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之窗>> 粤教头条 >> 详细内容

坚持改革创新 加快产业发展 打造中国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出版传媒企业

2012-09-16 16:00:13

来源: 作者:
0 0

来源: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4072/201209/765445.html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是全国第一家成立集团的出版改革试点单位,第一家被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全国出版改革试点单位的出版集团,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被广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广东文化产业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党的**以来,广东省出版集团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集团先后有73种(套)出版物荣获国家级大奖;集团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末总资产、净资产同比分别增长为419%、90%、415%、166%。
  一、深化体制改革,提升广东出版综合实力
  推进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是做大做强出版产业的必由之路。集团通过深化体制改革,重塑市场主体,加快打造拥有实力和活力、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文化龙头企业,切实提升广东出版综合实力。
  1.成功实现出版集团重组。2004年,广东省政府将原由省新闻出版局管办的13个企事业单位划转出版集团主办主管,广东新华发行集团的国家股划归省出版集团经营,从而彻底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顺利推进了集团的战略性重组。
  2.全面推进集团整体转制。2004年8月,集团整体转制为国有独资的集团公司。2005年对所属单位实施分类转企改制,塑造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其中8家出版社实行公司制改造,注销事业法人,成为全国最早完成所属出版社公司制改建的出版集团。
  3.扎实推进上市进程。2008年,集团全面启动股改上市工作,并于2009年12月28日发起设立合格的市场主体——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与股份公司实施了人员、财务、资产、机构和业务的“五分开”和“五独立”。2011年7月,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分别批复原则同意南方出版传媒上市。目前,已获得国务院批准南方出版传媒三年业绩豁免,9月底前完成上市材料报证监会的工作,上市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4.大力推进全省新华书店改革重组工作。集团根据广东省新华书店改革重组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积极实施全省新华书店的重组计划。截至2012年8月31日,集团旗下的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负责重组的95个市县店中,有46个店已完成重组;除已破产关闭1个店外,其余48个店陆续进入转制验收。
  5.分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全面开展三项制度改革,重新定编、定岗、定薪、定员,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推行岗位工资。二是全面推行项目负责制,推进出版社在选题决策、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机制创新。三是实施全面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集团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信息统计体系、投资评估体系等,构建母子公司精细化管理体系。五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人才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形成了精干高效、运作有序的内部管控机制。六是树立人才立企理念,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和“凡进必考、凡提必竞、凡任必训”的良好机制,构筑南方出版人才高地。
  二、做强出版主业,培育广东文化精品
  出版传媒业是生产和提供精神文化产品的主渠道之一。集团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生产更多精品力作,坚持专业化、板块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创新出版机制,做强内容主业,树立起出版集团的品牌形象。
  1.突出出版主业,不断提升出版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出版机制。抓好总体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良好的内部运作机制和合理的生产流程。通过出版流程再造工程的实施,在出版社内实现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推进项目制的实施,全面施行编辑绩效管理;创新营销机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专攻单个出版板块或某类图书,做深做透细分市场;整合出版资源,设立北京出版中心,推进跨地区发展,增强广东文化辐射力。二是精心抓好主题出版和重点出版。一直以来,集团大力实施精品双效战略,走专业化、品牌化道路,编辑出版了一大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力作。比如,集团的重大出版项目——《广东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知识干部培训读本丛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的高度关注,三次批示并给予肯定,该丛书现已销售10万多套。三是加强出版社的板块建设与产品线的设计,推动各出版社着力打造特色板块和品牌产品。集团目前已在学术文化、教材教辅、地域文化、文学文艺、中医中药、生活保健、实用经管、少儿读物等八个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出版板块,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集团组织的《岭南文库》、《岭南中医药文库》、《社会主义五百年》、《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话说中国海洋丛书》、《王国维全集》、《青苹果丛书》、《蓝色东欧丛书》等一系列重大出版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推出的《健康忠告》、《人体使用手册》、《小屁孩日记》等一大批畅销书,深受读者喜爱。
