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就到处暑了。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就是暑气将尽,天气转凉的意思。

“处”的本义是“止”。《说文解字》:“処,止也,得几而止。从几,从夂。”人坐在“几”(凳)上休息,是停止、终止的意思。


对于同学们来说,“暑”更多是指“暑假”,可终究免不了“暑假将尽”。是的,此刻起,该收收心,回到学习中来了——古代的孩子们此时也开始朗诵《秋声赋》了。宋代诗人仇远《处暑后风雨》诗云:“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疾风骤雨,热气消退,无需团扇,书声朗朗。

这是一种“新凉”。宋代苏泂的《长江二首》诗云:“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新凉”是一种稚嫩的凉,透着缕缕清风,又夹杂着丝丝暖热;是夏末明艳的荷色与初秋浅浅的金黄映衬下的喜悦;是万物从生命乐章的**,转为凋零前的余韵。诗人此时已是满头白发,禅修多年让他怀着一颗泰然之心进入秋天。

 


处暑亦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时,老鹰开始大量捕猎其他鸟类,天地万物开始凋零,农作物即将成熟。处暑下雨,是上天对人类最好的恩赐,农谚说,“处暑雨,粒粒皆是米”“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就要迎来丰收的喜悦了。

 

处暑的民俗也和收获有关。在浙江,沿海渔民在处暑以后要举行一年一度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因为此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海岸周围,加之虾贝类发育成熟,各种海鲜等着人们品尝。而老北京在处暑当日会吃鸭子——处暑百合鸭。老鸭味甘性凉,百合疏肝理气,健脾生津润燥,最适合秋季。有同样功效的还有鸭梨粥,用于舒缓秋季肃杀犯肺引起的咳嗽亦大有裨益

 


处暑之后便可秋游——这是同学们最期盼的活动。秋游并非现在才有,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这里暗含“出游迎秋”的意思。这时候秋高气爽,抬头望天,云彩轻薄飘逸,疏散自如,洁白软绵,像是游乐场一圈圈绕丝而成的棉花糖。相比之下,盛夏之时云朵白而厚密,是不是更像一个个卡通动物? 

 

(排版、校对:风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