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课程教学研究》2017年第4期语录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21世纪素养/菲德尔

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一直是教育关注的重点。但如今,我们也要注重知识的针对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经常在学校心不在焉,反映当前教育系统无法将知识和真实世界相关联的问题。知识的针对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满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也至关重要。因此,课程再设计需要从更深层次重新思考“教什么”的重要性和适切性,同时需要思考如何达成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平衡。

 

英国课程研究:机构变迁、学术发展及研究启示/胡春光

    重视哲理(why)如同重视方法(how),课程研究的本质是道德的实践问题而非仅仅是技术性问题,就像是教育不仅意指教学或知识的传授,更是指向人性的塑造,是对人的成全,是教会人像他的本性要求的那样自由而真诚地生活。评估任何课程计划或实践,不仅应了解课程计划或革新的技术,更需要察觉潜在价值与课程假设。

   

    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王传兵

    教学活动中受教者不是被动的,而是与施教者进行某种博弈,互动中双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共识,甚至实现知识的重构。基于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理解为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在目标诉求方面的吻合度和可实现的程度。教学使双方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产生共鸣,这种教学可以认为是有效的,反之是无效的。

 

从校本课程开发到学校课程建设/汪明

随着校本课程的发展,一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呈饱和之态,于是发生了从“校本”到“本校”的转变。对此,可能有人感觉这是在玩文字游戏,“校本”与“本校”仅仅只是做了文字上的顺序调整,不过千万别小瞧这一所谓的“文字调整”。从“校本”转向“本校”,意味着部分中小学已从局部课程建设转向整体课程提升。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06 16:15:52
相关信息
  • 没有相关信息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