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专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沪教版的资源仓库

[共同基础平台]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澄澈 撤换 天寒地坼 风驰电掣 如出一辙
B. 矗立 畜力 罢黜百家 相形见绌 触类旁通
C 摆谱 抚恤 釜底抽薪 惊魂甫定 相辅相成
D 屋檐 酽酽 垂涎三尺 百花争妍 蜿蜒崎岖
【解析】B都读chù A.辙(zhé),其余读chè C.“谱”读pǔ,其余读fǔ D.涎(xián),酽酽(yàn)其余读yán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颠簸 筹划 一愁莫展 镌刻
B 漂移 阐明 阖家欢乐 汲取
C 皈依 浏览 安然无疡 摆谱
D 辨驳 破绽 有条不紊 莞尔
【解析】B(A一筹莫展,C、安然无恙 D.辩驳 )
【答案】B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审定(审查、决定) 审时度势(等待时机,估量形势)
审慎(周密、谨慎) 博学审问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
B.消沉(情绪低落) 烟消云散(像烟雾浮云一样很快消散)
消气(平息怒气) 冰消瓦解(冰块破碎后马上消失)
C.形迹(举止和神色) 浪迹天涯(到处流浪,足迹遍于天下)
行迹(行动的踪迹) 畏影恶迹(害怕自己的难看的影子和足迹)
D.处置(处理或发落) 泰然处之(任何情况下都能沉着镇定地对待)
处事(处理事务) 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地策划谋算)
【解析】考查词语意义的解释。A项“审时度势”为“观察或了解时机,估量形势”;B项“冰消瓦解”为“冰块消融,瓦器破碎”C项“畏影恶迹”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足迹”。
【答案】D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B.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C.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解析】 (A.断线风筝:比喻一去不回还的人或事物。B.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光阴。“蹉跎”是指光阴流逝,事情却没有进展,白白耽误时间的意思。C.姹紫嫣红:形容各色鲜艳美丽的花。不能单形容一种花。D项是正确的,刮目相看:擦亮眼睛,另眼相看,指情况已有变化,已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技术创新的新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显示、存储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B.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人民,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民,都在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并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思想也同样创造财富和社会进步。
C.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我瑟瑟发抖时,她贴心的呵护和温暖的双手使我安然入梦。
D.听了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院长李衍达所作的“关于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解析】(A项是词序不当,应是“获得、处理、存储、显示”;B项是“创造”与“社会进步”搭配不当;D项应将“对我启发教育很大”改为“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育”,或将“听了”删去)
【答案】C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_____,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型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______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一只绿色的蝴蝶,_____。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树”。
  ①简直就是羊蹄 ②仿佛羊蹄一般 ③凹进去的是末端 ④末端凹了进去 ⑤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⑥又像两个好朋友形影不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解析】①中的“简直”一词与上句不能很好的衔接,④中的主语能和“每片叶子”保持一致,⑤能很好的和后面的句子贯通。
【答案】D
二、阅读与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每题3分,共12分)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竟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7、“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的“此”指的是( )
  A、诗人在作品描写中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B、诗人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心境时假借的对象。