  2.实施教材品牌工程,打造全国教材编写出版的南方基地。集团开发的粤版新课标教材的数量(18个科)和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广东乃至全国均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品牌;集团同时强化粤版教材的省外推广工作,不断扩大粤版教材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使之成为具有广泛和深刻影响力的教材品牌。2011年,全国使用粤版新课标教材的省份达到29个,在省外的使用数量达3054万册。
  3.实施报刊振兴工程,打造名报名刊。集团拥有1报19刊,重点打造以《时代周报》、《新周刊》为龙头的中产文化生活类报刊集群。其中,作为报刊方阵龙头的《时代周报》是集团于2008年倾力打造的一份大型高端综合性周报,涵盖时政、经济、文化三大板块,被评为“史坦国际最具投资价值媒体”;《随笔》享有“北有《读书》,南有《随笔》”的声誉;《花城》是全国纯文学期刊中久负盛名的“四大名旦”之一;《新周刊》被称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一”,荣获中国传媒融合高峰论坛“最具传媒融合力的期刊案例”奖和中国传媒大会颁发的“金长城传媒奖·2010中国最具影响力时政财经期刊”;《少年文摘》每期在新加坡的发行量近一万册,2011年在东南亚国家的发行量超过13万册。此外,还有《葡萄酒》、《收藏·拍卖》等一批发展势头强劲的刊物,受到业界与读者的欢迎。
  三、加快资源整合和产业扩张,增强集团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根据市场需求对业务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是出版集团壮大出版实力、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增强自身实力与竞争力,集团围绕核心业务一边对内整合现有资源,一边加强对外拓展,存量上优化,增量上突破,真正实现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
  1.加强内部资源整合。一是整合出版资源,构筑内容创新平台。集团打破出版社固有边界,建立以专业化为核心、互惠互利的出版资源内部流通机制,促进各出版社选题、品牌、营销渠道等出版资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利用。集团还对下属的两家音像出版社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与广东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进行了合并重组。二是整合印刷资源,构筑集中印务平台。一方面对集团下属的两家印刷厂广东新华印刷厂与广东广彩印务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建立以出版印刷为主、商业印刷为辅的大型印刷企业。另一方面,集中调控集团书报刊印制业务,推进出版物资采购招投标及统一供应制度,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经营成本。三是整合发行资源,构筑营销物流平台。加强出版、发行两集团的资源整合与业务对接,形成集团出版物分销的整体合力。四是整合财务资源,构筑资本运作平台。建立集团财务结算中心,融通内部资金,推动集团财务管理由会计核算阶段向公司理财阶段转变。强化资金的调配和监控,降低财务费用和资金成本。稳健地开展资本运营,探索利用低风险理财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集团整体经济优势。
  2.实施产业扩张。一是推进联合重组。与省内一家出版社洽谈实行股份制改造,将其改造成为股份公司属下的专业出版社。二是推进跨地区经营。与省外兄弟出版传媒集团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并进行深层次合作,已与时代出版传媒、南方报业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河北出版传媒集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北京出版资源,设立北京出版中心。在条件成熟的广东地市设立分社。三是推进跨行业经营。加强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和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宣传广告、增值服务、营销渠道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中国移动、汉王、台电、方正文房、金蟾易博士等手持阅读器厂商开展内容合作;加强与邮政部门的合作,整合发行资源,扩展流通网络。四是推进跨媒体经营。探索图书与影视互动,把影视节目制作作为对外投资的重点;与南方影视传媒集团合作的教育电视频道已正式开播;加强与门户网站、专业网站进行内容资源和销售网络的合作,拓展图书出版与销售。五是推进跨所有制经营。通过投资入股、成立新的合资公司或将其吸纳为编辑室等方式,加强与优质民营文化公司合作,实现跨所有制经营。
  四、创新数字出版业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集团从战略层面对数字出版进行布局,在教育、大众、专业出版领域探索全媒体、多介质的数字化出版之路,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产业升级,打造中国南方数字化出版基地,为广东出版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集团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年度示范企业”称号和第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年度优秀作品”奖。
  1.在大众出版方面,建设全媒体出版平台。积极开展与电信运营商、平台运营商和技术提供商的合作,建设集团数字内容汇集平台,打造全媒体出版品牌。目前已出版电子书2万余种,出版PC端电子杂志、手机端电子杂志、手机报等10多种。与方正阿帕比、当当、百度等近30个数字内容分销渠道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并成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手机阅读基地的内容提供商,成为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全媒体杂志的出版商。集团还在中央文明办的指导下,与中国文明网等机构开展“文明阅读”项目,创新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汉王”“易博士”“台电”等手持阅读器生产商合作,开展电子书业务。集团还与广东移动在南国书香节、网络创业、“G3手机书城”等方面展开合作;与广东联通合作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学习的“3G学堂”项目;与广东电信合作开展针对中小学的“家校通”项目。
  2.在教育出版方面,建设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以“粤版教材数字化工程”为抓手,按配套光盘、学科网站、网络教材、电子书包和数字校园等项目层层推进,将集团在教育出版的核心优势延伸到新媒体领域。目前,已完成学科网站“广东新课程网”的搭建、粤版教材全部学科教师光盘和主要学科学生光盘的配套。与广东省电教馆、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开展“粤教云”项目和电子书包的研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开展网络教材、数字校园项目,与培生、麦格劳-希尔等国际知名教育出版机构合作开展教育测评技术的研发,与湛江等地方教育部门建立教育信息化全面合作关系,开展教育评测、数字校园的研发与应用。
