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


谈起思维方法,大家可能马上会联想到数学——这门最具抽象性和严谨性的学科。其实,初三思想政治课就是对初三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门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它在历史课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教育,并力图通过这一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过程,懂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是贯穿整个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初步懂得用生产的观点、阶级的观点、群众的观点观察社会,知道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自觉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这门课程后,会对马克思主义有初步的认识。由于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学习这门课程就会对邓小平的一些理论有初步认识。实际上,初三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体现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因此,我们要通过对初三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掌握思维方法,拓展思维空间,激发智慧的火花。这样既加深对课本上抽象的理论观点的理解,又逐步提高终身受用的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不是教法,也不同于学法,而是指一个人观察思考问题时的意识活动方法。人的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思维方法同样有对与不对之分。只有思维方法正确,分析问题才能做到全面、客观。下面通过对初三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基本问题或现象的分析,总结出一些正确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一、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都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只有把各种社会现象放到特定的历史过程中去考察,才能正确地评价。

比如,奴隶制的建立使生产力比原始社会发展得更快,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野蛮、残暴的奴隶制度,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局限性也就显而易见了,以致最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又比如,为了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口号,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包括议会制、选举制和政党制在内的一整套民主制度。比起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内外矛盾不断激化,尤其是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虽然资产阶级对其生产关系作了部分调整,但由于它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私有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就越来越明显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将成为历史的必然。资本主义走过了产生、发展的漫长历程,它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可见,学习课本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离不开历史的分析方法,必须把它们放在特定的历史过程中去考察,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来龙去脉”,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进一步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当时都有其合理性、进步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当时的合理性、进步性逐渐消失;不合理性、局限性逐渐显现;最后,被一种更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总之,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进行,必须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作历史的分析。
二、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和完善。面对现实社会,我们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等问题?

我们知道,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向前的,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过程。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的时期内,新事物力量较弱,发展较慢,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甚至出现暂时的、局部的倒退现象,都不足为怪。不过,总改变不了向前发展的趋势。

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早期的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况且,社会主义发展的时间短,只不过几十年的历史,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因此,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与发达的资本主义比较是不科学的。我们既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义,更要看到社会主义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它最终会战胜资本主义。

当然,社会主义制度目前还处在幼年时期,它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在前进中有困难,但是作为新生的、向上的社会制度,它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社会主义胜利进军的步伐。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今天,只要把目光投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目睹建国50周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就会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总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我们只有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既看到这个事物的过去,也看到这个事物的现在,更看到这个事物的将来,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在提高觉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
三、学会运用“劳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人们要创造历史,首先必须能够生存,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所以,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从事生产劳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对此,马克思精辟地论述道:“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而且,在人类自身的诞生、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劳动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恩格斯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同时,人类又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劳动本领,运用新的劳动工具,扩大劳动对象,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作为社会的人诞生的。人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人类社会越进步,生产劳动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社会生产的发展又会引起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及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变化。即是说,社会生产的发展也决定着社会的整个面貌。所以,在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中,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可见,学会运用劳动的观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劳动的重要性,懂得在阶级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而剥削阶级采用了不同的剥削方式占有劳动人民的成果,使劳动人民的生活陷于贫困;在社会主义中国,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已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要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理想。

四、学会运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

我们知道,阶级的产生和存在,仅仅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的斗争是阶级斗争。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当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变革生产关系必然要触犯统治阶级的利益,统治阶级必然要利用自己掌握的政权,对要求变革旧制度的阶级进行镇压。因此,只有经过被压迫阶级和进步阶级长期的反复的斗争,打击和****阶级的统治,使阶级斗争成为**旧制度的革命,才能实现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把社会推向前进。所以,在阶级社会里,被统治阶级反对统治阶级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是撬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杠杆。斯巴达克起义动摇了古罗马奴隶制的基础;陈胜、吴广等秦末农民的反抗导致了暴秦的覆灭,促使汉初刘邦等帝王减轻剥削;1917年俄国无产阶级起义攻打冬宫,第一次成功地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转折。的确,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我们掌握了阶级的观点,就能正确分析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在我国,人民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广大人民同极少数敌对分子的斗争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阶级斗争,要注意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因此,我们不能放松阶级斗争,必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五、学会运用“群众的观点”分析问题

历史是谁创造的?是英雄人物还是人民群众?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人民对三大战役的支援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其基本情况可见下图:

战役名称人民群众担架(副)大小车牲畜粮辽沈战役160万138006750辆80万头0.7亿斤淮海战役150万30.5万88万辆6300头4.3亿斤平津战役180万2000040万辆100万头3亿斤 当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英雄人物和革命领袖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他们的作用离不开人民的支持,离不开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活动。归根结底,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毛泽东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人民却成了渣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兵民是胜利之本”。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可见,群众观点要求我们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共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方面,我们要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同时,还要团结其他一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否则,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将是一句空话。
六、学会运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

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充满着矛盾。即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结,相互斗争,共同存在于一个矛盾体中。所以,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要坚持两点论,从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善于从两面看看,从两面想想,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以求对事物的全面认识,避免思维的片面性、绝对化。

