑学生安全问题也不可能让学校带学生外出,许多篇目提供了问题,但没有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如看看周围有哪些不幸的人,学生可能会发现到,可他们并不可能从游戏中真正体会不幸的人那痛苦的内心世界,如能以不幸的人的口吻说出他的不幸,可能孩子们受到的教育会深刻些。

二、本册《品德与社会》,既然是属四年级下学期的书目,就不应弄得太花俏。翻开书面一看,尽是彩页、图画,很像是一些漫画书,看得眼花乱。孩子已是四年级,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不用搞这么多图画,况且在结构编排方面没有过渡、衔接不紧密。每课书的开头又没有导语,或者有但是不那么明显,例文或故事之后属实践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内容方面,跟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联系,只是小学生还应着重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材一共4个单元,属于这方面的课文才三分一,显得太少。

建议:

教材力图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针对性强、趣味性浓,但是现今社会的学生,大都因为独生子女的身份而引发出一连串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心胸狭窄、冷漠自私、唯我独尊……许多孩子在自己父母生病时不知如何关心、照顾家人,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许多孩子不知如何自理生活,“事事不关心、高高挂起”的作风习以为常,于是爱你争我吵、打打斗斗的现象屡见不鲜,遇上挫折惘然不知所措,其它不良媒体的影响,争取极端行为来“表情达意”的现象有增无减,把互相谦让看作“傻瓜”所为,把自私自利被誉为“聪明”;讲文明讲礼貌被视为“笨蛋”。不能想象,这样孩子长大后会是怎样的一个“栋梁”。针对此现象,教材还应就“感恩、受挫折、社会生活、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引导,个别内容如能设计“亲子同乐”的环节,让父母也参与到学校教育,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达成共识,教育的效果才会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