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而言,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确立以人为本思想,体现人文精神教育的要求,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能力,让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反应、情感体验、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

        实践证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同时新课程还增加了许多充满人文精神的内容和材料,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强意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律己观念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自尊自信、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重大意义,培养他们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在培养学生良好情绪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体的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政治教材,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危机感,努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自觉树立为中华之崛起奋发图强的信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学习进行教育教学,强调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教师应主动顺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自主探索,主动分析,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活动,而且应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并及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举办展览。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人们的价值理念,进而以此为参照来设计自己,充实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精神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又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使人文精神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这是所有思想品德课教师理应积极研究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