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小学语文课文时,我们总是感受到动人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是通过叠音、摹声、押韵、语调等语音修辞手段表现出来的。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而且还使描写更形象。意义更突出,气氛更浓郁,感情更强烈。
  
  一、叠音——亲切自然,细腻盛人
  
  叠音,古时叫做“重言”或“迭字”,多半由两个相同的形容词构成。恰当地运用叠音词语,既能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感,增添学习语文的快乐,又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强化对事物形象描绘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听觉印象。例:
  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壳比。(《石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酸溜溜、甜津津”非常逼真地写出了石榴那种酸酸甜甜的美味,而这种美味只要“嚼嚼”。顿时就可以感受到,不需要仔细品尝。叠音词的运用。不但增强了朗读时的节奏美感,还表现了石榴味道的鲜美以及品尝者对石榴由衷的喜爱。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彩色的翅膀》;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
  ——“细细”、“轻轻”、“慢慢”,极具亲切感,形象地摹拟出战士们第一次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时,那种既无比喜爱又舍不得吃的甜蜜乃至陶醉的神情。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树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的交替重叠,构成了一种反复吟唱的优美音感,而且逼真地描绘出小兴安岭林木的茂盛稠密,为学生提供了无边的遐想空间。
  
  二、摹声——有声有色,不同凡响
  
  摹声就是借助拟声词,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形成先声夺人、扣人心弦的境界,增强语言的形象感和真实感。摹声能唤起学生的听觉想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获得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例: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奢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珍珠泉》: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
  ——如果说,“嘟噜”“嘟噜”还只是一种自然音响,那么,“扑哧”就是人化的笑声了。此处的拟声词,不仅准确生动地录下了水泡冒出时的响声,而且还传达出欣赏水泡者的心声,使学生不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体验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情感。
  每天从晨光羲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丁丁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古井》:人教版第八册)
  ——“丁丁当当”、“吱悠吱悠”摹声真切自然,还说明去古井取水的人很多,但绝不是用水紧张导致大家纷纷去抢水,而是因为古井的水“清凉可口”,大家都非常喜欢喝,每时每刻都少不了它。人们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去取水的,所以作者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的头上劈。(《小英雄南来》: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
  ——“嗖”模拟的是军刀快速出鞘的声音,学生可从中想象出日本鬼子抽刀时的恼怒和凶狠。摹声渲染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从而反衬出雨来的勇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删去“嗖地”,效果就差远了。《小英雄雨来》中有十七处用了拟声词,像“扑通(跳入水中)、嗡嗡嗡嗡(说话)、哗啦哗啦(翻书、风吹窗户纸)、吱扭、哐啷(门响)、吧嗒吧嗒(抽烟)咕咚咕咚(跑)、呜里哇啦、嗷嗷(鬼子叫)、咔啦(拉枪栓)嗖嗖(子弹飞)、嗖(抽刀)、唧唧咕咕(鬼子说话)、嗡嗡(头晕耳鸣)、呜呜(人们哭)、轰(脑袋作响)、哗哗(河水流)”等。这些拟声词对形象地描写事物、生动地表现人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押韵——韵律和谐,声情并茂
  
  押韵就是让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在句中一定的位置上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回环往复,使得音韵和谐,造成语言的节奏感和回环美,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押韵时要依据韵与情的关系来选择韵部:抒发热烈奔放、豪迈激昂的思想感情,宜选用ang、ong、eng、a、an、ian等发音洪亮的韵;抒发温柔缠绵、细腻美好的思想感情,宜选用ai、ei、ao、ing、ou等发音柔和的韵;抒发悲痛忧伤、低沉抑郁的思想感情,宜选用i、u、u、ie等发音比较细微的韵。例:
  《水乡歌》(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这首诗押的是坡梭辙,韵脚发音柔和,适宜抒发细腻美好的思想感情,有助于表达作者赞美水乡、歌颂新生活的真挚情感。
  《长城和运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这首诗押的是言前辙,韵脚发音洪亮,适宜抒发奔放豪迈的思想感情,有助于突出作者对长城和运河的热烈赞叹和作为中华儿女的强烈自豪感。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的温热的土坑。(《延安,我把你追寻》:人教版第十二册)
  ——这首诗押的是唐韵、江阳辙,有助于表现作者对延安巨变的无限感慨和无比自豪。
  为了押韵,将“琳琅满目”改为“满目琳琅”,这样韵脚更和谐,读起来到顺口,感染力更强。
  
  四、语调——抑扬顿挫,含义丰富
  
  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句调等。
  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的间歇。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某一观点,表达某种感情。而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或在有标点的地方作更长的停顿,这种停顿通常叫做逻辑停顿。这种停顿跟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不一样,主要是增强节奏感,再则具有强调意味。例:(下例中单斜线表示短暂的停顿,双斜线表示稍长的停顿,三条斜线表示较长的停顿)
  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再见了,亲人):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
  ——“不料”后面的短暂停顿,表示情况发生得很突然,料想不到;“您”后面的稍长停顿和省略号后面的较长停顿,都是表示志愿军战士心情的沉重。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
  我心中僦涌起/感情的波涛:
  老师,//您好!(《老师,您好!):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诗中的节拍划分(需要老师范读、指导),能准确地表达诗中的情感,也使得节奏感更强,易诵易背。
  重音是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人们说话时总是有轻有重,这种轻重音量的交替变化,既可以使语言产生强弱变化的美,又能突出语句的中心意思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例;
  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北风和小鱼》: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小鱼说的话,重音应落在“我们”一词上。一方面,小鱼是针对北风“大家都怕我”说的;另一方面,表现了小鱼比青草、梧桐树和鸟儿都勇敢,偏敢跟北风斗。
  ……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再见了,亲人》:人教版谋标教材五年级下册)
  ——“小孙孙”要重读,以强**况的危急;“炸平”为重音轻读。重音轻读是减轻重音音势、控制重音音量的轻读处理,要读得凝重深沉,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心情的沉痛。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再见了,亲人》: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需下册)
  ——“拉响”表现出小金花的妈妈跟敌人同归于尽的果敢,“同归于尽”为重音轻读,要读得一字一顿,深沉凝重,以表现志愿军战士心情的悲痛。
  指导学生欣赏、创造语言的音乐美,应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恰当地停顿,准确地重读;在写作时,有选择地运用叠音、摹声、押韵等手段。使他们的表达声情并茂,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