  3.在专业出版方面,建设特色资源库与数字复合出版平台。以“岭南文化数字资源平台”为抓手,搭建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全方位反映岭南文化精髓的综合性数字平台,打造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一张“名片”。目前已完成“孙中山全媒体数据库”建设,正在启动“华侨华人全媒体数据库” 岭南中医药、黄埔军校史料等大型数据库的开发,通过向用户提供信息智能检索、电子书刊阅读、个性内容定制、移动增值、按需印刷等服务,探索专业出版的数字化运营模式。
  4.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以集团东圃基地为基础,努力建成我国数字出版的产业核心区和领先示范区。基地已于2009年底正式开工,2012年底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2011年,基地已由新闻出版总署挂牌成为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
  五、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出版粤军的海外影响力
  只有推动广东文化不断走向世界,才能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此,集团发挥广东毗邻港澳独特的地缘、人缘、语缘、商缘优势,根据“立足广东、依托港澳、面向全国、辐射海外”的“走出去”战略,着力推进出版文化“走出去”工程,不断扩大出版粤军的海外影响力。2007-2010年,集团连续四年被国家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1.贸易不断拓展。近年来,集团每年都有几十种图书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推荐书目》,多种图书分别获得引进、输出版优秀图书奖。五年来,集团先后向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图书版权400多项,实现图书版权贸易顺差;集团出版的中医中药、保健养生、历史文化、汉语教育类图书备受国外出版商青睐;集团所属的印刷复制、进出口贸易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印刷复制和成品输出业务,每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2亿元;集团每年出口出版物的销售实洋超过一百万美元。集团还参与了香港公共图书馆采购招标并中标,从2005至2007年3年内,向香港公共图书馆供应超过800万港元的大陆版图书。
  2.形式不断创新。集团的“走出去”已从单一的版权转让发展为联合出版、成品出口、渠道共享、股权合作、印刷服务、复制服务等,以及战略合作关系与产品、版权、资本等层面的深层次合作方式。比如集团与香港主流出版企业签订了4项投资意向及预期产值规模接近8000万元人民币的合作项目协议书;通过越南亚东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在越南胡志明市成立集团驻越南版权代理办事处;与意大利Class Editori出版传媒集团、大红虾出版传媒集团联手开发经营期刊杂志、图书和电视频道;与匈牙利多瑙国际出版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商定在图书合作出版、印刷发行、项目投资以及商务往来等方面进行深层合作,这也是中国匈牙利两国的出版机构首次在战略层面上开展的全方位合作;与美国YUXI太平洋有限公司签订数字内容销售协议,向该公司售出150多种粤版图书的数字版权,积极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集团出版的《少年文摘》杂志,每期在新加坡的发行量近一万册,2011年发行量超过12万册,夺得新加坡进口华文期刊发行量冠军,创造了期刊“走出去”的成功模式。
  3.区域不断扩大。集团已与海外数十家出版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粤版图书也已冲出了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进入欧美市场。集团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输出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希腊、匈牙利、印度、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近两年,集团通过驻越南办事处输出33种越南文版图书。集团所属的广东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发现教育国际中心联合出版了《北美地区中小学教学丛书》,广东经济出版社向英国成功输出了《格力非常道》等7种EMBA教程,开创了中国企业运营经验成功输出欧美国家的先河,等等。
  六、推进文化产业设施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面对传统出版业目前增长乏力的局面,集团通过广东数字出版基地、南方文化产业中心和综合性文化广场等项目的建设,努力提高产业规模,拓展集团发展空间。
  1.加快建设广东数字出版基地。集团以发展数字出版为抓手,在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加快建设“广东数字出版基地”,项目申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获新闻出版总署审批通过。2011年5月14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在广州共同为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揭牌。6月29日,东圃项目--数字出版大楼按计划如期封顶。截至2011年底,东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66亿元,该项目的调规及招商工作也已全面展开。集团将抓住“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集团东圃项目的有利契机,加快建设“广东数字出版基地”,力争将之建设成为我国数字出版的产业核心区和领先示范区。
  2.推进“南方文化产业中心”建设。目前,广东文化强省重点项目——“南方文化产业中心”(总占地面积约350亩)第一期用地已完成土地储备和规划等工作,即将开工建设。该中心将融合文化创意、物流、印务三大产业中心,集文化研发、生产、展示、交易为一体,提供购物、休闲、旅游、办公、酒店和配套服务的综合性文化消费休闲场所,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文化项目的旗舰,成为永不落幕的文化博览会,实现“一站式”消费、提供“一体化”服务。
  3.筹划建设大型书城。在广东省各市规划建设综合性的文化地标—“文化广场”,打造销售图书和文化产品为主导的优质文化卖场。目前,广州与惠州市的“文化广场”项目已立项启动。
  当前,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发展处在攻坚克难、再上台阶的关键时期。集团将以出版为依托,以上市为契机,创新发展方式,做强主业、做大产业、做优企业,优化班子、专业、员工三支队伍,建设数字、物流、印务三大产业基地,构建图书、报刊、数字、发行、印务、投资六大业务平台,打造中国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出版传媒企业。
 

编辑: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