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线索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中心
石 鸥 教授
0731-8855882(宅)
Fax: 8872363(办)
E-mail:qunou-0721@163.com

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小学到高中都设置的必修课。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1.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

1)该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2)课程性质:
——经验性课程;
——实践性课程;
——综合性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
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 —— 生成的主题
教室教学时空 —— 开放的时空
间接学习 —— 实践学习
现成教材 —— 非预设性的资源
“教”师 —— “导”师
同步为主 —— 个性需要
是对活动课的:
——继承
——规范
——发展

与综合课程的关系
学科整合 —— 经验整合
知识取向 —— 任务取向
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课堂教学任务以外 —— 必修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生活、与自我关系的基本情境和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强调“做”、“考察”、“实验”、“调查”、“探究”、“操作”等。
3)开放性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活动过程的开放性;
活动结果的开放性。
4)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
5)具有以下特征的课程不是综合实践活动
——仅仅局限于教室
——以系统知识的掌握为目的
——以教师讲解为主
——以书本为中心
——以书面作业为主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性质和意义
(一)基本内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实施该课程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整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改变学习方式,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
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
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
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四、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及其选择
(一)基本内容
1、服务社区
2、走进社会
3、珍惜环境
4、关怀他人
5、善待自己
(二)内容的选择
内容的选择可依据以下几个纬度:
1、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或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选择活动主题。
2、围绕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选择活动主题。
3、围绕社区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选择活动主题。
4、围绕主要的社会角色选择活动主题。
5、围绕不断扩大的社区范围选择活动主题。

•使学校生活、社区生活与自然生活统整起来
•融合自然、社会与自我
•融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
•融合科学、艺术与道德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实施的基本原则
1、亲历性原则。
2、自主性原则。
3、协同性原则。
4、整合性原则。

教师的协同:
⑴谁来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
要鼓励班主任、科任教师(特别是劳技等课)、等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⑵能否配备专职的教师?
需要,但少数教师或专职教师是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的。
采取“教师小队”的形式构成教师指导小组。
⑶学校还应利用社会教育力量
可聘请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校外辅导员等方面的人士,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

内容领域的整合:
1、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2、非指定领域:
3、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⑴、符合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⑵、注重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各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不能简单地把综合实践活动划分成独立的四门课来实施)

内容整合的方式:
整合的方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
⑴、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员参与
⑵、两两结合,整体设计
⑶、核心主题,融合贯通
(也可先从单一领域开始,但不能停留在完全将各领域割裂开来加以实施的水平上)

例:信息技术与其他内容的整合
⑴ 要在各项领域中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 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活动的实施水平。
⑶ 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

•组织形式的整合:
1.个人活动
注重发展学生独立活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
3.班级活动

活动方式的整合:

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中开展活动。
③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

活动程序的整合
活动实施的一般程序:
1、提前准备。
2、拟定方案。
3、实施活动。
4、交流总结。

(二)活动的组织与要求
1、应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
2、应根据课程内容、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安排,不拘泥于形式,注意活动的实效。
3、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和评价。
4、要高度注意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5、在活动中应多给学生提供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相互交流、分享成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6、应重点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认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领域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是急于展示某种成果。活动可直接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一领域切入,但要注意把它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融合起来。
7、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修的学习领域,有基本课时保证,但学校可以灵活使用这些时间,可以与地方课时结合起来使用,每次活动的时间和活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调节。

帮困行动
你去帮助谁呢?
孤寡老人
贫困失学儿童
灾区人民
残疾人
弱小同学
学习困难同学
他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呢?
你准备怎样去帮助他呢?

特别提醒
¤ 你可以单独行动,也可以邀上伙伴们一同前往,别忘了带上必备的工具。
记录
“帮困”行动实施情况如何?
快快把这点点滴滴的真实情况记录下来吧。
我帮助的人是:
他的困难是:
我行动的地点在:
具体的做法是:
我帮他解决的问题是:

行动时间:
同 行 者:
感受与收获
你的帮困行动实施顺利吗?
你的心情如何?
被帮助者的反映怎样?
你认为别人做得怎样?能给他们提些建议吗?
也可以写一写日记。

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天气:

跳一跳
通过帮助一个困难的人,使我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并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我建议:
我还准备去……
评价
自 己:
被 帮 者:
老 师:
同 行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