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1、**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
  2、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①主要调整四个方面:一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中部地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把粮食产业做优;西部地区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二是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产品、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和专用产品。三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四是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②农业、农村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坚持面向市场。农产品只有卖的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农民的投入才有回报,结构调整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盲目调整,造成新的“卖难”。
  坚持因地制宜。要把市场需要和本地优势结合起来,注意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
  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农民是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
  (2)增加农民收入
  ①农民增加收入困难的原因
  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其中农产品的品质比较低、优质农产品的比重还较小;
  中央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系列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加入WTO后农民增加收入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
  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有所缓解,特别是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平均增长较快,但与城镇居民比较仍差距较大。
  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农村生产的发展;
  农民是农业的主要劳动力,农民收入问题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③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多予”、“少取”、“放活”。具体就是:
  落实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加大投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规模;
  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拓宽农民就业门路;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的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税费改革,从源头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重的问题;
  尊重农民市场主体的地位;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3)农业产业化经营
  ①含义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经济体系。
  ②为什么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业从粗放型经营转化为集约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的程度,即改变生产——加工——流通相脱节的状况;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产品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
  ③农业如何进行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的程度;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技术;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
  (4)适应WTO规则推动我国农业发展
  ①加入WTO我国农业面临机遇
  加入WTO有利于改善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环境,享受最惠国待遇,扩大优势产品的出口;有利于我国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进口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肉类、蔬菜、水果、花卉等具有比较有优势的产品。
  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农村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及外贸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例如,运用好“两箱”政策。“绿箱”政策是指对农业的科技、水利、病虫害防治减免税赋等公共服务,只要不影响农产品价格,补贴多少都可以。“黄箱”对农产品的补贴要有一个限制,其补贴不高于农产品的总值的8.5%,而目前我们的补贴不到2%,大约有1500亿的补贴空间。这方面可以补贴种子、化肥、农药。
  ②我们也面临挑战
  我国的一些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例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食糖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经营规模小成本高,大路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影响农民收入。
  ③我国农业如何应对冲击?
  合理利用外贸规则;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生产市场需求的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利用好两个市场、两个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相关知识
  (1)经济常识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农民购买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②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从根本上治理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强化和完善对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支持体系,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表现。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业的结构调整,实行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整体效益。
  ④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生产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依靠科技推广和运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才能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哲学常识
  ①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化地区农业布局,发展特色农业,要从当地特点出发,调整产品结构,不能一刀切。
  ②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调整过程中,需要尊重经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盲目蛮干。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实行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
  (3)政治常识
  ①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只有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国家职能。
  组织领导经济建设,是对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管理社会公共事物。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