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讲师,曾先后荣获“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教改积极分子”、“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殊荣,撰写的《音乐教学与创新》等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主持开发了《我国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等课题,由其独著或参与编写的著作有《形体训练教程》、《芭蕾形体训练》、《钢琴基础教程》等。
  教育感言:“音乐课不是用来教授乐理知识的,而是用来引导孩子们向善向美的,是用来领会孩子们欣赏和享受美的。”
  要发挥音乐课程在启智育人、陶冶情操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功能,就必须对现行课程的内容设置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但在这一变革创新过程中,决不能曲解新课改理念的精神实质,去追求表面的热闹与浮华,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切实注重实效,努力寻求新颖理念与科学实践方法的最佳结合点,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
  
  小学艺术课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融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为一体,以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目标,促进艺术学科内部的融合及艺术学科的沟通。它是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探求综合性改革的新型课程。
  
  一、小学艺术课程的标准
  
  艺术课程贯穿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合作与共处意识的培养。小学艺术课程的实施,是对建国以来我国艺术教育的总结、扬弃和发展,使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生涯,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1.艺术课程的特点——关注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整合。在艺术能力方面,突破了单纯知识技能教学的理念,转变为对艺术的感知、欣赏、表现、创造、反思、评价、交流、合作、知识技能的全面培养。在人文素质方面,突出艺术学习的人文价值。例如,在“能干的双手”单元中,学习哑语“我们都是好朋友”,教学生用手语进行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对残疾儿童的关心。在“我们的节日”单元中,安排了在欢乐的节日里,为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献爱心和不忘处在战火硝烟中的少年儿童等内容。由此可见,艺术课程从传统的单纯音乐歌曲学唱及乐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在感知音乐的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深层次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2.艺术课程的核心——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新的艺术课程教材的设计,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使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机会,让学生有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对学习充满了信心。艺术课程通过各类艺术的综合和联系,全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如在音乐领域有对歌唱的学习与欣赏;在美术领域有对绘画、撕纸、剪纸、折纸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接触与了解;在戏剧领域有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创编情节的戏剧性表演等。总之,在艺术涉及的联想、推理、分析、综合等活动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得到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艺术课程的关键——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传统的音乐课教材,虽然也尽可能地做到吸引学生,但其出发点没有放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上,而从一年级就开始给学生灌输乐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美术教材更是如此,学生开始作画就是“透视原理”、“二方连续”,这对于成人来讲尚且深奥的道理,小学生又怎会理解?新的艺术课程汲取了传统教材、大纲的经验教训,艺术课程目标提出:艺术课程在大量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的创造、表演、欣赏、交流、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就是说,艺术课程目标重视了人的发展规律,重视了人的情感,重视了人的兴趣,重视了人的内驱力。
  
  二、小学艺术课程教学中的误区
  
  新的艺术课程标准使小学音乐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音乐教学不再以传统的双基教学为主,不再忽视学生的兴趣体验,音乐课堂也焕发了新的活力。然而有些教师矫枉过正,有些教师的教改思路不是很清晰,有些教师对教改的理解有偏颇,由此在小学艺术课堂的教学中出现了种种误区。
  1.在内容方面,教师缺乏对综合型的艺术课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上艺术课的教师一般都是音乐或美术教师,他们的专业不同,学生学到的知识也会不同。比如,音乐教师教的艺术课是以音乐为主,而不会讲很多关于绘画的技巧;而美术教师上的艺术课,自然以美术知识为主,不会讲很多关于音乐的知识。再如,有的教师为了配合新课程改革,能使自己的课看起来像艺术课,音乐教师会在上了大半音乐课后就让学生用纸笔来画一画,没有讲绘画要求也没有讲绘画技巧,让学生自己画,长此以往学生学不到任何美术知识;而有的美术教师则是在学生作画的时间里播放一些音乐,算是艺术课有了音乐元素,并且增加了课堂气氛,学生从中却学不到任何音乐知识。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局限,使得艺术课程的内容被人为割裂,没有达到艺术课程真正的教学目标。
  2.在形式方面,过分追求外在表现,淡化“双基”学习,偏离音乐本位。在很多教师的意识中,只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符合课改精神,于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课堂活动氛围的创设上。学生们或编创、或律动、或探究,人浮于课,结果却没能掌握教材上的歌曲。如笔者曾听到这样一节课《快乐的小骑兵》,从课的导入开始,教师设计的花样繁多,从乘小火车旅游出发到内蒙,进行基本节奏训练。应该说,课的开始的确有良好的教学思路与好的导入情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但接下来教师一会儿要求学生从东蹿到西练习骑马的动作,一会儿又要求学生讨论小骑兵在阳光下、暴风雨中的舞蹈情绪,一会儿又要求学生跟着伴奏敲打桌面练习节奏。这期间,教师的声音学生很难听到,课堂纪律更是难以维持。这堂课的主题,是学会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可一堂课下来,学生撒欢儿很开心,整个课堂也很热闹,但会演唱歌曲的人却寥寥无几。
  教师教改的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没有最基本的理论与技能的学习,是不可能达到学好的境界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通向音乐艺术殿堂的桥梁,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实施课改过程中,“双基”不应该被淡化,而应该与时俱进,由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生成基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
  3.在教学的授受关系方面,过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忽视教师主导地位。传统的小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而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而真正的好的教学,应该是主导性与主体性二者有机完美的结合,是教师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恰当地运用各种方法的教学。教师的主导一定要适时、关键,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上面所举《快乐的小骑兵》一课,学生从头至尾占据课堂教学主角地位,按照自己的想法玩得很开心,教师对课堂基本上失去了控制,忽略了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艺”,而不是玩中求“乐”,丢失了艺术课本质性、专业性的东西。热热闹闹一节课,学生不知所学的是什么,教师不知所教的是什么。
  
  三、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保障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要想获得长足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大量高素质、高品位的音乐教师,而师范音乐教育专业要想增强办学吸引力,也必须高瞻远瞩、不计得失,实实在在地为小学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师。尤其是现在,面对新一轮的教学课程改革,面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目前小学艺术课程教师不能驾驭综合性艺术课程的现状,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任务艰巨而紧迫。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虽然减少了知识含量,降低了知识难度,但提高了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它需要教师掌握夯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之外的广博的知识储备,并以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来面对课程改革。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力不从心,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对课改的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和深入,对课改的精神和理念还没有完全把握和吃透,导致一些教师的教学有些盲目,教学设计缺少依据,教学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境界;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有待于加强。声乐和键盘乐器演奏,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音乐作品没有深刻的理解和完美再现,再好的音乐也不会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冲动。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因此,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提高整体素质是对小学音乐课程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师范音乐教育的严峻考验,更是小学艺术课程得以实施并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