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专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沪教版的资源仓库

第Ⅰ卷(3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 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校(jiào)勘 期(jī)功 强(qiǎng)近 众擎(qíng)易举

B. 卮(zī)酒 伉(kàng)俪 偃(yǎn)旗息鼓 惝(tǎng)恍迷离

C. 刹(shā)那 纤(qiān)维 饮鸩(zhèn)止渴 博闻强记(zhì)

D. 樊哙(kuài) 喧(xuān)嚣 烟笼(lóng)雾锁 群雄角(jiǎo)逐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机杼  如梗在喉  毁家纾难  与时俯仰

B.陷井  满腹经纶  明火执仗  琳琅满目

C.谤议  莫衷一是  矜悯愚诚  洞鉴古今

D.滋蔓  常备不懈  迷天大谎  私心刺谬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想彻底解决造假售假的丑恶现象,就必须下决心 滋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土壤。

②这幅画是我在大学读书时恩师 的,多年来,虽四海漂泊,但我一直珍藏着它。

③“综合”科考试,它 三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要体现不同学科间的有机联系。

A.铲除 惠赠 不是 B.根除 馈赠 不只是

C.根除 惠赠 不是 D.铲除 馈赠 不只是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圳地铁开通的消息传来,广大市民无不弹冠相庆。

B. 宾馆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对每位客人都要相敬如宾,实行微笑服务。

C. 有些兵,上课不好好听讲,猴子的屁股——坐不住;批评他吧,还**的屁股——摸不得;要贯彻条例、首长指示,他又像大象的屁股——推不动。

D. “三个妇女一台戏”,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旧北京城经元明两代的建造经营,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城设计的基础上,最后完成的杰作。

B.最近,有个轰动红学界的消息从北师大传出,一位女博士生在该校图书馆意外发现一部前人从未提到过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

C.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老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他们希望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D.倡导并鼓励多写多演现代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否则,拿不出新的作品来,就难于抵制一些不健康的甚至低级庸俗的东西。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鲜:少,无。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除去。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卒:终结。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章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D.是以区区不能废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9.下面句子中的“之”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①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汝之子始十岁 ③古谓之染溪

④哀吾生之须臾 ⑤耳得之而为声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10.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面两段侧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而后面两段侧重在陈情中陈之以义。

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后面两段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在”, “况臣”, “且臣”, “今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最后一段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

第Ⅱ卷(120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财产权何以如此重要

①个人财产权绝不是人的身外之物,不仅仅用来满足人类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它是人类文明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与个人的自由、权利和社会的进步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②没有个人财产权,个人要受制于他人或组织,处于服从、被强制状态。在此状态下,个人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不可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信仰。所以,没有个人财产权,就没有自由、权利和道德。

③个人财产权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它既是市场经济中的要素——诚信、契约、贸易、竞争、利润等人类文明价值产生的渊源,又是维护这些文明价值的保证。没有个人财产权,必然是权力至上。在此背景下,个人只得通过权力获得财产,或通过权力剥夺别人的财产。而这种源于权力的财产由于缺乏获得的正当性,不可能赢得人们的认可

④经验告诉人们,由于否定个人财产权,我们看到的不是“公而忘私”,而是私欲不受遏制的膨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争斗和随之伴生的人类一系列罪恶的产生。

⑤个人财产权应同言论、信仰自由等人类基本权利一样,居于被优先和特别保护的地位。只有个人财产权得到保障,其他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或才有实现的可能,否则,不仅将失去既已获得的权利,而且我们希望实现的权利也将变得毫无实现的可能。

  11.阅读第①段,分条概述个人财产权的重要性(3分)

  ①□□□□□□□□□□□□

  ②□□□□□□□□□□

  ③□□□□□□□□□□□□□□□□□□

  12.现实生活中,“权钱交易”的表现是什么?(3分)

  13.“这种源于权力的财产由于缺乏获得的正当性,不可能赢得人们的认可。”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A.权钱交易获得的财产不是正当途径得到的,人们难以承认这种财产的合法性。

  B.剥夺别人通过劳动得到的财产,尽管数额巨大,也不会得到社会公众的承认。

  C.个人财产应当是通过合法途径得到的,非正当途径得到的财产,人们不会承认它的合法性。

  D.财产应当通过个人劳动付出得来,通过权钱交易得到非法的财产必将遭到社会的鄙弃。

  14.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没有个人财产权就谈不上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也谈不上社会的进步。

  B.如果不肯定个人财产权,就会导致私欲无限制的膨胀,人与人之间的争斗等一系列罪恶。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个人财产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D.每个人所得到的财富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这就是个人财产权的核心。

