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资源网·高中专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的资源仓库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一是诵读。这篇赋,骈句与散句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回肠荡气。若把字词翻译解释列为重点,势必肢解作品,影响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教学中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走进作者,投入丰富的感情诵读,直至背诵。这便于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文意,通过诵读积累语词,通过诵读潜移默化,培养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收到丰富想象、锤炼语言之效。
二是赏析。赏析的重点主要是:
1叙议的结合。叙事时详略有致,详处铺陈而叙,泼墨如洗,略处点到为止,惜墨如金,大量叙述,蓄势待发,叙足叙够后,略加评论,道理已说深说透,如水库开闸,滔滔之水奔涌出闸,一泻千里,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
2出奇的想象。杜牧生活在唐末,写这篇赋时阿房宫化为焦土已逾千年。但他写得如此逼真,如身临其境,不但再现了阿房宫浩大的规模体势,而且再现了宫人穷奢极欲的生活,个中巧比设喻、恣意夸张发挥了极好的作用。
3鲜明的对比与类比。这篇赋中精选对比的对象,意在揭露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尖锐矛盾。末尾一段,以六国与秦对比,以秦与“后人”相类比,既阐明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又表达自己委婉讽谏之意。
二、教学难点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修阿房宫,主要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即随着国家的统一,作国都的咸阳人口剧增,原宫廷不能满足新的需要,故于渭南建宫,并不能把这件事全归因于“秦爱纷奢”,而且阿房宫在秦始皇时只建前殿,不过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哪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此外秦始皇三十五年才开始修阿房宫,距秦始皇死不过两年,而《阿房宫赋》却说此宫之宫人“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杜牧是饱学之士,不可能没读过《史记》,那么他的《阿房宫赋》与史实严重不符,当如何理解呢?这是教学中的难点。破解这一难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赋”这种文学样式的认识(赋着力铺陈夸张,如《登徒子好色赋》等皆如此),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究题,教学中教师可视学生程度高低适度把握,可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时
本课时运用网络教学手段进行,在网络中事先设置足够多的有关《阿房宫赋》的背景材料,文体知识材料以及有关阿房宫的史料,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探究。
导入: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背诵课文。然后多媒体出示史料。
关于阿房宫建造的时间、原因、地址及规模,《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贾谊传》《水经注·渭水》以及《三辅旧事》《三辅黄图》等都有记述;《史记》成书最早,其记述也比较准确,故摘引如下: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这一段记述与《阿房宫赋》的描写相对照,有几点值得注意。(1)秦始皇修阿房宫,主要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即随着国家的统一,作为国都的咸阳人口不断增加,原有的宫廷已不能满足新的需要,故于渭水之南营建新的朝宫。可见《阿房宫赋》把阿房宫的兴建完全归因于“秦爱纷奢”,并不确切。(2)阿房宫先建前殿,终始皇之世,全部工程并未完成。即使全部完成,也谈不上《阿房宫赋》所说的“覆压三百余里”。(3)秦始皇三十五年才开始修阿房宫,距始皇之死不过两年,因而《阿房宫赋》说“宫人”们“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也不合事实。
核心探究题:史料所载阿房宫的营造时间、修建目的、修建规模都与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记写的差别很大,如何认识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个人探究:学生自行在网络寻找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作为发言准备。
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阐明自己的观点,选派代表在班上发言。
班级研讨:各小组代表发言,补充,答辩。
主要观点举例:
(1)文学与史学的差异。“赋”的夸张特点,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2)《阿房宫赋》创作背景。课文题注。
(3)杜牧其人及他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阿房宫的细节来自作者对晚唐奢靡之风的直接感受。(还可引杜牧的《泊秦淮》)
(4)课文中的对比、议论,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人民性。
教师小结,并完成课后习题。

15.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精华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诵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段。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诵读中感受另一种文风——质朴、平易。《滕王阁序》《阿房宫赋》与本文都是记写建筑的,前两篇写得那样华丽,而本文却写得如此朴实,这与作者写作风格有关,当然也与记写的对象有关。这些都应在诵读中感悟体会。
二、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其巧妙的构思。其构思对思路的逐层深化,对主旨的逐步揭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仅如此,而且蕴涵深刻,这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理解有较大困难,教师可组织讨论,以突破其难点。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过程
1导入
由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引出黄冈城边简陋的小竹楼。多媒体现出清代金农的《山水册》(黄州新建小竹楼)画面,出示课题。这小竹楼里住着何许人?引出“作者简介”“背景材料”。(均用多媒体展示)
2作者简况及写作背景
展示资料时,教师强调王禹偁正直执著,恪守做人原则,不向权贵低头,以致“八年三黜”,一贬商州,二贬滁州,三贬黄州,就地取材建此竹楼。作者在这间竹楼中生活如何,看课文。
3范读课文
多媒体逐段展示课文,配音诵读,然后学生摹仿齐读一遍。
4自学课文,并讨论
参看注释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练习第二题,然后按核心探究题,分四人小组讨论。
核心探究题:全文除末段记写写作时间外,其余五段都是围绕竹楼展开的,分别介绍了哪些与竹楼有关的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5逐段赏析
第1段:竹楼新建之因。(注意文面所示的原因和隐含的原因的分析,捕捉“竹”的影子,了解衬托作用)
第2段:竹楼视听之美。(视之美注意“吞”和“挹”的赏析,听之美结合练习第四题赏析,朗诵精彩片段)
第3段:竹楼闲居之乐。(读书之乐强调“销遣世虑”,揽胜之乐强调回归自然,朗读精彩片段)
第4段:竹楼的诗人风韵。(引天下名楼的目的——鄙夷权贵,反衬竹楼风韵、作者志向)
第5段:为竹楼祝福。(四年奔波,人不如竹的慨叹,祝福竹楼不朽的隐含之义。在教学时亦可让学生从分析“岂惧竹楼之易朽”与“庶斯楼之不朽”是否矛盾入手)
(详见“板书设计”)
6聚零为整
多媒体板书设计展示完后,理出文章思路,把握其巧妙构思。
由物到人,由生活到志趣,由实到虚,由乐到淡淡的忧愁。
7诵读、背诵
8小结,布置作业(练习三、五、六)二、板书设计
线索内容提要思想感情构思

楼竹楼新建之因:黄冈多竹,可代陶瓦明示就地取材
暗表爱竹之情
竹楼视听之美竹楼位置
竹楼之“视”远观
近览
竹楼之“听”宜听急雨
宜听密雪
宜弹琴
宜吟诗
宜下棋
宜投壶豁达自适的雅兴

竹楼闲居之乐

读书——消遣世虑
揽胜赏景
酒醒茶歇后送夕阳
迎素月
怡然自得的情趣
竹楼的诗人风韵天下名楼华美
吾所不取高洁不俗的志向
为竹楼祝福不惧竹楼易朽
庶斯楼不朽官场失意的淡忧实
(楼)
(生活)
(乐)虚
(人)
(志趣)
(淡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