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培训”近年来已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须臾不可离开学习的观念已为教师广泛认同。但是,“师资培训”的现状却很难令人满意。培训者教法陈旧腐朽、内容脱离实际、形式单调乏味,受训者无成长和快乐体验、厌学逃学严重,这种状况影响了“师资培训”的效果,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克服以往“培训”中的弊端,使培训工作以新的姿态出现,需要我们用改革的思维创造性地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一、明确培训目标

 

  目标是行动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在以往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中,很多教师实际关注的是如何“混满”规定的学时,以便在职称评定、工资晋级中不受影响,至于培训者所期望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则往往被忽视,甚至忽略。

  20038月下旬,在深圳市福田区进行的《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中,参加培训的教师经过学习讨论,认识到实施新课程将是我们今后职业生涯的主要内容。《历史与社会》是在整合了历史、地理、社会等人文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内容、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新质的课程。不经过系统地学习、专门的培训,就无法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把学习、研究、创造作为职业生活方式,否则,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在培训的参与者对培训的目标形成了共识后,我们提出了本次培训的三项具体目标,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材特色有初步了解;对课改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比较深入的思考;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主动性被激发。

  由于明确了培训目标,培训的针对性加强,教师参与培训的投入程度显著提高。

 

二、严格培训管理

 

  有效的管理是成功的保障。在以往的培训中,常出现教师签了到就溜人,或者是请人代签到等不认真的情况。这使得培训组织者精心准备的讲座,很多教师压根没有听,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因此本次《历史与社会》的培训,在明确目标、改进方法、充实内容的前提下,加强了外部力量的检查和督促。首先,建立培训教师通讯录,以加强培训工作联系。其次,坚持开始时签到,结束时点名的考勤制。第三,是建立培训情况反馈制,将教师的出勤情况和培训中作业完成的情况,反馈给教师所在学校。

  由于加强了外部力量的督促,提高了受训教师的出勤率,提高了对课改培训价值的认同度。

 

三、充实培训内容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内容由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部分构成。在理论学习方面,为使教师对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理念、内容、方法有初步了解,区教研员就课改通识、课程课标、新教材等方面分别作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历史与社会课标解读”和“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材分析”3个专题报告。帮助教师从理念上认同课改的价值。

  在实践操作方面,培训不仅让教师从概念上理解新课程,而且努力促成教师在行为上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培训设计了很多活动。有国家级试验区教研员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法的经验介绍、有分小组的讨论、有大会交流发言、有对先期进入试验学校的经验分享和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使教师在活动中体验新课程的思路与举措,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对课改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

 

四、丰富培训形式

 

  课改培训的效果不仅来自于培训内容,也体现在培训方式上。主要操作形式有以下3种:

  ●参与式:这种方式体现了以培训的参与者为主体,人人都行动的培训思想。为使参与者能亲身体验,引发思考,我们按照培训的内容顺序设计了3份活动卡。在培训活动开始之初,给教师10分钟时间,阅读并回答“活动卡①”提出的3个问题。具体内容是:1.何谓课程?请说出你的理解;2.如果你认同课改的价值,那么你认为最应该改的是什么?3.就你所了解,在已经进行的课改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通过问题唤起教师已有的体验和潜在的价值判断,使教师在创设的情景中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紧接着教研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的专题报告中介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回应教师的疑惑,使教师产生共鸣,达成升华理念的目标。

  在对历史与社会课标解读和新教材分析介绍后,不失时机地要求教师完成“活动卡②”提出的问题:1.根据《历史与社会》课标(二),你认为本课程有何独立的价值?2.《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其核心概念是什么?实施了课程标准的哪几点?3.在将要进行的课改中,你认为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这3个问题的设计,基于引导教师在培训中不但要动脑,还要动手,从理论学习的层面进入理论指导下实际操作的层面。在对课标、教材的具体解读中提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