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色心情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1)、面对的是非专业的学生,如像对专业学生那样教学一些专业的色彩知识,必然显得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多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影片,音乐介入,从而能够较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好了,一切都好了。
2)、多以活动的形式,能够较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些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中很好的解决,教师从中引导、沟通,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做导演。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丰富的影、音、图等色彩活动,激发学生的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的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和个体性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让这些非专业的学生学会有目的的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快乐并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思想与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色彩运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了解色调知识,建构起形象生动的色彩观。
教学重点: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色彩,学会美化生活。
教学难点:在动手设计的基础上,理解色彩的表现语言。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等。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比较法、讲解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以影片片段引入。
活动一:(提问)这段影片带给你的心情可以用什么样色彩来表达呢?(分组讨论)导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色彩是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感受的。
1、看得见的冷热酸甜。
出示两张不同冷暖色调的卧室图片
(提问)冬天到了,天气非常寒冷,假如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卧室装修环境呢?
总结:这种感觉并不是色彩本身具有真实温度,而是我们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和心理联想。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
如:红、橙、黄等颜色使人想到阳光、烈火,故称“暖色”。
绿、青、蓝等颜色与黑夜、寒冷相联,称“冷色”。
提示:波长长的红光与橙**光照在任何物体上都会有温暖的感觉,而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被认为有寒冷的感觉。
思考与交流:(提问)色彩会让人有冷暖感,那么会不会有其他感觉呢?
学生看书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什么味道,请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
活动二:出示色彩与味觉的连线图
2、色调的形成是由色相、明度、纯度、色量与面积分布以及位置等综合因素造成的,是由色彩基本元素——主导色、辅助色和点缀色相互搭配后产生的色彩倾向。这种色彩的倾向性概念,就是一件作品中所有色彩相互组合后呈现的色彩整体效果,如教材第32页中三幅《鱼》作品。(师生一起分析讨论)
3、思考与交流:                                         
(提问)色彩除了能给我们味道、温度之外,还能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提问)出示两张图片,比较它们墙壁的质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感觉啊?总结:在同一类型、同一材质对象的情况下,明度较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轻;相反,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重。
4、画笔抹出的喜怒哀乐:
画面的色彩往往也直接传送着画者的人格精神和情感取向,使观众从心理上产生出共鸣。
活动三:分小组讨论教材第34页的色彩联想图。(教师赞许)
总结:人们对色彩体验感受的多样性,也使色彩的应用有了许多的选择。
由于个体存在年龄、性别、民族、宗教等差异性,每个人对同一色彩的心理感受也会产生差异性,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情绪下对同一种色彩的感受也会有着不同的情感反应,所以色彩的心理属性还具有共同性和个体性共存的特征。在绘画中对色调的运用与表现正基于色彩的共性心理与个性心理,因而使得色彩语言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强烈。
活动四:出示一组同一色彩不同形状的图形,试分析他们所透露的不同情感。
绘画中的形与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脱离了形谈绘画色彩显然是不完整的。
反之,对于相同的题材,通过不同色调的处理同样也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出示图片《云飘来飘去》与《云卷云舒》,进行分析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5、以上都是根据色彩去分析心情感受,那么,我们根据不同的心情感受用不同的色彩表达。
活动五:出示一组表情,根据表情来填色。
(三)、本课小结: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色彩,享受色彩,放飞心情。
十、作业: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表达某种情绪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