  C、是诗人让读者的感情与其在作品中抒写的感情所产生的共鸣。
  D、是诗人能让读者观其作品时受到感动的艺术技巧。
【解析】(参看并理解第一段中“意境”、“韵味”两个词的含义;B、C、D项中的“对象”,“产生的共鸣”、“技巧”不妥。)
【答案】A
8、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得意忘象”之趣。
  B、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从描摹客观自然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情。
  C、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品赏诗人在作品中体现的一种特有的韵味。
  D、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创设的一种意境和言外之意。
【解析】(“逐步转向主观感情”判断有误。)
【答案】B
9、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是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B、引用陈子昂、宋徽宗的咏花诗是为了说明古代咏花诗词大多只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的。
  C、一些追求诗品意境的诗人往往善于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感情寄托在描绘外物的形象之中。
  D、咏花诗词常以景物作为诗人思想感情的某些象征或寄托,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解析】(为了说明“情境”是诗人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诗人“以情附物”。)
【答案】B
10、根据全文内容作出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该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果,方能打动读者。
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竟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D、鉴赏古代诗词不仅感受作者托之于物外的景物描写,还要体味诗人隐藏在其间的深沉的寄意。
【解析】(艺术创作源泉应该是现实社会生活。)
【答案】A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共18分)
宋艺术论(节选)
廖 奔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版图狭小的一代。尽管汉唐辽阔幅城的掠影还飘荡在回忆里,但已转化为宋人心理上挥之为运河的悲凉情结。宋朝成为历史上最为软弱的王朝,它使宋人失去了汉唐那种博大、开阔、外向、奋发的眼界、胸襟、抱负与理想。
与宋朝转为婉约、深沉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宋代的艺术特质也向注重意态和内在神韵发展,形成新的审美思潮,它决定了宋朝一代艺术的成就,也影响了后世的历代艺术。经由庄禅哲学与理学的过滤与沉淀,宋人的审美情感已经提炼到极为纯净的程度,它所追求的已经不再是外在物象的气势磅礴、苍茫浑灏,不再是炽热情感的发扬蹈厉、慷慨呼号,不再是艺术造境的波涛起伏、汹涌澎湃,而是对某种心灵的精神透妙的关照,对某种人生况味的谨慎细腻的品味,这是识尽愁滋味之后,“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旷达、超然、深沉、内潜的人生态度的折光。宋代艺术在形貌上不取丰腴雄硕而取瘦削矍铄,在气质上不取浅表声容而取深潜意态,在神韵上不取春华之精而取秋叶之容。它就如同汇集了千万条溪流之后的湖水,消失了激流漩涡,沉溺了浪音涛声,托浮而出的饱胀、平静、澄清的水面,就是一种清波容与、波光荡漾、秋水般“表里俱澄澈”的境界。从而,意境、神韵就成为宋代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与特色。
宋人爱讲意境、韵味,追求一种由外物形象自然触发而产生的审美情趣。对于艺术品言外之意的追求,自然就酝酿了宋代文人把“逸品”视为最上品的审美准则。所谓逸品,就是在于造化、师于自然之上,作品还能够放逸出一股超尘脱俗之气,透视出深沉的人生况味与历史领悟。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把逸品放在神、妙、能品之上,反映了宋代审美趋势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写意的变化。
对于意境、韵味的追求,势必导致艺术风格趋于平静幽淡。传世宋人山水,无一不体现出淡泊静谧、幽深邈远的浓郁意境,其题材多为雪景寒林、渔村小雪、秋江暝泊、烟岚萧寺、寒江独钓等等,透示出悠远、静谧、闲适、疏淡的意境,追求一种旷远晴空、远离人世超尘脱俗感,其中又以水墨山水画为主流,更为突出萧索寥落的空寂感,物化出天人相容、物我两忘的人生哲理,染有浓郁的禅意道心。
典雅平淡是宋代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宋瓷又最能代表它的这一风格。宋瓷的造型质朴平易,很少有繁缛的装饰,色彩晶莹透彻、清淡纯一,这种风格从南清北白的五代十国时即已奠定,类银类雪的那窑瓷、似冰似玉的越窑瓷成为宋瓷最好的先声。尽管在瓷质、釉料和色彩上,各地宋瓷的风格诡谲多变,但清纯雅洁,却是它们一致的趋势,无论是汝窑瓷的天青葱绿,宫窑瓷的古典雅洁,哥窑瓷的粉清开片,钧窑瓷的乳光焰红,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宋瓷这一突出的风格特征。宋瓷可以说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真正达到了雅淡清淳的艺术境界。宋瓷艺术特征在宋代艺术中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可以说,平淡典雅是宋代一切文人艺术所追求的境界。
(节选自《文艺研究》2002年第一期)
