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的资源仓库

(刘易斯.托马斯)

1.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噪音 辞藻 干燥 戒骄戒躁

B.上颚 额头 扼止 以讹传讹

C.嘉宾 脸颊 稼穑 久假不归

D.歌鸲 曲折 躯体 面面相觑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洞萧 片断 辐射 窟窿

B.征募 模糊 混沌 缭绕

C.婉转 飘渺 模形 孤凄

D.萦绕 沉浸 冒昧 赋与

3.下列各句的空白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发出这样的大声,它必须猛力 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

②据描述,这声音在人的耳朵听起来,像是沙粒落在纸上,但最近对这种声音的录音进行的摄谱学分析显示,在这 声中,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

③但我不免纳闷,那昆虫的节奏,鸟鸣中那长段的、上下起伏的急奏,鲸鱼之歌,

的百万头蝗群那变调的振动,还有……,是否会让人回想起同样的过程。

A.扭动 敲打 迁飞

B.转动 打击 飞窜

C.转动 打击 迁飞

D.扭动 敲击 窜飞

4.下列各句的空白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 地下结论。

②那些歌也许是有关航行,或有关浮游节肢动物的来源,或有关领地界限的简单而实打实的叙述和

一次,有人看到鲸鱼在歌唱的间歇,完全跃出水面,然后以背着水,全身沉浸于阔鳍击出的波涛之中。

A.轻率 申明 不只

B.草率 声明 不只

C.轻率 声明 不止

D.草率 申明 不止

5.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6.依据作者的观点,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7.对文章的标题“这个世界的音乐”怎样理解?

8.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作者对动物“音乐”的产生过程作出解释,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话。

9.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出动物音乐特点。

10.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把动物与人类看作有某种质的类同,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对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甲〗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像噪声,是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当然,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能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假如有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我们好像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的闲聊。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不管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声装置,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需要长期的耐性和观察,才能把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加以剔除。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11.第1段中的“废话”指的是什么?

A.通讯信号

B.大量的闲聊

C.噪声

D.人类的声音

12.第2段中的“类似问题”是指( )。

A.生活拥挤

B.发声装置很复杂

C.闲聊的时间长

D.发声含糊不清

13.对第2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界的所有动物,不管发声部位在哪,结构如何精妙,都要发出噪声。

B. 谁都不喜欢长时间的寂寞,大自然中的噪声可以打破这种沉寂,给人快乐。

C. 从动物发出的含糊不清的声音中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是艰巨的、复杂的。

D.人类经过长期的观察,运用新的技术,是可以消除动物发出的噪声的。

14.本文主要说明动物世界的“音乐”,第1段却从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乙〗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①声纳来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小昆虫,并像有②导向装置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喜欢的目标快速前进。有这种③高超的系统来代替眼睛的扫视,它们必定是生活在一个常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蝙蝠的超声世界里。然而,它们也彼此交流,也发出咔哒声和高调的问候。另外,有人还听见,它们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

几乎所有可被动物用来发声的东西都被用上了。草原松鸡、兔子和老鼠用脚爪发出敲击声;啄木鸟和其他几种鸟类用头部梆梆地敲打;雄性的蛀木甲虫用腹部的突起敲击地面,发出一种急促的咔哒声;有一种小甲虫叫做Lepinotus inquilinus,身长不到两毫米,却也发出隐约可闻的咔哒声;鱼类发声靠扣动牙齿、吹气或用特殊的肌肉来敲击定音用的、膨大的气囊;甲壳纲动物和昆虫用生有牙齿的头部使固体振动而发声;骷髅天蛾用吻作洞箫,吹奏出高调的管乐声。

15.对第1段中加序号的三个概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同与③不同

B.①③同与②不同

C. ②③同与①不同

D.①②③都同

16.对第1段内容的解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蝙蝠是靠接纳周围动物发出的声音察知周围物体的,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并快速捕捉昆虫。

B.蝙蝠之间常常进行交流,但这种交流只限于高调的问候。

C.蝙蝠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即使是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时,只不过此时发出的声音与前进及交流时不同。

D.蝙蝠生活在一个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超声世界里,所以它们有高超的系统来代替眼睛的扫视。

17.对第2段内容的解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有动物都可以用身上的东西来发声,如脚爪、头部、牙齿肌肉等。

B. 不同的动物发声部位是不相同的,老鼠用脚爪发出敲击声,鸟类用头部梆梆地敲打,蛀木甲虫用腹部的突起敲击地面。

C. 鱼类发声部位及方式可谓与众不同,它的主要发声部位是气囊,发声方式是吹气。

D.与众多动物发出的“打击乐”不同,骷髅天蛾的发声别具一格,极具浪漫色彩,它们用吻作洞箫,吹奏出管乐声。

〖丙〗①第一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②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③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 地粘成图画。④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 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⑤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 地粘上去。⑥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18.上述这段文字中三个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随意驱谴 恰如其分 精打细算

B.自由自在 不长不短 精打细算

C.随意驱谴 不长不短 细琢细磨

D.自由自在 恰如其分 细琢细磨

19.文中以柳树为例,旨在说明 ( )。

A.景泰蓝是手工制作

B.掐丝是一道非常精细的工序

C.掐丝就是那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

D.掐丝工人的技艺非常纯熟

20.写柳树这个例子时的说明顺序是 ( )。

A.由主到次 B.工作过程

C.由表及里 D.逻辑顺序

21.“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这句话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作比较 B.打比方

C.举例子 D.摹状

22.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习题答案参考

1.C 。C项中读音主要是声调不同,分别为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三声。

2.B。A项“洞萧”应作“洞箫”,“片断”应作“片段”;C项“模形”应作“模型”;D项“赋与”应作“赋予”。

3.A。

4.C。

5.A 。B “雨后春笋”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C “有口皆碑”与“都”语意重复; D喻事情中止或收场。

6.依据作者的观点,音乐并不负载某种特定信息,人类创作音乐,是出于一种生物性本能。是因为人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它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太阳能流到地球,势必把物质重新安排成有序的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增加,从而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

7.“这个世界”是一个范围很广大的概念,它是指包括各种生物在内的广义的世界。标题中的“音乐”不仅包含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人类的音乐,也包括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所发生的声音。作者用“这个世界的音乐”为题,一反生物学家把人跟群居性动物截然分开的成见,提出了人和群居性动物的共同性,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趣味横生的信息世界。

8.作者对动物“音乐”产生过程的解释是:“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

9.①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②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动物声音的外在特点。 所以,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而那些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事务性语言则不是音乐。

10.把动物与人类看作有某种质的类同,并没有抹杀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学生的个人认识可以丰富多彩,但应该能把握住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人类不过是地球生物的一分子,要善待其它生命,尊重整个世界。

11.C。

12.D。

13.C。

14.以人类现实生活“拥挤”、“噪声”引出话题:音乐是我们这个世界非常重要的东西。另外,从现实写起,能使读者近距离审视生活,激发读者的阅读**

15.B。

16.C。

17.D。

1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