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专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沪教版的资源仓库

说明: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笔答题两部分,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笔答题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共同基础平台]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聪明伶俐 牡蛎 砾石 老骥伏枥
B.无人问津 矜持 筋骨 捉襟见肘
C.相互媲美 蹩脚 碾坊 互相黏结
D.滑稽幽默 缉私 谗言 岌岌可危
【解析】C(分别读为:pì、bié、niǎn、nián ;A.俐、蛎、砾、枥读音都相同; B.所有读音相同;D.稽与缉、岌读音相同)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时髦 诡奇 赏心悦目 沸翻盈天
B.挫折 勤俭 针砭时弊 呕心呖血
C.磨砺 泛滥 置之勿论 膏腴之地
D.掂念 辨析 条分缕析 出头露面
【解析】(A.沸反盈天;B.呕心沥血 D.惦念)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它从最高处_____,冰雪是它的前身。
  ②在宇宙时间的______中从来没有一个起点吗?这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③科技的进步使人们足可以_____时间的减慢,人们用两个超精密度相同的原子钟即可进行此项研究。
  A、发端  消逝  证明      B、发源  消逝  证实
  C、发端  流逝  证实      D、发源  流逝  证明
【解析】(“发端”是发现、创始、初现,一般用于抽象的过程、事件、思想;“发源”是指江河的起源。“消逝”指声音、时间逝去,不复存在,强调结果;“流逝”指时间的慢慢逝去,强调有个过程。“证明”是根据确定的材料说明其存在,也可用作名词;“证实”是证明其确定,比“证明”语意更深。)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官场上一干就是十五年,李向廉依旧危言危行,不褪共产党员的本色。
B.下塘镇为了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邻近好几个村的羊、鸭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应骗取扶贫资金,这一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C.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活跃起来。
D.2002年NBA新秀状元姚明在11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时第一次和全美观众见面,继王治郅、巴特尔之后又一名中国篮球队员在NBA粉墨登场了。
【解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B项“叹为观止”是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贬失当;C项“抛砖引玉”意为自己先发表的意见很肤浅,目的在于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是谦辞,语体不符;D项“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多含讽刺意味,感**彩不当。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两年,互联网市场上一批免费上网的服务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吸收了众多的用户,向市场推出了更加优惠的服务方式。
  B、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药品说明书评论报告显示:在随机抽取的83份药品说明书中,有36份存有“只说不明”、“缺斤少两”的问题。
  C、《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法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
  D、2001年2月19至20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官员相继抵京,从而开始了对2008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城市全面评估的序幕。
【解析】(A项不合逻辑,应把“吸收了众多用户”和“向市场……方式”颠倒;C、项第二个分句缺宾语,在末尾应加上“地位”一词;D项“开始”与“序幕”搭配不当,应把“开始”改成“拉开”。)
【答案】B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句子是
冬日的夜晚总是来得很早。我们一家人正准备歇息。我从茅房里出来,忽然看到一个陌生的黑影窜进了院子外的牛房。我惊恐地大叫一声,那贼人恐怕被抓住,穷凶极恶地抄起一把板斧朝我劈来。闻声赶来的母亲扑过去,抱住了那贼的手臂。我安然无恙了,可母亲的胳膊却被砍了两寸长的一条深深的口子。 。后来我常常想,是什么力量推动瘦弱的母亲去挡那一斧呢?