比如,在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后,从事脑力劳动就成为奴隶主的特权,他们利用自己所占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强化对奴隶的剥削和统治,并且把体力劳动看作是卑贱的事,让奴隶们专门从事体力劳动,这样就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阶级对立。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是历史的进步。可以说,如果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就不可能有辉煌的古代科学文化成就。

又如,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我们既要肯定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在思想、文化、教育、科学、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要看到资本主义仍是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它既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也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讲的:“我们发觉我们在物质文明方面很富裕,但在精神方面却很贫乏:非常精确地到达了月球,但在地球上却陷入了一片可怕的混乱中”。可见,运用全面的观点就对资本主义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不至于片面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再如,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也要全面看,一方面要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也要强调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必须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决不能一手硬,一手软。学习了解我国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资源优势的时候,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在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形势,要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七、学会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分析问题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因素的内在联系,它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表现的方式是多样的,有真相,也有假相。因此,人们认识事物不能脱离现象去认识本质,也不能停留在对现象的认识上,而必须透过它的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比如,资本主义国家宪法规定,适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可以投票选举总统。那么,我们应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呢?

的确,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从现象上看,资本主义宪法一般都规定适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有参与选举总统、议员的权利。事实上,绝大多数公民是被排除在候选人名单之外。因为,能否成为候选人,能否当选,关键是看是否拥有并能支付大量的金钱。广大人民因为缺乏财力而只能“望选兴叹”。所以,从本质上看,资本主义的“民主”选举只不过是有钱人玩的政治游戏,只有资产阶级才能真正享有。

又如,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从现象上看,在资本主义国家,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上台执政,看起来是谁的政治主张符合“民意”,谁就能上台执政,十分公平、民主。但从本质上看,在金钱为基础的选举制度中,不管哪个政党上台,都是代表整个资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实行资产阶级的统治。

再如,关于资本主义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商品交换形式雇佣工人,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就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从表面上看,工人没有受剥削;而实际上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却远远大于资本家付给的工资,剩余价值就白白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这才是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可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才能认识到它的本质。
八、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每个事物内部诸要素也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同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因此,在实际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对客观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比如,对人口问题不要只想到人多是好事,人多力量大这一点,我们还要运用联系的观点,从多种联系中来分析这一问题:(1)人不仅是生产者,而且同时还是消费者;(2)如果人口过多,用于消费的资金就会多,用于建设的资金就会相应减少,建设资金少,必然要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人口过多,社会提供的劳动力长期高于社会能够吸收的劳动力,这必然带来严重的就业压力,给社会的稳定增加不安定因素……这样,运用联系的观点我们就能对人口问题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

又如,学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及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时,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能加深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首先,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地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九、学会运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问题

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就是说我们认识研究问题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然后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才能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才能从现实事物本身引出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性,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比如,在近代,中国要振兴,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但对这一点,不少同学由于思维方法简单,存在不少疑虑:为什么其他国家能走,而中国不能走?为什么到二战后,不少国家还是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在近代就不能走?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离开了当时的实际,我们就不可能对这一客观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中国近代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一,帝国主义列强本来就想瓜分中国,因此,它根本不允许中国通过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相当顽固,它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它的先天不足,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

又如,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的落后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掠夺是中国落后的外部原因,封建统治者长期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是中国落后的内部原因。因此,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超越实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于对我国社会所处的这一历史阶段认识不清,党和政府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不少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深刻分析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为根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我国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历史和现实证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十、学会运用“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向前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总是曲折的,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出现暂时的、局部的倒退现象。但无论怎样曲折,总改变不了向前发展的总趋势。任何事物都是在前进中曲折、在曲折中前进的,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发展,无不经历漫长、曲折、反复的过程。

比如,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如果从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前后经历了220多年的时间,从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算起,则经历了450多年的时间,这期间,又经历了多少次王朝的复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不例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必须通过长期斗争才能实现;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还拥有较强的实力;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体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死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尚需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总之,无论未来的道路有多么漫长和曲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不可改变的。所以,我们要明确社会主义必胜,资本主义必亡,坚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念,又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社会将长期共存与斗争,这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因此,我们要学会善于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相处,包括吸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

十一、学会运用“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

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这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要经历这五个阶段,是不是意味着每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会千篇一律?社会历史的发展能不能跳跃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可以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各种因素的合力所推动的,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是一般与多样的统一。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差异,各个国家、民族走什么样的社会道路,如何去走,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殊性表现为。

第一,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同。如同样施行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同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法国的方式是激荡人心的资产阶级大革命,日本是温和的改良运动即明治维新。

第二,一些国家、地区或民族受各种因素影响,可以跨越某个或几个社会阶段,跳跃式向前发展。如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跨越了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西藏人民的幸事,是历史的进步。又如,我国大小凉山的彝族,全国解放时仍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解放后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影响下,越过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总之,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在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那里各具特色,并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这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世界各国、各地、各民族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统一的。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其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最终还是要汇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去,与人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趋势相一致。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只看特殊过程忽视一般过程,会把社会发展看做偶然过程,认不清历史长河的前进方向,易被暂时的逆流所动摇;如果只看一般过程忽视特殊过程,会把社会发展看成千篇一律、僵死的过程,照搬别国经验,做出不符合国情的决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初三思想政治教材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认真掌握,灵活运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思维能力。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