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专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的资源仓库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撒播 啃噬 爆冷门 灯火阑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B、蔓延 鞭笞 势利眼 纭纭众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泥古 菁华 大杂烩 得鱼忘荃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豁达 井陉 荧光屏 以儆效尤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作为影响今后几十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部重要法律,《义务教育法》的修订状况出乎意料地引起学术界、教育界的深切关注。

B、朱大可提出:“2005年注定要成为中国文化史中最奇特的年份之一:芙蓉姐姐、菊花姐姐、流氓燕、红衣教主及全体‘超级女声’预备队,在短短时间里大量涌现,形成巨大的丑角风暴,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C、第76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芮妮·齐薇格的红色一字低胸礼服带来的珠圆玉润的美感,与陕西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的陶俑,这个雍容华贵丰腴的贵妇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两河相汇,一清一浊,互不相混,这种现象许多地方都可见到,但只有陕西的泾河渭河相汇,才产生了“泾渭分明”这个使用率极高的成语。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奥运会是全人类的盛会,但因为时差的原因、物理的间隔、语言的隔膜,使令人激动的比赛无法兼顾到地球的每个角落,互联网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B、辽阔的视野,厚重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哲理性的思考,作为华人导演中唯一一位戛纳金棕榈大奖获得者,及全球奖获得者,陈凯歌导演有着鲜明的个人创作特色。

C、姚明,一个篮球天才,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合适的地方,创造了一个人的经济帝国。

D、最近,人们偶然发现:雕刻于两千多年前的兵马俑的“ 长相”,居然和今天的许多人的相貌惊人相似。

4、下面句中横线上应填上的短语,依次是( )

共同绽放出一朵让后世道学家瞠目结舌的靓丽的女性时尚之花。

①八面来风的宏大气度; ②如日中天的国力; ③血脉旺盛的生命力。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二、能力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超越生死的体验

葛兆光

死亡的降临是意识的消失,意识的泯灭也是生命的终止,人类总有试图超越生死的欲望,如何才能超越生死?由此我想到了“禅定”与“涅”。

佛经上说,入静之后有四重境界。首先是初禅,这时感觉与知觉还没完全消失,而当感觉与知觉逐渐消失,便到了二禅境界,这时意识中“ 清静一性,无寻思伺察,由三昧生,有喜与乐”,但进入三禅,一切喜怒哀乐的感受也消失了,只有意识本身“ 觉智不昧”,感受到自身的存有,最后到了四禅,人便“ 念住清静妙境”,与天地宇宙化为一体,达到“ 涅”状态,所谓“涅”,就是“ 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灭故,心相俱尽”的无知无觉,百念不生的境界,据说达到这个境界,便成了有“大智慧”的佛。莫非这就是对死亡的变相体验?把“超越生死”的钥匙从外在命运的操纵者那里,转过来交给自己的内在意识,借助意识的自觉暂时休歇,来演示“濒死”之际那极其重要的刹那,用对意识消失时骤然来临的恐惧,从而使他们能坦然地面对死亡。能把死亡当作人生最终的憩息之处,并以宁静的微笑去迎接它的人,当然就超越了生死,有了大智大勇。

可是,这过程能不能再简单些轻松些?

当年马祖道一在衡岳学坐禅,南岳怀让便取一块砖在他的庵前吱吱地磨,马祖奇怪地问道:“磨砖岂能成镜?”怀让便道:“坐禅岂得成佛?”于是马祖大悟。但不坐禅又如何超越生死?宋代最崇拜祖宗的杨亿有一首偈语云:

沤生与沤灭,二法本来齐。

欲识真归处,赵州东院西。

前两句用“沤”———水泡———说明,人的自下而上与死亡,本来是一样的,乍听起来不可思议,生与死怎么会一样?奥妙在最后一句。人因有了理性,便有了分别,“ 东”与“西”便截然两途,东是东、西是西;同样,有了分别,“ 生”与“ 死”就成了两码事,生则欣然,死则悲戚,于是人就对死亡恐惧,对自下而上欢喜,在生死路上流转,可是,祖宗却要打破这分别,解脱这对文字、语言、理性意识的习惯性执著,让人归复到人类意识尚未沉醉,生死要领尚未萌发的境界之中。正如本不知“涅”不“涅”,有了“ 涅”后才有了未曾“涅”的痛苦。所以,若是到了东不是东,西不是西,生不是死,死不是生的时候,又哪来什么歧路的彷徨、生死的悲欢!《庄子》“ 齐万物,一死生”的奥妙即在于此,苏东坡《前赤壁赋》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正是在人生短暂、宇宙永恒这一严酷的对照中发出的感叹,但当他打破了这绝对的观念,“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时,他便超然而旷达。

没有了生与死的意识,那就超越了生命。如此一悟,便心华开发,慧根大现,有大智大勇,成佛作祖,堪与人天为师。于是,禅定成了累赘,涅也无必要,翻身看去,原来项上本无枷,手上原无缚,脱开生死,一任纵横!蜗角即是宇宙,纤尘容得大海,刹那便是永恒,永恒便是瞬间。石头希迁一段话最妙———

人问:“如何是解脱?”