A.母亲的衣袖被鲜血打湿,也湿透了我的双眼
B.我的双眼被鲜血湿透,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
C.鲜血湿透了我的双眼,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
D.鲜血打湿了母亲的衣袖,也湿透了我的双眼
【解析】(要合乎事理,先有母亲的衣袖,是因鲜血而打湿,才有我的双眼是因感动而流泪湿透的,另外还要注意句式的一致性)
【答案】D
二、阅读与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12分)
在我们看来,小说总得有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但在唐以前,神话、寓言不用说了,即便是历史散文,也往往只有人物性格的一刹那的闪光,只有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学意味,因而只能说是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不能把它们径直地称为小说。同样,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极少数有稍许细致的艺术描写之外,大都是简单粗略的“残丛小语”。即便其人物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即便其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断富有文艺性,也只能算小说的雏形或嚆矢,也很难径直地称为小说。我们顶多可以把其中极少数故事称为“小说”,顶多只能说魏晋南北朝出现有极少数“粗陈梗概”的小说,不能把这些故事全都叫做“小说”。正如我们不能把神话、寓言、历史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作品称为“故事”是可以的,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
严格说来,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唐以前只能算小说的萌芽阶段。唐代的传奇才是名副其实的小说。在故事情节上,它由过去那样的随笔、杂记式的记录或简短零星的“残丛小语”,变成了篇幅较长的细致描绘、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相当完整的艺术结构。在人物刻画上,它由过去那样的不注意人物性格或只有性格的一刹那闪光,变成了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灵的描写。在作品内容上,它也由记叙怪异扩大到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一句话,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形式,无愧于“小说”称号。明代胡应麟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所谓“作意好奇”,就是有意识地进行虚构和创造,不拘泥于事实的记录。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底文章,都很简短,而且当作记事实;及到唐时,则为有意识地作小说,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终于正式形成了,标志着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终于由萌芽成长为大树,标志着前人著作中孕育的小说因素终于形成了“小说”这样一个新型的文学体裁。
7.作者说“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作者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
A.因为这些志怪、志人故事只能称作小说的雏形或嚆矢。
B.因为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
C.因为这些志怪和志人的故事还缺乏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还没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所写的人物也缺乏鲜明的性格。
D.因为这些志怪和志人的故事,大都是粗略的“残丛小语”,只有部分人物的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从故事情节来看,除某些片段外,总体上还缺乏文艺性。
【解析】(注意信息的准确性)
【答案】D
8.标有横线的“小说因素”在文中是指
A.神话、寓言、志怪小说
B.神话、寓言、历史散文
C.神话、寓言、志人故事
D.神话、寓言、历史散文、志怪小说、志人故事
【解析】(注意前文中有“只能说是孕育着小说的因素”和“正如我们不能把神话、寓言、历史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两句,清楚地表明了这一概念的内涵)
【答案】B
9.按作者的观点进行推断,下列全是真正意义的小说的一项是
A.《柳毅传书》《三国演义》《夸父追日》《子夜》
B.《柳毅传书》《红楼梦》《阿Q正传》《老残游记》
C.《西游记》《周处》《李自成》《百合花》
D.《儒林外史》《守株待兔》《荆轲刺秦王》《家》
【解析】 (A项的《夸父追日》是神话;C项的《周处》是志人故事;D项的《守株待兔》是寓言)
【答案】B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说“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的形式。”这“完备”的形式,作者是从“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环境烘托”三方面来说明的。
B.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关于这个“变迁”,鲁迅和胡应麟都论及了,这个“变迁”应是指有意识地写小说。
C.文中的“假小说以寄笔端”是说他们借小说这种形式来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寄寓于文字之中。
