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之窗>> 粤教头条 >> 详细内容

“兔妈”的育儿经

2014-06-13 09:08:4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记者 贺蓓
0 0

<p></p>

杨冬华: 广东潮汕人,1987年获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生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到美国F oxC hase 肿瘤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美国新泽西医科齿科大学讲师。现为美国F ox C hase肿瘤中心助理教授,主管该中心生物标本库的组织病理研究服务。

        母亲杨冬华在二女儿陈杨璐眼里,是一只温柔的“兔子”,她形容她是“兔妈”。2012年12月18日,陈杨璐接到普林斯顿大学提前录取通知书,在此之前,她拿下了SA T (学术水平测验考试)满分,成为美国总统奖的提名者。杨冬华的大女儿也于2009年以2317分SA T高分成绩被录取到罗格斯大学药学本博联读课程。

        这名医学博士的成功“育儿经”受到周围人的好奇与追捧,集结成书的《赢在转折点:迈向普林斯顿大学》近日在广州出版。作者杨冬华说,想通过自己和女儿的故事,讲述一种水到渠成的“成功”。

玩,也可以玩出名堂

         璐璐很幸运,拥有最大可能“玩”的空间。她的中国母亲从不刻意要她读唐诗宋词,参加各种学习班。2000年,4岁的璐璐随同杨冬华一同从日本转到美国,定居费城。去日本前,杨冬华是中山医科大学的毕业生,一度在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工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以在玩之中认识这个世界。”杨冬华巧妙地把学和玩结合,“带她们去市场买菜,出去郊游,一起自己动手做小东西……在新鲜环境里,她们容易学到日常知识。”

从璐璐幼儿园开始,杨冬华会把她做的作品和绘画收集,摆在家里作为装饰品,冰箱门上,墙上,桌子上,家里许多地方成了孩子作品的展示厅。“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记忆宝库,也能给她们鼓励。”

        杨冬华最宝贝璐璐5岁时画的一张英文字母表,每个字母都有一幅画,A是苹果,B是小熊,C是小猫……“每个孩子头脑里的小猫小狗都是不一样的,让他们玩,加以引导,能玩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要求?请先说服我

        璐璐说,从小到大,遇到提要求的事,“你是我妈妈”这样的蹩脚借口,在杨冬华这里永远行不通。

        作为母亲,杨冬华并不一味地宠惯孩子,她让孩子远离依赖,又不至于压力重重。从幼儿园开始,她吩咐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早晨自己起床,自己冲牛奶,拿面包,去上学。

         孩子提要求时,杨冬华的宗旨是,“请先说服我”。杨冬华给予孩子最大空间,可以不做作业,可以不学习中文,但同样也要承担不做的后果,“但很多时候,她们会自己找到做一个正确事情的价值。”

        一次,璐璐想为尼泊尔的孩子募捐,赞助创立一所学校,杨冬华一开始觉得小孩不可能筹到很多钱,持反对态度。璐璐很生气,和朋友忙碌了一阵子,组织了一场音乐会和舞会,从门票和捐款筹措到2000多美元。

        “我开始意识到,孩子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这不是叛逆,而是想独立,即使让孩子摔跤了,不总是坏事。”杨冬华说。

        璐璐肯定不是天才型的孩子,小学她还当过白卷英雄,得过零分,一开始排斥读书,也不愿意去学中文。杨冬华发现,璐璐不喜欢自己读书,是因为她读不懂,但她喜欢图书里的有趣故事。于是,杨冬华开始陪孩子一起读,大半年的坚持后,璐璐会主动要求到图书馆找书读。“她不再排斥看书了,因为她从书本中获得了喜悦。”

        杨冬华总结出经验,小孩子不喜欢做某些事情,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做好那些事情,不能从中获得乐趣。作为父母,关键在于如何去帮助孩子学会做好这些事情。

全家动手办月刊

        家庭月刊的点子,是杨冬华从日本一个朋友家学来的。每个月,全家四口齐动手,画画写作,随意发挥,创办一期家庭月刊或报纸。杨冬华记得,点子一出来,得到了全家的积极响应。第一份家庭报纸叫做《笑笑嗔嗔》。这份月刊见证了两个孩子的成长小故事。

        月刊里有大女儿旻旻同妈妈谈论学校的选词造句,老师要求说出带“绿色”的东西,要有创意,不能只说青菜、树叶,那样太平凡。“我记得旻旻的答案是‘妈妈的菜谱’,很有创意。”月刊记录母亲节时,杨冬华收到的“爱的面包”如下,材料:两颗纯爱的心,两杯善良酵母,两杯友谊面粉,两杯快乐做伴;做法:加入一杯温暖,热情,幽默和耐心,放进面包机烘烤;用法:请开心品尝。

        杨冬华说,每个家庭都会发生许多大小的趣事,别让他们凭空消失了,办一份家庭月刊,“为孩子,也是为自己,我们是和孩子一起在成长”。

带子女去上班吧

        在美国,每年4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带子女上班日”,璐璐5岁时,杨冬华就带她去福克斯切斯癌症中心上班,“我让她跟着我做那一天我应该做的所有事。抓小白鼠做动物实验,在细胞培养室做细胞培养,看显微镜下的活细胞,人体器官系统……”

        杨冬华说,每年这一天,她都会带上璐璐。“这不仅意味着乐趣,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其后,璐璐中学参加奥林匹克科学团,她喜欢人体解剖学、法医学等竞赛项目,每年暑假,会主动到杨冬华的单位做实验,从事科学研究,而在报考大学时,她的职业目标已经基本明确。“她想从事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研究。”

        “国内没有这样的生涯教育日,但其实只要用心,家长可以有意识让他们尽早同社会接轨……长大后择业就不会那么盲目。”杨冬华说。

迈向普林斯顿的秘诀

        在一个活动中,璐璐被要求用一个车牌来代表自己,她选择了tK 4JiF,然后画了一只蜘蛛,一棵仙人掌,一个苹果。大家都好奇,璐璐说,“我想用它们来代表我的随意性。”随意性是璐璐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性格。她说,“我的随意性让我对万事万物充满着好奇,让我去学习,去拥抱所有的挑战和新奇的事情。”这一点,实际上也承袭了杨冬华的个性。

         采访这天,杨冬华和许久未见的中大老师同学吃饭,席间,她的老师对记者说,“杨冬华在上学的时候,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很看重自己的感觉,想做什么就去尝试,不会计较得失,很随性。”

        SAT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组织的美国大学入学的标准考试。据说,每次考试全美国大约有20人能够得满分。璐璐获得满分后,很多朋友都来向杨冬华请教经验。

        杨冬华说,璐璐的成功更多是一种水到渠成,和孩子相处时,不着痕迹的寓教其中。在她看来,璐璐的成功经验并不能完全复制,她想传递的是一种教育孩子的观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尊重自由发展,从小培养积极向上的自主性,和主动学习能力。”

        “一路上,兔妈功不可没。”璐璐申请普林斯顿大学的作文里,她说妈妈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妈妈没有过分地望女成凤想把我塑造成一个奇才,她不过是想让我在百花园中自由地绽放出属于我自己的姿态。”

采写:南都记者 贺蓓

摄影:实习生 陈浩森 南都记者 林宏贤

兔妈说

        孩子们喜欢做自己感到好玩快乐的事情,因此,想让孩子做什么,就必须让他充分去体验所做事情的快乐。——— 杨冬华

兔娃说

        兔子每天大概花5分钟去哺育小兔子,同样的,妈妈每天只花很短的时间操心我……她不是虎妈,她属兔,一只温柔的兔子。——— 二女儿陈杨璐

编辑: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