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与练习·第一单元

 

(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                       的爱国情感。

2. “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               的感情基调。

(二)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       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找出其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言                              ,并作赏析:

                                                                            

                                                                            

2. 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三)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起来回味无穷。

3. 为什么说诗的尾联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四)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写出这首诗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其作用。

                                                                              

                                                                               

2. 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五)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 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从中预感到了什么?

                                                                              

2.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唐代应试诗限定写五言六言句的排律,共十二句,但祖咏作了四句就交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完,他回答说“意尽”。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试作分析。

                                                                              

                                                                              

                                                                              

()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 结合诗的内容,分析第四句的作用,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有人说,边塞诗中所反映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结合《从军行》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3. 王昌龄《从军行》写得好,《出塞》诗也很出名,请写出《出塞》(其一)。

                                                                              

(七)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1. 分别说出诗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并指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阅读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1.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2.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君/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二)1.睡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升起圆圆的明月,“我”与远方的亲人同时看它升起。诗人将所念之人托出,两者紧密结合,道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这首诗对于大家一定也不会陌生,我们从“推敲”的典故中就应知道。

1.BA项就标题设项,考查对“幽居”的理解;B项考查“少邻并”三字的意思;C项考查对“推敲”这一典故的了解;D项考查“幽期”“不负言”,都属于语句的理解层次。应选项为,B项的关键字是“少”,应该读“shǎo”,而不是“shào”。意思是“不多”,解说成“自小”是不对的。)

2.C(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应选项为C。第一联是描写李凝幽居住的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无人家居住,突出写了“幽”字,暗示了李凝隐者的身份,因而正确,这一句是从语言的运用上说。B项僧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是作者抓住这一瞬即逝的现象,刻画环境之“幽静”,的确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句是从表达技巧上说。C项是从表达方式上说,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是正确的。但首联是描写幽居的环境,是写景而非抒情,尾联才点明了自己的志向,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因而说“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不正确的。D项具有综合性,涉及诗的内容、人物心情、语言运用及阅读效果,作者在诗中只抒写了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一小事,这幽雅的住处,悠闲自得的情趣,是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感情无跌宕,注重炼字,所以读来回味无穷,因而正确。)

3.尾联是抒情,点出全篇主旨。诗人面对友人幽居周围的幽美迷人景色,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他在心里说,我暂且离去,不久当会重来,一定不负共同归隐的相约。(简要分析出尾联的含义即可。)

(四)【评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工整的对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诗人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它的自然之美,并以移情手法写“月近人”,写出自然景物的移情之美,又运用以实衬虚的手法,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1.移舟泊烟渚。此句点题兼写环境。“移舟”点出江行,“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逗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2.“新”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出自《诗经·君子于役》),而自己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五)【韵译】: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1.从中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

2.参考:咀嚼这首诗,确实写足写尽了题意,却含不尽之意在言外。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终南山与长安相比,以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作了鲜明的对照。这难道不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厌恶混浊的官场和冷漠的世情,从而倾心向往高洁明丽的大自然吗?

(六)1.第四句从第三者的客观描述转为第一人称的主观吐露。“独上”者的黄昏所思、海风中所感、笛声中所触的内心世界,便都有了明确的指向:久戍思乡。可见第四句是直接抒情的点睛之笔。/这首诗描写戍边将士的心理活动,传达出久戍盼归、思乡怀亲的真挚感情。

2.诗歌前三句借征人的所见、所感、所闻刻画其怀乡思亲的情感,最后一句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诗人运用曲笔,把征人思亲和思妇念远巧妙融合,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1.在这首诗中,诗人连用四个典故:

诗歌一、二句运用了汊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和定远侯班超的典故。() 马援曾表示;“为保卫国家,甘愿马革裹尸而还”;班超也曾言;“为了国家的安定,大丈夫死而不惧,又何必生还关内呢?

第三句运用了战国时代,晋国大败秦国,使其全军覆没,只轮不归的典故,表现了唐军将士全歼来犯之敌的必胜信念。“只轮”应是借代战车,整句的意思是,不要乘着自己的战车归附胡人。海窟:本义为大海,这里指瀚海即西北塞外胡族的栖息地。

第四句运用了唐代著名将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薛仁贵在与九姓突厥在天山作战时,连发三箭,射杀三人,使得敌人下马降服。当时军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人汉关。”/抒写了唐军将士守卫边疆、以身许国、为国建功的豪情壮志。

2.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一句一典,有的正用,有的反说,处处紧扣边关战地,将典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诗中“惟愿”、“何须”、“莫遣”、“仍留”等关联词语,掷地有声,确切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使高昂的情致流注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