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近日在南京落下了帷幕。本届中学生运动会是中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运动会成绩明显高于往届。田径比赛共有53人(队)62次超18项中运会纪录,17人26次达国家健将级标准,154人345次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游泳项目首次列入中运会比赛项目,有19名运动员达到国家运动健将标准,221名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篮球、排球、足球比赛的队员与往届相比,在身体条件、技战术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平,涌现出一批身材高、素质好的苗子。

  课余训练开展情况

  我国目前有58万所中、小学,2.3亿左右的中小学生。有2万余所被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命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训学生520万人左右。自1988年原国家教委在全国高校和中学进行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以来,相继批准了59所试点大学和320所试点中学,有2万多人受训,占全国大中小学生人数的2.6%左右。每年向优秀运动队输送4000余人,向高等院校输送5800余人。

  从目前我国大学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情况来看,大致有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运动员学生”,即指曾经从事过专业运动队的训练,现在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他们是由国家队或各省市专业队员中断训练或退役的运动员作为体育特长生进入大学的。另一类是“学生运动员”,即指没有间断文化课的学习,一直在学校从事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学生。他们一般是参加全国统考,作为正式考生考上大学的。参加中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即属后一种。

  中学生运动员大部分是降分录取的体育特长生,通常是采取亦读亦训的业余训练方式,每逢重大比赛则集中训练。

  国外课余训练状况

  在日本、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一项资料显示:日本少年团(中小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基础组织受训团员人数占整个日本中小学生的10%以上;美国中学中,每年大约有520万中学生参加近30种不同项目竞技活动,约占整个中学生人数的1/3;德国的学校体育与运动俱乐部关系密切,一般均以运动项目作为一个俱乐部的组织基础,高水平者和低水平者均可以参加俱乐部,从而使高水平的运动训练与群众体育活动融为一体。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国外一般是采取参加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这使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得十分红火。

  课余训练的成果

  我国开展课余训练15年来,学校运动竞技水平逐年提高,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在高校,部分项目和部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已能代表国家大学生代表团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些还代表国家队参加东亚运动会等世界性的大赛。由原国家教委组队,目前已选派了39个中学生体育代表团(队)参加世界中学生体育竞赛,共获金牌181枚、银牌68枚、铜牌69枚。近年来达到国家级运动健将标准的有61人。

  15年间,400所试点中学、80所试点大学通过展开试点工作,体育场地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也发挥了原有场地设施的作用。如清华大学建成包括篮球馆、跳水馆等全国一流的体育中心;上海新中中学通过承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建成了一流的塑胶跑道田径场和体育馆;本次中运会也为南京市增添了新的场馆,并翻建了一批旧场馆。这些场馆不仅为课余训练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而且在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和促进全民健身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学校的训练和各种比赛活动,有利地推动了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加强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体教结合实现双赢

  长期以来,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在青少年业余训练中始终是一对矛盾,而且至今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是困扰我国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的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上海市将运动队办进学校,大学办一线队、中学办二线队、小学办三线队。变过去体育部门一家包揽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体育、教育两家“资源共享、责任共担”,这无疑是对我国业余训练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对于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刻意义。

  据介绍,上海市目前共有25所名牌中学试办二线运动队,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金融专科学校成为试办一线运动队的“开路先锋”。排球和击剑两个项目率先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一条龙”学习和训练培训体系。

  这项举措从1999年推出后,上海体育、教育部门根据“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指导思想,当年联合下发了《上海市试办二线运动队申报暂行办法》,突破了独家办“二线”的模式,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市场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金国祥说,实施“体教结合”,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是上海“以奥运带全运”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些体育设施完备、业余训练出色的中学试办二线运动队,在复旦、同济、交大和上海大学等试办一线高水平运动队,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解决运动员低文化、低水平的现状。

  从去年开始,在扩大学校训练规模的基础上,上海市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试办二线学校的扶持和指导,修订了有关政策,加大了对带训教练、教师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制度;同时对市体育传统学校进行了重新梳理,并积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形式有效利用了现有场地、师资,优化了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环境,也明确了将其作为二线学校的梯队,保证了体教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上海现有市级体育传统学校64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4个。

