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

(粤教版)实验报告

肇庆市教育局电教站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410万。现有普通高中30所,在校生84139人。2004年以来,根据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的部署,全市的普通高中开展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其中信息技术学科选用的教科书是由徐福荫、李文郁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

一、实验过程

为了保障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以市电教站站长、信息技术特级教师黄国洪为组长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组,并在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李文郁副主任的指导下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具体如下:

(一)调查摸底,制定教学指导方案

为了解师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看法,课题组以对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召开信息技术一线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对高中学生(以县区为单位,随机抽样调查)和任教教师进行调研。目的是了解本市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对目前所处的信息时代环境中所接受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获取我市信息技术教师在当前本校信息化条件下,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以及其本身素质的自我体现等信息。调研主要采用了结构型的调查问卷形式,多层面、多渠道地收集信息,为教学实验提供准确的落点。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对网络的兴趣很浓,但是认识还不是很深,需要合理的引导,网络资源对学生心理的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力,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很多学生对与上课环境的要求已不再是局限于普通的电脑室,他们更希望上课内容能与网络相应地有机结合和连接起来,老师在上课的同时可以教给他们一些在网上查找资料的方法,这说明很多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有相当的学习能动性。

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老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面是积极的,并能根据课程的特点,积极搜索资料进行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所需要的软件和硬件都比较欠缺,使教师在实际使用中有所限制,使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当中的积极性有所打击,要求教材内容符合教学环境的呼声很高;而教师的网络知识以及应用方面的辅导也需要加强;教师如何利用网络的资源来充实课堂教学,这个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我市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与思想基础,也是大多数师生所乐于尝试,乐于接受的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此,我们按照《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市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肇庆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方案》。

(二)加强培训和教研,保障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进行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每年都组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课前培训,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研读新教材,观摩示范课,举办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制作和教学论文比赛,通过培训和教研活动,力求在教师中树立如下的教学理念:(1)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3)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4)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5)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建立评价制度,发挥教学评价的调控作用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目标体系和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和落实。为此,我们在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着力研究建立恰当的评价制度。

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信息技术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个评价理念体现了“发展”二字,是发展性的评价。其内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与逐步发展、个性的发展、全面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核心是“育人”、“促进人”。针对这样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大力改进我们以往的单一评价模式,真正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肇庆市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制度,建立了等级考试题库,使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估标准三统一,增强科学性和可比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网上在线考试,并使校级评价考试平台和市级评价管理平台有机结合,为评估全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实验效果

在实验开展两年以后,课题组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果:

1)近90%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

280%以上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丰富有趣,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3)近80%的学生喜欢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操作要求,对信息技术课本中实验活动的喜爱程度较高。

4)近70%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不难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难度有所增加。

580%左右的学生喜欢通过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课中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的喜欢程度比较高。

6)约半数左右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经常有机会提问、讨论、动手实验。

7)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相互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任课教师对教材的反应

180%以上的教师赞同实验教材的编写体系。

2)大多数教师表示有兴趣参与到实验教材资源的开发。

3)绝大多数教师渴望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实验教材的深入应用。

4)大多数科学教师认为,实验、探究的过程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很重要,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机会。

5)教材中的学生操作活动,基本都能全部完成。

6)近8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方式了较大的变化。

7)超过90%的教师认为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90%左右的教师认为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主题构建全书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学生喜欢教材内容。

 8)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绝大多数教师觉得在实验和探究中学生的创意不同程度地令教师感到惊喜。

9)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执教后自己学了很多,在各方面获得了发展,而且绝大多数教师有进一步进修学习的愿望。

三、教科书的特点

经过五年三届6万多学生的教学实验,我们认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一)教科书以课改文件、课标为依据,充分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二)教科书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思想,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需求,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材体系结构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经验,并考虑各个模块的内容、目标、特点及联系,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体系结构。

(四)教学内容选取注重技术与人文、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五)教材弹性设计充分考虑校际差异和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差异,教学内容的形式和要求多样化、多层次,为不同地区学校和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提供方便。

(六)教材体例设计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和方便教师教学;贯穿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即根据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规划设计与实现,最后评价并修改完善。

200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