答:“谁缚汝?”

问:“如何是净土?”

答:“谁垢汝?”

问:“如何是涅?”

答:“谁将生死与汝?” (选自《门外谈禅》,有删改。)

5、文章第二、第三自然段论述了“禅定”与“ 涅”,请给“ 涅”下定义,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涅”和“禅定”的关系。

6、文章第五段引用了马祖道一和南岳怀让的故事:怀让在马祖前“ 磨砖为镜”,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哪个成语与“磨砖为镜”意思相类似?怀让说“ 坐禅岂得成佛”,而马祖大悟,从文章来看,马祖悟出了什么道理?

7、文章第六段说“石头希迁一段话最妙”,请谈一谈这段话妙在何处。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综观全文,作者从禅宗的角度,论述了超越生死的“不二法门”,明确指出,只有通过“禅定”与“涅”才能“齐万物,一死生”。

B、文章出现“这过程能不能再简单些轻松些”这样的话,这说明作者是希望寻找一种简单轻松的方式面对生活,在闲适中享受生活。

C、作者善于在文章中引用诗文故事,从而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论述艰深的道理,深入浅出,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D、禅宗是要解脱人对文字、语言、理性意识的习惯性执著,因为理性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同时,也给人套上了枷锁,使人不能慧根大现、大智大勇。

E、文章题为“超越生死的体验”,超越意味着忘却了生死的区别,万物与我同一,我即万物,故而刹那含永恒,纤尘容大海。

三、提高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寒山寺

谢宗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传这诗是晚唐诗人张继在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所作。二十几年来,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对于我这才华平庸的愚人来说,风雨相伴的自然多是失意,而每每失意之时,我必会反复吟咏此诗,把诗中的一切景致都看作是哀婉的象征。就算偶有疏狂偷欢之时,但只要一面对残月、啼鸦、寒霜、寺庙、渔火,或者是恰逢夜半,甚至是看到姑苏这个词,我都会立刻陷于一种莫名的凄婉之中。浸淫在这种意境中久了,竟是不想出来,就当在参一种苦禅,浮世的种种功利声名都幻成了过眼烟云,而心灵在这种冷冽清远的意境中也变得透明纯粹起来。

正因为这样,多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参拜寒山寺的意愿。后来终于在世纪末最后的那个月,那个名副其实的“夜半”,我去了寒山寺,那时的心情呢,更有一种万事皆空的感觉,那时我刚从医院的手术刀下出来。

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

想像中的寒山寺一定是在一座山上,山上有古树参天,冷石嶙峋,一年四季,林石间都缥缈着隐隐雾气。但真实的寒山寺却在一处毫无坡度起伏的平地上。四周给一堵黄墙围着,附近不见一棵稍有古意的树。而寒山寺之所以得名,不过是寺中曾有一个老和尚叫寒山罢了。怪只怪自己的肤浅了。

想像中的江枫渔火,一定是遥遥相对,江面很宽很阔。残月虽然西沉,但满天星斗倒影江面,夹杂着闪闪渔火,就算诗人以愁眉相对,也至少可以开阔心境和梦境罢。但谁知现实中的江面已经窄成了小河,驾舟其中,长篙在握,就可以抵点两岸。而且水流浑浊,根本映照不出星星和残月。所谓枫桥,也只是江南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拱桥。或者有些典故吧,不过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要的是一些感官的东西。

寺庙有名或无名,一般是以香客的多寡、香火的旺衰来判断。但寒山寺因诗出名,照例说应该保持清幽的诗意,寺庙中经年只有几个和尚,在闲扫落叶,清煮茗茶。可现实中的寒山寺,由于城市的扩建,已不再地处郊外,早与闹市杂合了。慕名而来的芸芸众生,不远千里赶来,把大把大把的檀香投入香炉,以求升官发财,福泽世代。殊不知寒山寺仅仅是失意文人参悟浮世苦味之地,前来寒山寺应该是乞求解脱功利,皈依清苦,而不是现在的这样啊!

冒着熏眼的烟雾在寒山寺转了一圈,只有旁庭五百怒目而视的罗汉与我心有戚戚焉。面对满目俗人俗物,不怒目才怪呢。免去了听导游讲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免去了排队敲寒山寺钟,免去了寺前留影的机会,我在唇角挣扎出一朵苦笑,然后嗒然离去。

同车的一个陌生人看出了我的闷闷不乐,便笑道:“ 如果你是冲着那首诗而来,来是一种遗憾,不来是更大的遗憾。世事变化,沧海桑田,诗中的意境只存在诗人一刹那间的意念之中啊!”