  存在的问题

  社会上有“高水平运动员=低水平中学生”的说法,这反映了课余训练没有解决好与学习的矛盾。实际上许多学生运动员并非由于学习不好去从事课余体育训练,而是由于长期从事课余体育训练,影响了学习成绩。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运动级别越高,文化知识受到的影响也越大。从一般情况看,运动员等级越高,有文化成绩越低的倾向,因为运动成绩的取得与付出的时间、体力、精力是相对应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运动成绩好,学习成绩也优秀的学生,但只是凤毛麟角。

  高水平教练员欠缺,训练质量难以保证。教练员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该校运动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有关数据表明,在我国大、中、小学从事课余运动训练的教练队伍中,95%来自于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体育系或中专体育班,这些人虽然具有专业和相关理论知识,但缺乏高水平训练和比赛的经历和经验,以及与训练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难以达到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据调查,我国从事课余训练的教练员近两万名,其中仅有10%的教练员获得了等级称号。

  课余训练的科学性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在一次全国会议上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国家在世界大赛上获得成绩的运动员,很少有得过少年全国冠军的。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问题,青少年时期出成绩并不见得是好事。君不见我们的国家少年足球队、青年足球队,屡屡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近日国奥足球队还赢了日本国奥队。可再看看世界杯,我们和日本队的差距有多大呀!体育界有个术语叫“早期专项化”,大意是讲运动员不能太早从事专项训练,否则会影响今后的发展。我国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第一强国,奥赛中中国学生获得的金牌总数常常高居榜首,但在当今国际数学界有影响的我国数学家又有几人?体育界、数学界这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现象,是急功近利思想的集中体现。

  青少年课余训练需要讲究科学性,国家体育总局在举行青少年比赛中就有过增加一些素质测试内容的尝试,这样做,无非是防止拔苗助长的现象发生。教育部门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学生运动员出成绩并不一定是好事。因此,必须制定出既遵循体育规律又遵循教育规律的课余训练原则。

  此外,课余训练经费不足,运动项目布局集中,招生处于无序状态,学籍管理不规范,竞赛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训练等等,都制约了课余训练的发展。

  中运会要不要办下去

  中运会还办不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届中学生运动会承办单位共投入3000余万元人民币,广告和赞助收回1000余万元人民币,实际有1000余万元人民币的亏空。据悉,近年承办中学生运动会的单位,基本上都有相当大的亏空。光是伤财倒也罢了,组织、竞赛尤其是运动员的资格问题,不仅让承办单位伤透脑筋,更让主办单位承受了众多的指责和非难。

  运动成绩优异并涌现出不少苗子,本应该欢欣鼓舞,可如果取得这些成绩的运动员和优秀苗子的资格有问题,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呢?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参加本届中学生运动会预赛阶段的运动员中不少来自运动队和运动学校,这些运动员本来是没有资格参加中学生运动会的,是利益和锦标思想的驱使,让中学生运动会“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宗旨发生了扭曲。

  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淡化金牌意识。这就要求所有的竞赛组织形式、表彰、评价等等都要围绕发现、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进行,而不是像现在这种等同于成人竞赛的方法。近年来,大、中学生运动会之所以锦标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就在于各地把成绩当成了第一位的目标,结果,人人不甘落后,个个争拿金牌,于是冒名顶替、虚报年龄、乱造学籍等不正之风甚嚣尘上。一些原本遵守规定的队伍看别的队用专业队伍参赛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还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得到代表团的肯定,都纷纷效仿,导致学生运动员的资格问题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进行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的学校运动会改革,中学生运动会是否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加以改革,值得我们深思。

  链接

  为适应我国竞技体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做好参加世界大、中学生运动会的准备,原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于1985年12月27日至1986年1月1日,在山东掖县共同召开了全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会。这次会议从宏观上研究了在学校如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问题,并印发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

埂 豆婊分赋觯骸翱斡嗵逵盗肥茄L逵闹匾槌刹糠郑κ肿⒁饨岣哂肫占敖岷掀鹄矗行У赝贫H褐谔逵姆⒄梗玫卦銮咳逖奶逯省<纫胖刈テ占埃惨险孀ヌ岣摺!薄巴ü返目斡嗵逵盗罚唤瞿茉炀痛笈哂辛己玫乃枷肫返潞臀幕刂实奶逵瞬牛夷苡行贫逃秸氲墓岢怪葱小!?br>
  1990年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条指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