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旧站>> 归档节点>> 教育新闻>> 教师投稿 >> 内容

乡土地理教学之我见

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乡土地理是地理学习的四大方块之一。但在具体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学资源缺乏和不统一,众同行颇有微词,往往有无所适从之感。

乡土地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目的课程标准作了明确表述:“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可见乡土地理教学是其他教学无法替代的。它起着“把感性认知与理性认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抽象概念与具体表现、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作用。“乡土地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其教学内容更加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又往往存在难以把握的情况。在2005年的县地理教研会上与会教师对于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乡土”范畴难以确定。课程标准说明,“乡土”范围指县一级行政区;同时又指出,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可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二是教学时间的限制。乡土地理的教学被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的最后部分,被作为初中地理综合学习的载体,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却又无法单独安排出足够的教学时间来进行教学,因教学课时有限,所以往往难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是具体教学内容难以确定。应如何选择和收集乡土地理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也是长期困扰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人员的一个问题。在近几年,虽然教育相关部门出版了几套乡土地理教材,如《广东省地理》和《梅州乡土地理》,但由于教学内容繁杂,难以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四是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也可以说以上三个问题的产生也主要是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而形成的。因为在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时,虽然不能说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唯一标准,但最起码也是最主要的标准。因此,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必须解决好日常教学工作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本人从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入手,把分散零碎的乡土地理知识综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把乡土地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有机地融合到《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去,较好地解决了乡土地理的教学问题。下面就我的一些做法说出来,与同行们共勉。

    一是坚持遵循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挖掘和整合乡土地理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教学素材。

首先,我对相关的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明确了乡土地理的学习目的和教学目标,并结合本地实际,挖掘和整合出适当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的挖掘中我突破封闭,不拘一格,突出重点,尽力做到有的放矢。其实,各种乡土地理知识就存在于学生周围,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之中,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 这些乡土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大部分也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观察和分析,我把这些存在于学生身边和生活之中的分散零碎的地理知识整合起来成为系统的乡土地理知识,使之为我的教学服务。其次,在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整合过程中,我并没有过分强调“乡土”的范畴,根据地理事物的尺度大小以及实际教学的需要,它有时是市县一级的,也可以是省一级的。

二是课堂教学的实施。

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我把挖掘和整合到的乡土地理知识进行分解,化整为零,结合《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教学把相关的乡土地理知识融合进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并没有拘泥于何种方式方法,而是力求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做到常教常新。1、把乡土地理知识作为新课的引入课题。例如,在讲述东亚典型的季风气候时,我先让学生描述本地区的气候特征,然后再讲述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本地区的季风气候特征他们是熟悉的,但是他们对于季风气候又未必知其所以然,通过同东亚季风气候的学习比较,使学生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我不但为乡土地理的教学搭起了一个学习平台,而且把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了起来,把感性认知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把复杂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促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而获取了各种地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了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深度,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2、把乡土地理知识作为探究性学习的载体。例如,在讲述我国地势特征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当地河流的流向同地势的关系,并让他们归纳出:“水往低处流”的规律,然后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河流的流向并由此判别出我国的地势基本特征。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我不但解决了本地区河流的学习内容,还丰富了学生对所学地理原理规律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养成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也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也使自己的地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3、把乡土地理知识作为课外作业或课外活动让学生完成。例如,在完成《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的教学任务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当地突出的客家文化特色。这就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调查和研究。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也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是最后的归纳总结。在前面所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乡土地理知识是零碎分散的,在完成教学的最后阶段,我一般用一到两课时的教学时间把这些零碎分散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成为完整的乡土地理知识体系。而在九年级的复习阶段,我则根据考试要求而对点列纲,帮助学生复习相应的乡土地理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以乡土地理知识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既可以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是有用的,又可以为乡土地理的教学搭起一个教学平台,从而解决了乡土地理的教学问题,可谓一石二鸟。

【录入人:八乡马扬革】
相关信息:
  • 没有相关信息
上一篇:上一篇:初中政治课教学要学与实际结合 下一篇:下一篇:把握时代脉搏,创建和谐班级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