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003年度中国经济十大新闻
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指明经济发展方向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即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改革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五个坚持”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以往改革的成功经验,对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遵循这些基本要求和原则,《决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全面规划和工作部署,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证。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阐明了我们要建立的现代产权制度的四个基本特征;论述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四个“有利于”的重要意义和一个“内在要求”、一个“重要基础”的关键作用;提出了保护各类产权等等新的政策要求。这一系列的新论断,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为中国经济改革继续深化,完成“攻坚”任务,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前提。
  二、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GDP突破11万亿元

  回望2003年,经受严峻考验的中国经济今年将以不平凡的业绩载入史册。国家统计局表示,今年我国经济有望增长8.5%。据此测算,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已定,国内生产总值稳步保持在世界第六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0美元。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今年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新纪录和新“亮点”:国家外汇储备突破4000亿美元,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0万亿元,工业生产增长创1995年以来最高增速,进出口贸易大进大出总额超过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创下近年新高等等。
  纵观全年,披荆斩棘。新领导集体和中国人民经历了一道道难关。先是SARS,弄得人人自危,全民皆兵,经济一下陷入1997年以来最坏的景况,持续了三个月,以至于第二季度GDP下降到6.7%。然后,洪水、矿难、大火等天灾接踵而来;拆迁纠纷、房产滥贷、农民失地、粮油涨价、能源告急等人祸不期而至。除了“内忧”,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通货紧缩的国际舆论不绝于耳,对华反倾销、诉我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也接二连三,“外患”频频。道路是曲折的。2003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个典型的U型曲线。

 三、中国经济经历非典考验

  今年春夏,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冲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典”疫情的突发及其蔓延对处于强势状况下的我国经济产生了较明显的短期冲击,作为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很强的流行病,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影响相当明显,旅游业、餐饮业、航空业均出现20%左右的负增长,同时对其它交通运输服务业、商业和贸易等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短期冲击,部分行业损失严重,就业再就业、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统揽全局,果断作出了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小企业、服务业等受非典影响较重行业的支持。同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加强财政和金融工作、制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通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应对充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尽管其短期影响相当大,但持续时间有限,对全年经济的影响处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上半年,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密切协作,扎实工作,夺取了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的双胜利,经济总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增长速度达到8.2%。
  “非典”也从另一个方面也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表面上体现的是人们对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的更加关注,实际上它将促进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发生深刻而积极的变化。详细内容
   四、人民币升值争论愈演愈烈,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表示将维护币值稳定

  “人民币升值论”风起云涌。全球经济趋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却持续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国际上便出现了“世界工厂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输出通缩论”等等,对中国大加攻击与诋毁。“人民币升值论”正是以“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为借口提出的,是这一系列论调的延续。究其原因,“中国通过低估人民币、刺激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是国际社会一些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
  中国表明了一种理性、正确和负责任的态度——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美国财政部长斯诺时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他说,中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又体现了对国际社会的高度负责。中国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温家宝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政策说。我们注意到一个时期以来国际上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一贯持十分慎重、负责的态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在周边许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保持汇率稳定,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国货币脱离本国经济实际的盲目升值,对经济的破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中国要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但是,这种变革应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相适应, 要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五、重振东北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拉开序幕

  改革之年,东北亦展开新篇。2003年温家宝总理三次赴东北考察,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并把它和西部开发相提并论。东北振兴作为一项新的国策,已经开始让人憧憬东北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之后的中国内地经济第四增长极。8月2日,当温家宝走访吉林铁合金集团,握着下岗职工赵贵的手时,“振兴东北”,这场被称为“攻破最后的计划经济堡垒”的改革,已由东三省向全中国铺陈开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的**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实施这项战略条件具备、时机成熟。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努力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继续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学家认为,20年前,中国让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是考虑到东北等老工业区“船大调头难”,如今,该老工业区“调头”了。这一年,历经三年改革与脱困后的东北国有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批100个项目,已经正式启动,总投资610亿元。
  六、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和发电