D.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萌芽而成长为大树的标志就是唐代的传奇。
【解析】 (应是“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作品内容”三个方面)
【答案】A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水 仙
  许多东西,不一定要比出个谁好谁歹孰优孰劣来,譬如是晴天好呢阴天好呢?是倔强好呢还是温柔性格好呢?是书法作品好呢还是绘画作品好呢?所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或者相及而不相属的事,不可同题而语的。晴久了便盼好雨,雨久了又望天睛。盼雨时雨忽地来了,淋湿了晾晒的衣服,冲走了晒场上的谷物,你又咒骂雨来的不是时候。性格倔强的人吃的有亏受的有益;性格温柔的人讨得便宜但也尝过许多哑巴黄连。写字的说书法高尚,作画的说作画美妙。大千世界,人各有爱,爱非单一。如果一定要一个人回答他最爱的是什么,他或许会有一番思考,如果不是信口开河的话。况且此时之非爱不一定将来就不爱,而今日之宠爱不一定永久爱之。人生观念之转变有时竟是一瞬间的事情呢。
  植物中,我爱的就很多。麦苗青菜花黄,我爱;松竹梅菊四君子,我爱;纤纤飘柔的兰花,淡抹素装的海棠,雍容华贵的牡丹,我也爱。我数不出能恨得起来的植物。就是荆棘,也能变成篱笆,不说爱它起码也说不上恨它。水仙,算是够娇嫩的吧,看看那绿得滴翠的叶子,摸一摸仿佛就会沁出透明的玉液来;它也算是柔顺的吧,你只要约略掌握一些养它的要领,便可以把握它速发或迟发,刚好于春节期间回报你一束文文静静的花儿,使苍凉的寒日生出许多生气,平添了室内幽雅的韵味。
  我爱花,但却不精心养花。朋友曾送给我两盆,一盆是山茶,说是好品种,春节可以开放,于初冬便结了蓓蕾,我以为它要早放,便不给它喝水,不久看看,蓓蕾一个个萎缩了干枯了。一盆是文竹,它纤细单薄的姿态好像一阵风就会把它吹干,便总不住地浇水,不久就委黄,结果淹死了。我虽没像林黛玉那样去葬花,悼花,但面对干死淹死的花草不免一阵阵悲凉。于是,有机会能得到再好的花儿也不去领受,怕伤了花草又惹起自责和悲怜,只养些铁树仙人掌之类。可偏偏只有养水仙,才支撑着我养花的信心。别看水仙娇嫩,其实它特别坚强:它开放在初春,不畏寒季;它并不需要多么特殊的生活环境,一把碎石,半碟清水,便蓬蓬勃勃郁郁葱葱地生长起来。
  养水仙,也可以用土培植。但我年年养它,只有清水,因为它是洁物啊!今年,我在盛有清水的透明的玻璃缸中没放沙砾碎石,只把从黄河边带回的黄河石、三峡带回的三峡石、雨花台前带回的雨花石作基础,那水仙更透明长得也特好,春节间开的花也特葳蕤。水仙的花是六个瓣儿。飞雪是室外的花,而水仙是室内的花儿。也不艳,不似牡丹花之类,用大红大紫去招惹别人赏它。它只是淡淡的开着,待春天真的来了,便平平静静地走完了自己的路程,明年在这个时候又会这样地开放起来。
  其实,社会上爱水仙的君子一定不在少数,否则,市面上**水仙种苗的不会那么多。养水仙的同道们一定会发觉:一个事物只要去细心地发掘它的美,便一定会爱得起它来。由于自己的无知只看到某些事物薄弱和丑陋的一面就枪毙了许多美,那便是寡陋无情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不是有一个昭若日月的精髓吗?这精髓便是博爱。既爱水仙爱松柏也爱荆棘,爱植物爱动物也爱自然,爱亲近的人爱性格相融的人也爱观点相悖的人。不迁就他们的弱点而欣赏他们的长处,就像不挑剔水仙的娇嫩纤细而发现它的坚强高洁一样。多一些爱,少一些争斗;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偏见,那世界不就是花的世界,社会不就是充满了爱的社会了吗?
11、(1)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这精髓便是博爱”中“博爱”的具体内容?(2分)
(2)“由于自己的无知只看到某些事物薄弱和丑陋的一面就枪毙了许多美”中“无知”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解析】(4分,每小题2分,第二小题意思回答对且语句简洁可给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答案】(1)既爱松柏爱水仙也爱荆棘,爱植物爱动物也爱自然,爱亲近的人爱性格相融的人也爱观点相悖的人。不迁就他们的弱点而赞赏他们的长处。
  (2)因没掌握养山茶花及文竹的要领而害怕养其他花。
12、作者为什么说“可偏偏只有养水仙,才支撑着我养花的信心”?在作者眼里,“水仙”是一种什么样的花?请简要回答。(6分)
 【解析】(6分,答对“因为养……就能养好花”给2分,答对“不会引起……悲怜”给2分,答对“在作者眼里……幽雅的美”给2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因为养水仙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作者只用清水就能养好花,不会引起自责和悲怜。在作者眼里,“水仙”是一种高洁的花,一种文静幽雅的美。
13、本文的标题是“水仙”,但文章第一段却不是写花,这是为什么?(4分)
【解析】为下文借‘水仙’赞扬‘博爱’这一主题做铺垫”,也给满分。)
【答案】点明“大千世界,人各有爱,爱非单一”这一现实,阐明“此时之非爱不一定将来就不爱,而今日之宠爱不一定永久爱之”这一人生哲理.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特意点出用黄河石、三峡石、雨花石来养水仙养得特好是一种象征写法,目的是暗示作者热爱社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B、作者用极富哲理性的语言,通过养水仙这一生活小事,抒发了作者渴望社会和谐友爱的愿望。
  C、文章除水仙外,还提到了其他许多花草,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突出水仙的坚强、幽雅、高洁的形象。
  D、本文语言朴实无华,但作者正是在平淡的描绘与叙述中,阐明了抽象复杂的人生哲理,亲切形象地表达了对博爱的渴望和礼赞。
  E、作者在文章中,借养水仙这一小事,暗示了知道的重要性,委婉地批评了不科学种花的行为。
【解析】A项任意拔高,夸大其词,C项对“主要作用”理解不准确,E项无中生有。只能选两项,每选对一项得2分。如选三项,便不得分。
【答案】B、D
