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实施新课程以来,音乐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发生着许多可喜的变化: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师生的关系平等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参与性强了,教师课程开发的空间变大了。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够深入,出现了过分强调学科的综合性而忽视了音乐性,过分注重情感的体验而忽视音乐技能的培养,过分追求热闹的过程而忽视实际的效益等现象,使音乐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学生虽然对音乐课的兴趣浓了,但普遍的音乐素质却未见提高。
  
  一、反思
  
  1.教学缺乏系统性
  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所听过的“优质”课。其中有多少是选自教材上的内容?又有多少课进行了系统、有效的音乐技能训练?可谓少之又少!原因是老师们认为选择教材上的内容来执教公开课的话,既体现不出所谓的“新意”,更体现不出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而课堂上进行音乐技能训练的话一来怕影响到课堂气氛,二来怕淡化了情感体验强化了知识技能。再来回顾我们的日常教学,我们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过音乐技能的训练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近十年来“淡化知识技能,强化情感体验”这一权威话语一直在引领着我们的教学。由于一线老师们把握不了这个“度”,最终导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再审视一下教材,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教材中有明、暗两条线贯穿其中,明的是人文情感,暗的是知识技能。这或许正是编者们的得意之处。然而这一明一暗的对比,一方面客观上给教师造成了一种要强化人文情感、淡化知识技能的暗示;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用书中没有对教材进行详尽的解读,也没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可供参考,而教师又不能从教材中很好地理解编者的意图,尤其是农村教师,他们学习交流的机会少,研究力量薄弱,造成了对教材不能系统地认识和实施。
  
  2.教师缺乏研究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开展研究,从而提升我们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在研究,然而并没有很好地进行学习、实践、反思和总结。首先我以为学习不够深入。音乐教师大多聪明、灵活,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能即学即用、灵活运用。但是他们缺乏理性的思考、理论的积累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听观摩课,而不注重理论的吸收和用理论来指导、反思自己的实践。这种学习方式或许能够很快地学到一些教学手段和形式,但“形”似了“神”却不似,不但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反而适得其反,迷失方向。其次是实践浮于表面。我们的实践仍停留在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形式,而非内在元素的挖掘和音乐能力的培养上。这种浮于表面的实践或许能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但很难找到“教什么”的答案。
  
  3.实践缺乏引领性
  笔者曾多次去乡镇学校进行教学调研,调研的结果着实令人担忧。年轻的老师们大多都不知道音乐课究竟要给予孩子什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唱歌没有情感,欣赏不能入心,无效的、非音乐的活动充斥着课堂,音乐课简直成了大杂烩,还美其明曰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在交流中了解到,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所看到、听到的课例其教学内容大多是自主开发的,执教者不但动用了很多现代化的手段,而且信息量特别大,综合性、艺术性特别强,这样的课无法迁移到日常教学中。一是他们没有自主开发教材的能力,二是没有那么好的设备,三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因为这样的一节课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那么一周十八节课该花多少时间来完成呢?的确,现在的公开课、比赛课更多的是在炫谁的选材更独特,谁的设计更有特色和新意,谁的教学形式更丰富,而教什么、怎么教,这些最急需的教学本领却一点也学不到。
  
  二、建议
  
  1.构建有效教学范式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必定经历了“入格——出格——升格”这三个阶段,只有入了“格”,掌握了教学的内在要求、基本规律方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举一反三,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里的“格”指的就是基本的教学范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我们的实践舞台上确实涌现了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优质课,但这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老师因为对新课程标准和理念认识的不足而盲目地照搬模仿。因此,让教师们清楚地知道
  唱歌课、欣赏课、综合课等课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课堂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音乐技能的培养又是如何渗透在每一节课中并有计划、有系统、有规律地进行的,这对于当前的教学是多么的重要和迫切。因此,我们必须完善研究机制,组建研究共同体,通过学习、讨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构建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范式,并组建骨干力量开发出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设计,供一线教师参考使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指挥棒,是风向标,有怎样的评价和导向,往往就会有怎样的教学结果。因此我们一要确立好课的评价标准,有了标准,形成共识,那么就有了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二要改变优课评比的方法。我们的优课评比都给了选手很长时间的准备,而且参赛内容各不相同。这种不统一比赛内容、不限定备课时间与备课人员的比赛显然没有可比性,不但不能很好地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反而助长了功利、浮躁、投机的不良思想。而统一比赛内容,限定准备时间并独立备课的比赛才会真正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才会促进教师进行日常教学的研究。三要完善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考核方案。音乐是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应把音乐视作像语文、数学学科一样,每学期末组织相应的学习情况调查,音乐教师则应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认真制定考核方案。四要定期开展主题性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老师们学习、交流、碰撞、反思、获得的一个重要载体,有了这个载体,教师就有了学习的阵地,有了研究的热情和研究的方向。作为教研部门要围绕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定期开展活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切实帮助教师指出教学中的存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
  
  3.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有怎样的教育,教师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小学音乐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但从事教学工作,除了需要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理论和素养,需要较为丰厚的文化积淀,需要独特的人格魅力,需要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因此,要切实提高音乐教育质量,还必须全面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一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二要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三要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四要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中,我们只有不断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深入了解课改的具体目标、基本精神和思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才会结出新课程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