  2003年6月1日起,随着蓄水和通航目标的相继实现,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在实现从单纯的建设投入期向“边建设边收益”的收获期转变。三峡工程的通航、发电效益,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三峡工程建设从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1997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2002年11月6日枢纽工程导流明渠成功截流,2003年6月三峡工程下闸蓄水、永久船闸试通航,2003年8月首批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已历经十个春秋。十年风雨,十年奋战,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它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现代化建设风貌。三峡工程建设,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史册。
  三峡工程蓄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全面渠化川江,改变川江航运条件,使长江上下游航道的运力顺利对接,构成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直抵重庆,川江航道平均水深达70米,最大水深达170米,水库平均宽度约1100米,比建库前航道宽度拓展约1倍,河道流速减少70%。船舶每马力拖载量因此而增至7—10吨,是原来的10倍;外运货物单向年通过能力增至5000万吨,达到原来的5倍;船舶运行周期将缩短一半,运输成本可降低30%—40%。三峡工程给中国电网带来的历史性变革,无疑将揭开“西电东送”工程崭新的一页。这些水能资源的全部开发利用,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对于中华民族维持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上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七、两会召开,确定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相继成立商务部、银监会、国资委等部门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03年3月6日“浮出水面”,新的机构改革方案,不但合并了交叉职能,而且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对各部门进行重新排序,特别加强了监管的职能,使机构在制定平等游戏规则的同时,真正扮演一个权威而公正的裁判。体制的羁绊一旦挣脱,为不同的市场主体提供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更大地释放社会各方面的创造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
  从数量上看,这次机构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由29个减少到28个,但由于职能整合涉及的领域是国有资产、宏观经济管理、金融、食品卫生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量级”部门,其意义非同一般,如此大的改革决心与气魄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触及了许多深层次问题,体现了政府管理正在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组建商务部则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扫除了商品流通的壁垒,解决了内外两个市场分割的矛盾。这次机构改革对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具有示范作用。这次机构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它集中了“管钱、管事、管人”三方面的权力,从全国来说,它负责的国有资产超过10万亿,大概到11万亿人民币左右。国资委是为了改变原来国有资产管理五龙治水、分散管理、各个部门分割行使所有权的状况,把“管钱、管事、管人”三者相结合,找到一个对国有资产真正负责的单位,但“管钱、管事、管人”相接合最重要的是不要造成“老板加婆婆”。国资委的主要职能是行使出资人的责任,即行使股东的责权,如果超越了这个职能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会造成新的政企不分,把企业管死了,违背了机构改革想把国有企业搞活搞好的本意。权力是否过分集中的关键在于国资委的定位要准确,比较合理的行使职权,不要越位去管。
  八、美国相继对我钢铁、彩电和纺织品出口设限,中美贸易争端再起

  中美之间接连发生贸易摩擦,有美国对中国输美三类纺织品设限的问题,也有美国对中国出口彩电、家具等的反倾销问题,涉及面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各方关注程度之高,都为近年所罕见,预示着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敏感时期。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如何把握局势、履险如夷,是对我们应对国际贸易争端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协调国内发展和国际事务智慧的考验。
  美国动不动就发火,中国当然也不是谁都可以拿来当出气筒的。美国单方面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消息一出,中国立即作出了反应。不仅是口头抗议,还推迟农产品采购团赴美的行程,并终裁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等国的进口甲苯二异氰酸酯征收反倾销税。你一招我一式,大有剑拔弩张之势。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对此表示严重关切”的公告,并指出这有违WTO基本原则,是对中国企业严重歧视的不公正待遇。今年美对华反倾销立案已达7起,涉案金额高达16亿美元。
  实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为各种原因,中美贸易摩擦就一直不断。近期,美国之所以对中国对美出口产品频频施压,更多的是当政者想为明年的总统大选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因此成了替罪羔羊。总而言之,中美贸易争端不仅仅是两国的经济贸易问题,还涉及两国的政治问题、体制问题,处理起来难度相对要大得多。很多非关税贸易壁垒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些贸易保护条款的制定和运用以及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博弈相当复杂,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学会利用条款在博弈中取胜才是关键所在。
   九、周正毅、杨斌等富豪先后被捕,“问题富豪”引发社会思考

  2003年9月7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杨斌及相关单位犯合同诈骗、伪造金融票证、虚报注册资本、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罪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有期徒刑18年并罚230万元。9月5日,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批准,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正毅被上海市**机关依法予以逮捕。周正毅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问题富豪”现象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有人说“中国富豪榜”就是“中国囚犯榜”,这种说法显然过于偏颇,但是随着不少“富豪”的落马,人们发现在这些“富豪”当中,许多财富的来源让大众耐人寻味。在杨斌们、周正毅们一个一个地倒掉后,也难怪许多“富豪”们再也不愿媒体过多地去谈论他们的财富。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富豪,但是他们当中许多人总是显得那么的脆弱,他们总是难以将自己的“财富”暴露在阳光之下。有些富豪在追求财富的时候,总是走在体制的最前沿,甚至是一直在法律边缘奔跑,他们总是以各种名义来掩饰自己财富积累的过程。
  虽然,他们知道自己未来的劫数,但金钱的诱惑总是让他们在关键的时候选择铤而走险,财富成为他们走向沦落的“源动力”。在近两年的“杨斌案”到“上海首富周正毅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已经和以前的富豪沦落发生了新的变化。
   十、我国部分地区粮油等产品价格上涨

  似乎很突然。9月以来食用油、面粉和大米的价格不约而同地上涨了10%~20%,同时,肉禽蛋奶等消费品价格也随之上涨。城市居民变得警觉起来,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国内粮食及大宗农产品价格出现6年来首次明显波动。曾长期饱受饥饿的人们对粮食价格的风吹草动依然保持了足够的敏感,各方人士更加关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仅10月份以来,国务院召开的多 次会议都突出强调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并适当提高保护价,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等。
  随着绿色、营养、无公害等农产品成为市场追捧的新宠,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日显突出。专家认为,是需求日益增大的优质品种相对不足成为了新一轮粮价上涨的重要动因。农业部下一步将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优化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布局上,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中部粮食优势产区建成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农产品价格连续6年低位徘徊后的上扬,大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各地抓住10月中旬后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抢播抢种,加强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秋冬种农作物面积6.63亿亩,比上年增加910多万亩,冬小麦播种面积是近5年减少最少的一年,基本遏制了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大幅下滑的势头,为明年的夏粮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