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之窗>> 粤教头条 >> 详细内容

医者仁心

2013-02-05 17:14:14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姚志彬
0 0

 

 
 
 

  □姚志彬

  医学是关于人的科学和技术。

  现代医学的职业象征是“白衣天使”的化身。医生担负着为病人提供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技术服务和人文关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治病救人的神圣责任。生老病死,牵系民生,医生职责的神圣性对医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有着至高的要求。

  “杏林春暖”、“大医精诚”正是人们对品德和技术俱佳医生的赞美和呼唤。

  然而,当下医学临床的现实情况却呈现着另一幅图景,一方面,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和人的寿命延长导致人们的医疗需求和对医疗期望的提升,使医疗机构人满为患,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导致的技术崇拜,使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加之,商业化机制的介入,导致医疗制度的异化,使得现实医疗生活中的职业之痛,伤痕累累、斑渍重重。一堆堆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纠结而成的职业危机,以“看病贵”、“看病难”为表象被不断地诘难和讨伐。最近一些医疗行业的负面新闻频现,如“缝肛门事件”、“八毛门”、“录音门”、“弃婴门”、“器官门”等集中发生,把医疗行业和卫生行政部门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理性地分析原因,这当中固然有医疗制度的缺陷,也有新闻的商业化,某些媒体为获得社会公信力与道德优越感,争夺老百姓的注意力,不惜渲染细节,赚取同情心从而助推不满情绪等因素。此外,医患之间现实的、琐屑的利益冲突,以及少数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和道德缺乏也是造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对于上述现象和原因如不能认真对待,并有效制止,任其发展将给整个医疗行业造成巨大的形象赤字和道德黑洞,行医环境和就医环境势必进一步恶化。其时,受到更大伤害的是医患双方乃至整个社会。

  当务之急,其一是制度的变革,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医疗事业回归公益、回归基本、回归人文。其二是重构医学模式,走出技术崇拜的迷雾,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落到实处,即落实在制度层面和行医、就医的行为层面。其三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塑医疗工作者的职业形象和道德自觉。

  关于医德医风古今中外已有很多著名的论述:

  上善若水,大医精诚。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生脸上的笑容就是病人恢复健康的开始。

  医生对病人的同情应是他的理智和心灵的基本活动。

  阅读和抚摸这些温暖的文字,你会感觉到生命的鲜活、人性暖流的奔涌、医疗职业的崇高和自信。将它们编辑成书,是想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略尽绵薄之力。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文价值的回归,医疗行业的职业忠诚与道德境界将不断得到匡正和提升。坚信在人性光辉的指引下,医学的航船必将拨正航向,驶出技术至上和市场至上的迷雾,平安抵达灯火通明、情意浓郁的彼岸。

编辑: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