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书妈妈遇上家庭心理专家

童水果VS马宁

 

 

培养乐观的孩子父母需要注意什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难免会出错、会遭遇挫折,

而积极乐观的心态能让孩子更好地面对并解决问题。

那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呢?

本期,就这个问题,

让我们跟童水果和马宁两位老师一起来探讨一下。

 

童水果,童书妈妈、资深记者、文学博士、阅读推广人

 

有些好朋友总是说我思虑过多,属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类型。这貌似在,你是一个接近悲观的人。确实,做一件事我有时会思前想后,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也会想想如果发生了该怎么办。

奇妙而幸运的是,高歌是一个乐观的小男生。有时候这让我不得不相信,性格是天生的。

 

班上大多数孩子都比高歌大,有的甚至比他大了将近一岁。因此体育测验,高歌从来不占优势,而做手工、做科学实验等灵巧度高的活动,更不是他的强项。

小班的第一次体育测验,高歌位列倒数,甚至有几个女孩子都跑在他的前面。他回来后问我怎么回事儿,我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你年龄小一点,所以慢一点呗。”他若有所思,说:“,那我下次跟着轩轩跑。”轩轩是班上跑得最快的孩子。

但是,到了上中班的时候轩轩转学了。高歌说:“妈妈,我想买一双蜘蛛侠的鞋子,这样就能跑得快一点。”我们到商场买了一双印有蜘蛛侠图案的鞋子。他特别喜欢这双鞋,只要去得早,在做早操前,他都会绕着跑道跑两圈。我给他起了个外号:“小风神”。

 

鞋子是有魔力的吗?受到启发,我在出差时买了对PUMA的跑鞋给他,上面印有一只飞奔的猎豹。高歌知道,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动物之一。中班的体育测验,高歌跑进了班上前十。我觉得挺好了,他笑着说:“其实我还能再快一点,如果我跑步的时候不笑的话。”

转眼就大班了。猎豹和蜘蛛侠的鞋子都小了,高歌并没有让我再刻意买有这些标志与暗示指怔的鞋子,而是更换了其他运动鞋。拿到体育测验的结果,我真是好惊喜:他跑了班上第三名。我捧起他的脸:“天啊,你跑得真快啊!”他依旧是那副帅帅又臭屁的表情:“往前跑就好了啊,因为我是蜘蛛侠小孩啊!”

 

高歌跑步的这件事让我特别感动。我在毕业典礼的致辞中特别感谢了他。“往前跑就好了啊”,这是多么朴素而天真的一句话,又有多少成年人真的能做到呢?也许,唯有内心乐观、纯净、勇敢的人,才有可能跑出一片新天地吧。

 

 

儿童绘本


 

海豚出版社的“歪歪兔系列”里有一本绘本叫《只有一种颜色的城市》。这是一座灰色的城市,灰色的房屋、灰色的街道、灰色的动物穿着灰色的衣裳。当穿着蓝色外套、戴着红色玫瑰、吃着橙色面包、背着**书包的歪歪兔来到这座城市时,大家都惊呆了。灰狗想要歪歪兔手里的**面包,但嫌面包太小满足不了他,于是橙面包马上变成灰面包。灰猫从歪歪兔那里接过红玫瑰,但嫌玫瑰枯萎得快,红玫瑰马上变成灰玫瑰。灰兔和歪歪兔换了外套,灰兔嫌蓝外套没有花边,蓝外套马上变成灰外套;歪歪兔穿上灰外套时,灰狗、灰猫、灰兔都觉得难看,歪歪兔却觉得灰外套很不错,她微笑着说:“难道你们不觉得它让我的毛显得更白了吗?我现在觉得心里有朵白云飘起来了!”这时,灰外套变成了红外套。歪歪兔明白了:“朋友们,你们需要换一种眼光,去看看你们所拥有的一切有什么美好的地方!这样,你们的城市就不会只有一种颜色了!”动物们转换了思维后,奇迹出现了——这座城市变成了一座五颜六色的城市。

 

