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资源网·高中专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的资源仓库

一、积累运用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我欲与君相知

(2)绵绵思远道

(3)展转不可见

答案:(1)结为知己。

(2)连绵不断之貌。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3)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2.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于

A.《古诗十九首》

B.《昭明文选》

C.《乐府诗集》

D.《玉台新咏》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3.这首诗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塑造深闺思妇的形象?

答案:这首诗巧妙地采用正反相形的手法来塑造深闺思妇的形象。诗的前半部是一幅少妇赏春图。河畔草色“青青”、园中垂柳“郁郁”,而少妇的“盈盈”倩影宛如“皎皎”月光,出现在高楼上。诗的后半部则点明:“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一边是生意盎然的春景,艳如春花的容颜;一边是空寂无人的闺房,望断云天的泪眼——两相对衬,使读者深深地体会到,这位少妇独守空房,是以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无奈消磨为代价的。谁不能从这明丽色彩和空寂内心的强烈对照中体味到深切的悲凉?

4.这首诗是如何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

答案:这首诗抓住了昔日“倡家女”独特的心理来刻画她的内心世界。往昔的歌笑生涯使她更易感到春光的撩拨;而从良之后,本指望终身有靠,不意又落到独守空房的境地,内心备感凄苦。对正常爱情的渴求促使她盛妆登楼,守望良人,而炽热的追求和深沉的幽怨,又使她发出了“空床难独守”的孤苦哀告!这样的情感和她的生活经历、心理是统一的。

(二)(2002年全国高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中时曾说,“折柳”两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异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6.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一句话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7.为什么是这两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煎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8.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三、表达交流

9.将《饮马长城窟行》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答案:这首诗所写的事情在古代社会中是最常见的,男子外出,常常很长时间没有音信,女子在家有无限的思念,到头来也不一定盼得丈夫回家。从而可以看出古代妇女主宰自己命运的被动。感受新社会妇女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