11.本文论宋代艺术,开篇却由宋代的版图和国力谈起, 意在说明什么?(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
【答案】勾勒宋代艺术发展的外部环境(或社会环境)。
12.简述宋代审美情感追求的具体表现。(3分)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文章第2段中“宋人的审美情感……取秋叶之容”一节可以得出。
【答案】对心灵情感的关照,对情感意绪的辨察,对人生况味的品味。
13.请任以两种宋代艺术形式为例,分别说明它们各自的艺术追求。(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观点与材料的统一的理解。由文章第3段可知文中的“艺术品”就是指诗文而言,由第4段可知文中“宋人山水”即宋代山水画,由第5段可知宋瓷的艺术追求。
【答案】①宋代诗文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
②宋代山水画追求超尘脱俗感;
③宋瓷追求雅淡清淳。(以上答出任何两点即可)
14.对这篇文艺评论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宋代的时代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宋代艺术特质的发展,并由此形成了新的美学思潮。
B. 宋人独特的审美情感不仅影响了宋代以及后世的艺术发展,还导致了旷达、深沉、内潜的人生态度的产生。
C. 被宋代文人视为最上品的“逸品”,其创作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注重“表现”和“写意”。
D. 宋代的山水题材多为悲凉萧索孤寂之景,宣扬了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佛道思想。
E. 宋代艺术将典雅平淡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传世的各类宋代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能体现质朴、平易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思想及作者观点的理解、把握。B项中“旷达、深沉、内潜的人生态度” 不是宋人独特的审美情感所导致的;D项中“宣扬… 佛教思想”属于曲解;E项错在表达的绝对化上。
【答案】A C
三、能力提升(22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周南》)
注释:夭夭:桃含苞貌。一说形容茂盛而艳丽,一说形容少壮的样子。灼灼(音茁):鲜明貌。 华:花。 归:妇人谓嫁曰归。宜:与仪通。仪,善也。室家:犹夫妇。 男子有妻叫做有室,女子有夫叫做有家。有:语助词。蕡(音坟):实之盛也。 蓁蓁(音真):草木茂盛貌。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指出最主要的两点,并具体说明。
【解析】①答比兴兼用,亦得3分。②答出“反复”或“重章叠唱”就算正确。
【答案】①每章开头两句是起兴(3分)
②采用反复手法,重章叠唱,富有音乐美。(3分)
16、根据语境,续写诗句。 (4分)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默写。李白是中国古代一流的大诗人,他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更应该会背会写。考生平日应养成背诵名句名篇的好习惯,同时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以避免考场上背得出却写不对的尴尬。
【答案】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17.把下面一长单句改写成两个前后衔接的短句,其中一个是主动句,一个是被动句。(4分)
  美政府拒绝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提出的让美国提供有关本·拉丹策划纽约和华盛顿恐怖袭击事件的证据的要求。
【解析】若写成“美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不能得分。
【答案】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提出让美国提供有关本·拉丹策划纽约和华盛顿恐怖袭击事件的证据要求,这一要求被美政府拒绝了。
18. 根据北京市统计部门发布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的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5个字)(4分)
  1999年第10期《内参消息》发布了北京市统计部门最新抽样调查结果:北京市失业人口中86.8%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其中25岁至29岁的失业人口最多,而40岁以上的失业人口较少;失业人口中,男性所占的比例为58.4%;失业人口中,3人户、4人户、5人户所占比例分别是42.5%、20.4%和20.2%;失业人口中,只有3.3%的人正在接受培训,29.7%的人准备接受培训。
【解析】要选择最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概括叙述特点2分,分述对两项得1分。)
【答案】北京失业人口呈“四多一少”:青壮年多,男性多,三口之家多,想求职的多,愿培训的少。
19. 请根据提供的情境扩写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且不少于40字。(4分)情境:山峦 春雨 小溪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扩展。注意三个词语内在的联系,注意修辞的恰当使用。
【答案】山峦为春雨所洗,犹如秀发垂肩的青春少女,亮丽妩媚;一条细细的小溪流银带似的缠绕在小城的腰际,粼粼波光折射出浓浓的春意。
