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可预料的生成内容,音乐老师们往往会手足无措或采取回避和拒绝的应对方式,从而忽略了很多珍贵的、发自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不但没有收获期待的精彩纷呈,反而导致音乐失落,课堂失控,教学目标游离,“生成”最终沦为“无成”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对音乐课堂的动态生成进行有效行为是很有必要的。以下,谈谈我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几点想法。
  
  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陷入“误区”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在教师和学生以及音乐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然而,我们的音乐课堂中却存在着以下情况:
  
  1.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生成偏题
  动态生成是课堂上随机产生的,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学习资源。作为音乐教材的音乐作品,有时也会呈现这一特征,如果教师也只能看到歌词的字面思想,就会发生生成偏题。
  
  1.2“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生成无效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对音乐的多元理解。针对学生的感悟与理解不去思考正确性和价值,皆顺学而导、自由认同,造成负效的生成。
  
  1.3“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生成被动
  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追求“创新”而把原本不属于学生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那将是一种不真实,一种被动的无奈。老师想创设一个生成精彩的亮点,可是学生没有领会教师的意图,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没有出现教师期待的“生成资源”,学生被动地被老师追问,这样追求生成亮点而忽视学生现状的教学,无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真情的交流,孩子们要猜出老师的目的真是很难啊!
  
  2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走出“误区”
  
  所谓“动态生成性教学”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的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现实中“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是课堂上的点睛之笔。如何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生成美丽,生成精彩呢?
  
  2.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预设开放,保障生成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死气沉沉的。真实的音乐课必然存在偶然性、随机性,而这些特点正是音乐课的生命活力所在。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航标灯,好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三维上对学生的学习主题有良好的设计,而且还要体现其可以随时变化和修正的弹性设计理念。预设目标时要考虑学生够不着目标时,可以随时根据目标的达成度和学生的参与度进行目标的二度分解或调整。
  
  2.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点拨适时,拓宽生成
  在不断即时生成的课堂中,只有老师充满睿智的调控、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歌曲的内涵,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是不可预测的。当学生的问题在理解歌(乐)曲之外时,教师如何在发生偏离时进行点拨和引导,我想下面这个案例是值得借鉴的。
  [案例]:《我的家在日喀什》(聆听歌曲后,教师提问。)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歌唱了什么?生:(齐声)日喀什。师:那你知道日喀什在我国的哪里吗?生:大概在西藏的边上吧!师:你“大概”对了。今天我们要走进西藏,去了解那里的一个美丽的民族——藏族。(教师播放《青藏高原》的MTV,画面呈现西藏在我国大致位置、西藏的山水风光、藏族的风土人情以及藏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情景等。)师:欣赏了刚才的MTV,你了解到了什么?生:西藏那里有美丽的雪山。生:藏族人民喜欢唱歌跳舞,他们在跳舞的时候老是甩起长长的袖子。生:他们的歌声很高亢、很嘹亮。(突然,一位男生把手举得高高的,看上去满脸兴奋。老师请他回答。)生:老师,前几天我刚看了一篇关于介绍“藏族”的文章,知道了好多关于藏族的知识。师:是吗?非常好!现在你别急着告诉同学们,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藏族歌曲,请你感受着藏族歌曲的特点,整理一下你所知道的藏族知识。听后再请你结合藏族歌曲的特点,给大伙简单介绍一下藏族,好吗?试想,学生听了教师温馨的建议,怎能不带着自己的知识潜心地感受和鉴赏着歌曲,从而课堂也因此变的更富有音乐味,具有特色音乐元素带来的美感,使学生对藏族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者无论如何去解读音乐或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都是从音乐的角度进行的。
  
  2.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演绎生成
  音乐课堂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课堂上是一幅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美丽的生成图。音乐教学的“情”是教情、学情、曲情的统一。要做到“三情统一”。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并用激情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达到融情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