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课程教学研究》2017年第2期语录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核心素养教育的历史学分析/刘庆昌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教育并不精致,学校教育会有一个理想人的形象,但通常在内容上很简单,在实践者的意识中是模糊的。关于理想人的形象,只有在思想家的头脑中才是清晰的。相对粗糙的教育,也不需要对理想人的形象做细致的分析,决策系统的推动更无必要,结果就是思想家关于理想人核心素养认识,基本上以思想的方式存在。

 

走向生本: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超越/郑学燕  陈婷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科学与否、是否合理并不是以教师为最终评价主体的,相反,它是以学生为本的。这意味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在能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求这一课程开发目的的牵引下逐渐形成并完善的,它同样意味着只有在以生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下,学生才有可能被纳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从而成为真正的开发主体。

 

    一则故事引发的教育思考/王锐鹏

    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有种莫名的紧迫感,总是担心来不及,老是想着赶进度,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实验,不给学生犯错、试错、查错、纠错的机会,总是心急火燎地把结论、答案、真理、想法等硬塞给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灌输教育,踏踏实实地搞题海战术。殊不知,比科学结论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要通过体验,思维的形成需长期培养。

 

    语文教科书,求善大于求真/李彦群

 在语文教科书里,真实性是次要的,或者说不那么紧要。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科书的熏陶,学生将“善”变成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正因为“善”的存在,语文教科书的文学意蕴才能产生影响,它的优美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娴熟稳健的技巧、严密的逻辑等,才能如春风化雨般地浸润学生的整个心田,进而影响其一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13 10:53:05
相关信息
  • 没有相关信息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