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课             第一节  信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程的目标与特点,从以前的计算机课转变为信息技术课。

2.从信息素养培养的角度让学生感受本课程的魅力。

3.让学生从以往上课做听众的角色转换为做课堂主要参与者的角色,构建课堂内容。

4.理解信息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

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要求的认识,也是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自己

2.学生介绍自己的电脑用途

(用概念图来展现这个用途,最后归纳出这些用途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流信息)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1.我们周围也充斥着信息

A.各种感官感受:坐车眯着眼休息的时候耳朵还听着车报站的声音;

B.课室的信息;

C.去厕所可能也要先看看这是提示男的还是女的;

2。能否离开信息生存?

   A 看课本P2

B.设想没有红绿灯的道路

而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的目标就是了解什么叫信息。

3.对信息的理解

信息从古到今都是有的。如: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寄远》(唐代诗人杜牧)。

体现了古人对信息的企盼,思考思考,想想、说说有关信息的唐诗、宋词吧!(当然,可以不仅仅局限在包含信息这两个字的诗词上)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上面,都是古人眼中的信息,那么信息这一概念是如何理解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目前还没有一种被各方面都认可的权威性定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有着不同的认识。虽然对信息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描述,通过对这些描述的分析与理解,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含义,从而对信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

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那我们怎样来认识、理解信息呢?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含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

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

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

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下面的诗句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完成下表:

古诗词

含义

表现形式

载体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平安

语言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故乡事

语言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酒家在杏花村

手势+语言

牧童

 

三)为什么说现代是信息时代

因为现在信息量非常的大,它带来了我们的思维、技术、文化都与以前大不相同。现在,我们就以两个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方面一起讨论看一下这些变化吧。

A.成语补充

师:在新时代人们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开始变化了。现在考虑以下两个成语补充题目。大家讨论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我不需要具体答案,只要方法,即你如何去寻找答案。

天()马() ()屯()聚

1:查成语辞典!

师:非常好!关键你怎么查?

2:第一个可以查!把以开头的成语找一找。

师:不错!第2个呢?

众生:不好查!难办!……

师:在信息时代,我们用模糊查询,这种思维与传统是不很相同的。比如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这个不知道的字,让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们在google网站上输入“**聚成语,一下就可以搜出来了。包括解释、典故等信息。

B.阅读

师:我们再讨论一下,信息时代的人们阅读的方法与传统有何不同。又比如,我们读新闻时想了解相关的新闻,怎么办?

信息时代阅读的最关键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超链接。比如,新浪网站上从体育链到“NBA”再链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现”……“超链接就像很多条链子把各种信息联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转,有选择地阅读。

又比如阅读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办?网上有一些在线的词典可以查询,如 “爱词霸”,也可以在机器上按照词霸软件进行查询。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讨论大家能否理解这门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跟我们初中学的有否不同?这门课程它是如何安排的?请每一个同学自己默默想一下,并写下来。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信息的特征,记住带课本、笔记。

*把一些案例集合起来用了,希望在这个章节里面给学生看到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是要干吗的,并逐渐让学生自己有意识地自动参与课堂。本来备课的时候是希望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我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我凭什么要听课,这节课可以给我带来什么,并用这些检验我这个教案好不好,但自己看看好像都还有欠缺,下午看上了课大家的感觉是怎样再修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