三、能力提升(22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塞下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的五、六句写出了战士怎样的生活?前六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整首诗表现出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风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1)中“随金鼓”“抱玉鞍”突出了随时备战的紧张的军旅生活;用“无花”“未曾看”“晓战”“宵眠”等词突出生活环境的艰苦。
(2)中末两句雄快有力,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示如此卓绝之精神。在此基础上整首诗表现出将士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答案】(1)写出了战士们紧张的战斗生活;在全诗中起反面烘托的作用,没有那样艰苦的环境,则不足以显示出如此之精神。
(2)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发向上、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
16.默写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4分)
【解析】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记忆、背诵的要领在于,根据不同人记忆衰退期的长短,适时地进行反复刺激。
【答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7.把下面加横线的长句严格按方格字数和标点限制,改为整散结合的短句。(4分)
柿叶一落,槐叶一飘,京华的秋树便相继凋零了:落叶在公园里和马路上稠密如雨萧萧地下。
改为:
【解析】此题为句式变换的综合考查。属于修辞范畴。
【答案】公园里,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
18、为下面一段话,提炼出一个观点,以“……不应,……而应……”的复句形式写在这句话的开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争不是要把某个人搞下去,而是要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竞争不是要在个人意气上比输赢,而是要在发展事业上争高下。
【解析】(观点2分,形式2分)。
【答案】竞争的着眼点不应瞄准在“人”上,而应瞄准在“事”上。
19、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问题(4分)
在重庆库区,国家决定初步纳入规划保护的文物点为754处,到目前为止,在501处地下文物在已开展工作的项目仅42处,不足10%;已经完成发掘面积4.85万平方米,不足发掘总面积128.76万平方米的4%。地面文物244处,由于规划滞后,文物搬迁选区选址工作举步维艰,至今搬迁工作无法实施。此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移民迁建区的施工建设与开发,大量古墓葬、古遗址、古民居、石刻等遭到破坏,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事件屡有发生,也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提取这段文字的要点: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概括与压缩。要注意最后一句的信息和文段中提供的数字信息。
【答案】(1)重庆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步履艰难 (2)文物发掘进展缓慢,文物搬迁无法实施,破坏盗掘文物现象严重。
、写作与交流(50分)
20、请看漫画,根据漫画上的文字提示并围绕这个话题方向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个性创新拓展]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甲:用于新闻报道
①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
②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
乙:用于小学语文课本
③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们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④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丙:用于会议讲话
⑤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也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一再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幼稚病。患着这种病,只能使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甚至陷于绝境。
⑥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答案:C(这是一个新的题型,考查对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的理解能力。甲、乙、丙就是三个语境限制条件,面对传媒的众多读者,句①一个中心词(母亲)带含6项内容的长定语,这种句式读来费力,不如句②改为几个说明性分句,使全句的节奏显得比较舒缓。面对很少和文言文打交道的小学生,句③中用了一些文言味较重的词语,就不如句④改为口语化、形象化的表述更合适。丙引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既然语境条件限制为口语表达,接受者解码依靠耳听心记,在这样的情况下,句⑤的口语化短句就比句⑥的书面语长句用的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