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是的,假若诗人当年弃船宿寺,恐怕就写不出那份意境了,何况是千年后的我前来寻踪呢?既然现实中的寒山寺已充满了世俗杂气,我更应该珍惜心中那份圣洁的意境,以此来对抗俗世粗粝的创作,就像久抿一杯苦茶,抿到最后,苦味渐失,清爽自然而来。

我原以为在寒山寺会碰上一些心仪心近之人,萍水相逢,便可呼酒买醉!然而没有。独宿姑苏,我只好举杯邀月了。万物皆异,唯月独古。酒到酣处,我恍惚听见“ 咣啷”一声,我猜,应该是那个叫张继的诗人随月光魂魄,从时空隧道中伸出手来,同我碰了一杯。

(选自《新散文周刊》,有改动)

9、“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作者的心头为什么一直缭绕着这股意绪?这首诗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作者游览寒山寺,在哪些方面感到出人意料?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答案文字40字以内)

11、“陌生人”的一席话,使我一怔,胸境顿时开阔。作者从“ 陌生人”的一席话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12、文章结尾又写到诗人张继,这样的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四、探究题

13、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2005年10月12日首次成功发射载有两名航天员的飞船,他们将在太空生活数日并进行科学实验,从而向航天工程下一个战略目标———研制和发射空间实验室———迈出关键的一步。

中国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表示,继两年前中国首次将人送入太空后,这次的飞船发射“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新阶段的开端”。飞船系统副总指挥兼副总设计师秦文波说,研制神舟六号“为后续建设小型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4、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唐代的贾岛一向以苦吟闻名于世。贾的苦吟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下了一番工夫的,而这些又都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有了好的意境,然后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下面的语句分属甲和乙两处,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句子分成两组并排出顺序。(只填序号)

(1)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

(2)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

(3)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

(4)那就不如无诗

(5)叫人读了兴趣索然

(6)但是写成之后

(7)用心推敲修改

属于甲处的语句依次为

属于乙处的语句依次为

15、根据下面语境,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内容。

潇洒就是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潇洒就是

潇洒就是

潇洒就是

五、作文题

16、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二女儿嫁给了一个卖草帽的,一到晴天,老太太就唉声叹气,说:“大女婿的雨伞不好卖,大女儿的日子不好过了。”可是一到雨天,她又想起了二女儿:“又没有人买草帽了。”所以,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老太太总是不开心。

一位邻居觉得好笑,便对老太太说:“下雨天你想想大女儿的伞好卖多了,晴天你就去想二女儿的草帽生意不错,这样想,你不就天天高兴了吗?”

老太太听了邻居的话,天天脸上都有了笑容。

生活中也许你也有这种类似的经历和想法,请以“换个角度想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答案与解析研读

1、D (A 栅——珊; B 纭——芸;C 荃——筌。) 2、A (根据语境,宜使用“理所当然”。) 3、D (应在“发现”后加短语“一个有趣的现象”,与后面的部分构成同位宾语。) 4、C (按逻辑顺序排列,即国力———生命力———宏大气度。) 5、 涅是指“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灭故,心相俱尽”的无知无觉,百念不生的境界。它是禅定的第四层境界。 6、(1)以类比方式让马祖领悟坐禅不能成佛,好处是说理形象,可巧妙借助马祖的疑问加以反问,达到使马祖顿悟的目的。(2)成语为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钻冰取火)。(3)悟出的道理是:人本不知“涅”不“涅”,有了“涅”后才有了未曾“ 涅”的痛苦,修佛在于超越生命,而非执著于坐禅。(禅定成了累赘、涅也无必要,翻身看去,原来项上本无枷,手上原无缚,脱开生死,一任纵横!) 7、三问三答,以反问代替回答,取消了问题的前提,使问题失去存在的基础,说明若无解脱、净土、涅的概念,也就不会有缚、垢、生死的痛苦。对话简洁,深入浅出。 8、A B 9、①因失意而长期浸淫在诗歌哀婉的意境中。②摒弃种种功利声名,心灵变得透明纯粹。 10、现实环境与主观想像不同,眼前景色与诗作描写有差别,清幽的寺院如同俗世的闹市。 11、世事变化,我们无法强求现实的境界与古人的诗意相同;在与世俗的抗争中,我们应该珍惜心中那份美好的诗意追求。 12、①文章开头从张继的诗歌说起,结尾又写到张继,首尾照应,使结构更为严谨。②想像诗人赞赏“我”的看法,对文章主旨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也使文章更富有情趣美。 13、神六的发射有助于中国未来研制和发射空间实验室。 14、甲处(3)(5)(4),乙处(1)(7)(6)(2) 15、示例参考: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只要引用诗句和语意恰当,体现时间的先后顺序即可)。

16、【写作点拨】

苏轼曾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就好了;如果换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则更好了。正如古人云:择其善者而从之。本话题可写记叙文,记叙自己和他人的经历;也可以发表见解,谈自己对人生风雨的理解与感悟;还可以写寓言故事,写微型小说。关键要做到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