四、写作与交流(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甘肃省某县在西北地区历年来考上名牌大学人数多,而该县又是我国最穷的扶贫县之一,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前年,该县两位囊括全省文理科第一名并分别考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动情地谈起读书的艰辛、同学的不幸:一位同学的母亲为支持儿子上学,悄悄到远方去乞讨,做了几年乞丐;一位父亲步行几十公里来学校,背着近百斤粮食,带来孩子的母亲几个月拔菜挣来的12.5元,而这位同学最后还是辍学回去种田,因为家里实在太穷。说起这些,两位同学不禁潸然泪下,听者也无不受到巨大的震撼。
请以“震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个性创新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有一个年轻人,从小就立志成功,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阅读成功励志书籍,四处求教成功人士,并下功夫修正自己的缺点,培养良好习惯及积极正面思想,并不断行动,再行动,从中一再修正自己的人生。当然,正因为他的不断努力,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达成了许多人羡慕的成就、财富,然后,他开始将他的财富投资在各个不同事业中。年少得志使他迷失了自己,很快地,他竟将财富散尽,并且负债累累,但是他不甘罢休,重新检讨自己失败的原因,把从前学习的理论和实际结合,很快他又开始站了起来,移居国外,再次开展事业。在这过程中,运用所学一步一个脚印,再度经营事业取得成功。
  但是,好景不长,一次严重的车祸发生在夜晚他独自开车回家的路上。当他昏迷过去的一刹那,他脑中浮出一个问题,如果生命就此结束,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一生最想成为的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时,他从事教育训练的景象浮现在眼前。经过医生的抢救,幸运的他在鬼门关转了一圈又醒了过来。从那以后,他就下决心要在余生再度从事教育训练事业,把世上成功人士的信念、步骤、方法传播给他人,帮助别人达成人生目标。
  有几乎三个月的时间,他躺在病床上无法动弹,却一字一句的把所学的观念、理论写下来,病床四周堆满了资料、书本、针管、笔墨,他的肉体重伤时常痛楚不堪,但他心里却感到十分充实、愉悦。半年后,终于能依靠拐杖走路的那一天,他对妻子说:我要回祖国大陆。
  于是,在大病初愈之时,他告别父母,和妻子拎着两个皮箱回到中国,开始从事有助于中国人成功的理念传播,令人欣喜和感动的是他的付出获得了广泛反响和高度认同,这份工作帮助了许多人得以成长,连连获得丰硕成果。
  故事中的那位几度起落、大难不死的人就是我。亲身经历使我深切明白了自己生命的目的在于追求卓越,协助他人迈向平衡式成功。
  回到国内后我致力研究中国人的成功学,生命是那样宝贵,时间是多么值得珍惜,我几乎以重生的心态倾尽全力协助所有接触到的每一位朋友;每一次课程,看到学员们因为突破障碍、建立自信、明确他们人生的方向与目标后由衷展现的笑容,或是流下喜悦的泪水都使我感动不已,也更坚定了我实现生命目的的决心。
  这本书的出版即是本着同样意旨,希望能有更多想成功却感到迷茫无助的人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及成功的方法步骤。
  成功是有方法的,你可以选择花费二十年的时间,慢慢摸索尝试错误最后达成成功,也可以选择采取用神经语言成功学的仿效方式,快速缩短成功时间。
  本书中的许多观念和做法,是我经过多年研究,综合神经语言程式学、世界第一名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的NAC神经链调正术相关实用科学及成功学等多家精华创作而成,如能熟悉并使用在自己身上,你会有立竿见影的改变和成长。而人的改变,最重要的是下一个决定,只要你决定学习善用头脑的方法,一生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
  是自己决定,而非环境决定你的命运。
  无论是透过课程、书籍、磁带等音像制品,我的目的是希望神经语言成功学能帮助你达成人生梦想,创造一个美好人生。而成功的果实,就看你是否伸手去摘取了。
  祝愿你成功,也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感谢协助我出版此书的妻子及我最敬爱的大哥,还有姚妈妈以及在生命过程中协助过我的所有朋友、伙伴们!
1、文中的划线句颇能引发人们的思考,请你就作者的“自问”内容作评价。
2、下面不属于本文所涉及的成功因素的二项是:
A学习成功励志的知识;B培养良好的习惯;
C经历逆境的磨难;D明确人生的目标;
E具有强烈的爱国心;F敢于积极尝试实践
3、本文几乎用了一半的篇幅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在这些叙述中隐含了下文哪些重要的观点?
4、本文是《心灵密码》一书的序言。就序言的内容看,这本书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5、《心灵密码》一书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有:
6、结合本文思考,请你就“序”文的内容及表达方式作简要的说明。
【答案】1、提示:这道题的重点是在评价上,而不是对问题的解说。因此回答的立足点要高,可以从体现人生态度,生活责任感,追问生命意义的角度考虑。
  2、C、E。具有迷惑性的答案是“强烈的爱国心”,虽然就这一说法本身并不错,但是它并不是本序文中所包含的,所以答题要从文章的实际出发;至于谈到要“历经逆境的磨难”或许它的确存在于“我”的生活中,但正如作者所说,《心灵密码》一书正是要帮助人们寻求成功的捷径,所以它也不是本文的观点。
  3、本题思考的思路是:先从“我”的亲身经历中一一提取成功的因素,再从下文的议论中列出成功的要素,然后找到两者的重合点。答案是:树立人生目标,学习成功经验,积极投入实践。
  4、神经语言成功学。在“成功是有方法的,……也可以选择采取用神经语言成功学的仿效方式,快速缩短成功时间”及“我的目的是希望神经语言成功学能帮助你达成人生梦想”中可以得到答案。
  5、神经语言程式学、NAC神经链调正术相关实用科学、成功学。
  6、要点:内容可包括书稿的写作缘由、书稿的主要观点与内容,书稿的意义与价值以及成书的过程或对给予支持与帮助者的感谢。表达方式可以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