四、(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8分)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若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3分)

②谈卒,辞而行。 _____________ _______(2分)

③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3分)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6分)

观书有感二首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①鉴:镜子。②渠:代词,它,指方塘。③艨艟:古代的一种战船。

  ①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首诗的一二句动与静巧妙相融,“鉴”字写出“半亩方塘”的澄澈明净,“徘徊”写出天光云影的闪耀浮动,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跃然纸上。

  B.第一首诗的三四句颇蕴“理趣”——是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送来“活水”,才使“方塘”变得清澈如镜,才有了倒映天光云影的美丽。

  C.第二首诗写一夜春水暴涨之后,原来因江水枯竭而行进艰难的“艨艟巨舰”就轻如羽毛,在江面上行驶自如了。

  D.两首诗都寓含哲理,前一首强调只有不断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人的心智才能永远充盈澄澈;后一首强调读书只有讲究方法,才能不白费力气。

  ②两首诗写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试分析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18.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4分)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的《史记》。

  19.“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

  答:提升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根骨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5分)

  21.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5分)

六、语言运用(12分)

22.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4分)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将下列⑤句话按照合理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_____________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去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24更换对象,仿写小诗,保留画线词句。(4分)

例诗: 仿写:

不要给我涂脂抹粉,

施朱则太赤,

施粉则太白,

因为呀,我的名字叫——历史

七、作文(60分)

25.有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有人说,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低处纳百川。

  两句话都富有哲理,请你以“高与低”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第四单元测评

一、基础知识

1.A(B项中的“卮(zī)酒”读为“卮(zhī)酒”。C项中的“刹(shā)”读“chà”,“纤(qiān)”读“xiān”,两个读音错误。D项中的“喧(xüān)”读“xuān”,拼写错误,“笼(lóng)”读“lǒng”,“角(jiǎo)”读“jué”,三个读音错误。)2.C(A梗一鲠;B井一阱:D迷一弥) 3、A (“铲除”与“土壤”能构成支配关系;“根除”则不能。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馈赠,指赠予对方,没有谦敬意味。“不只是”一词并不能否定其后的对象;而原句需要对“简单相加”进行否定,应该用“不是”。4.C(A为贬义,B用错对象,D理解有误)5.B(A成分残缺,在“经”前加“是”:C“再造……未来”不合逻辑,将“再造”改为“创造”;D因误用连词而成分赘余,“否则”意即“如果不……就”,其后不能出现与前文意思相反的句子,故要么删去“否则”,要么删去“拿不出新的作品来”) 6. C(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授予官职。)

7. C(辨析古今异义。 A.不行:不能走路。 B.成立:成人自立。 C.区区:拳拳之情。)

8. B(辨析常见文言虚词和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A.分别解释为“因为”和“用来”。B.都解释为“我”。 C,分别解释为“比”和“从”。 D.分别解释为“希望”和“心愿”。)9. 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①的,结构助词。②的,结构助词。③它,代词。④助词,主谓之间,不译。⑤它,代词。⑥的,结构助词。)10. D(分析理解内容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意在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愿望和原因。)

第Ⅱ卷(120分)

11.①满足人类生存和享受的需要  ②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③与个人自由、权利、社会进步紧密相连  12.某些有权者通过权利获得财产,或通过权利剥夺别人的财产;某些无权者向有权者  行贿而获得利益。(3分,只写出一方面给2分)  13.C 14.D15、①苏秦出使到楚国,到了几天才被楚王接见。(3分)②谈话结束之后,苏秦就向楚王辞行。(2分)③如今让我吃宝玉一样贵重的东西,烧桂木一样的柴草,通过鬼一样的诣者,见天帝一样的大王。(3分)

16.①D(3分)  ②相同点:都是用比喻的手法谈读书的益处(或作用)(1分)  好处:两诗意在说理、谈“观书”体会,但却不着一“书”字,而是巧用比喻,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把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形象的描写之中。既给人丰富的美感,又给人哲理的启迪。(意思对即可)(2分)17、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五、18、C E(4分)19.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2分)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2分)20.因为作者认为一个**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1分;骨气、血性,良心1分;面对**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2分;表述1分)21.(5分)答题要点:①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3分)②应举出恰当的例子。(2分)六、22、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2分),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1分),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1分)。23.③⑤①②④(4分,错一处减1分)24、【解析】全诗使用拟人,第一句是祈使句,二三两句相对,是对第一句的具体展开。

【答案】 不要对我指手划脚,催我我不会走快,拦我我不会停留,因为呀,我的名字叫——时间

七、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