确实,世界就是你眼中的样子。

为什么一座“光灰的城市”能变成了一座“光辉的城市”?法宝在于四个字:乐观面对

乐观是天生的吗?也许有这个因素,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错、会受挫。如何给他们上好乐观这一课?美国学者马丁·塞利格曼博士的《教出乐观的孩子》(万卷出版公司出版)一书列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首先,家长要有健康乐观的情绪;其次,要不断给孩子创造征服的新机会;再者,要正确地批评孩子;第四,要培养孩子乐观的解释风格。第五,教孩子学会反驳悲观。最后,创造乐观孩子需要的环境。

 

其中,第五点我认为非常棒。孩子产生悲观情绪后如何让他们学会反驳悲观?马丁指出,首先要告诉自己等一下,先不要被自己即时产生的悲观想法困住;第二步是搜集证明自己不用悲观的证据;第三步是问自己还能不能从别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不好的事情,并试着从多角度来看待;第四步是评估这件不好的事情所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即对这件事情进行评估。并通过分析各种可能,想出预防和解决的方法,从而度过悲观危机。

 

马丁博士认为,建立幼小孩子的乐观风格三项原则:征服、积极性和解释风格。温暖与热情的气氛、清楚的安全信号、无条件的爱但有条件的奖励,以及许多美好的事情都会增加孩子生活中的正面积极性。

 

 

确实,

面对问题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是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下马宁老师怎么说。)

 

 

马宁,家庭心理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家庭系统关系治疗师

 

 

 

认知自己教育方式中的问题

 

面对孩子,我们很最容易犯两种错误:一是把“我认为这就是你要的”当成“这就是你要的”, 但那也许并不是孩子所需要的;二是把“我自己期望的”当作“孩子应该的”或“孩子需要的”。

 

 

案例

一个刚刚学走路的孩子,摇摇晃晃来到一道沟坎之前。这个沟坎不会让孩子有生命危险,但是如果孩子走不稳,可能会撞伤身体、流血疼痛。这个时候,您会怎样做呢?许多父母会把孩子直接抱过去。如果没有把孩子抱过去,会发生什么呢?当然,答案是孩子受伤,擦破皮、流血、疼痛、哭泣。

如果,这个受过伤的孩子下一次再见到这个沟坎,你觉得孩子有什么反应呢?

父母们给出的说法有多种:

○害怕,所以停下来,哭泣,不知道怎么办。

○害怕,所以绕过去。

○害怕,要妈妈抱过去。

○没什么感觉,继续向前走……

 

 

实际上,多数孩子再一次遇到同样的沟坎时,出于本能,他会停下来思索,然后更加谨慎地上前;也许还会跌倒,但他还会继续更加谨慎地练习,直到若干次后他成功走过这道沟坎,他会非常自豪地表现出来:“我征服了这个难题!”人生来就是王者,有成就自我和征服困难的本能。

可为什么父母会给出那么多不同的说法呢?

不同说法背后反映的现实

○给出“害怕,所以停下来,哭泣,不知道怎么办”说法的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经常有无助的感觉,而且常常不知道寻求他人的帮助,容易困在问题当中,比较情绪化。

○给出“害怕,所以绕过去”说法的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经常选择逃避和转移的方式。逃避和转移在有些时候有缓解压力的作用,但是长期如此,会造成焦虑感。

○给出“害怕,要妈妈抱过去”说法的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经常会首先想找人帮助,处理事件依赖性比较强,自信心不足。

○给出“没什么感觉,继续向前走”说法的父母,在生活中看起来很有热情、坚强,遇到困难会忽略它,迎刃而上,然而对于困难的总结不够,因此很可能让自己在没有防备时受伤。

 

我们总是把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分享给心爱的人,却从未真正了解过他们要的是什么。我们和孩子之间也是一样!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因为恐慌而没有机会解决的问题,才成为了永远的问题!所以,最后想补充的是,一个忧虑的妈妈,无论看了再多教育的书,也很难培养出乐观的孩子。因为身教的潜移默化效果远远比言教的效果大。

 

 

亲们,

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刻不容缓,

掌握技巧,赶紧行动起来吧!

 

欢迎大家投稿分享你的故事。

投稿方式:

1397278209@qq.com

 

(排版、校对:风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