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的梦想前行 |《一只有梦想的鸡》
当童书妈妈遇上家庭心理专家 童水果VS马宁 ﹀ ﹀ ﹀
梦想是什么?
梦想,或许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
梦想,也是您和孩子沟通的桥梁!
作为家长,
您了解自己孩子的梦想吗?
我们来看看童水果妈妈和高歌的对话,
看看高歌的梦想又是什么?
童水果,童书妈妈、资深记者、文学博士、阅读推广人
是啊,
有梦想有勇气,
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本期,我们请小躺继续客串,因为马宁老师出差还没有回来。)
小躺,小编一枚。
很温馨和谐的母子对话,不是吗。很喜欢童水果的一段话:“我不知道高歌未来会不会成为古生物学家,但孩子有梦想是一件值得被尊重的事。”雷军说:“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追随梦想,你坚持去做,你就是一个伟大的人。” 然而,呵护孩子的梦想,并不只是在温馨的时候。孩子的梦想更需要在平常的点滴生活中,被父母持续呵护。马宁老师的书《戒掉爱中的伤害》有一章专门谈及到这个话题,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我的看法。 我们先来看两个场景, 再做一个练习吧~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说:“妈妈,我给你背首诗,床前明月关……” 妈妈赶快打断:“错了,是‘光’不是‘关’。” 孩子:“就是‘关’!老师就是这么教的!你听我给你背嘛!” 妈妈:“错了还不虚心,告诉你就是‘光’!” 孩子“哇”地哭了起来。 孩子期末考试的试卷是98分。爸爸一检查试卷,说:“这两分是怎么扣的?15+3怎么会等于16呢?简直错得可笑。” 这两个场景,不知大家是否遇到过,看完后,小躺的脸上觉得火辣辣的。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只看到孩子背错的“光”,却忽略了其他已经会背的19个字;我们只看到没有得到的2分,却忽略了已经得到的98分。 我再来做一个练习吧! 写下孩子身上值得你肯定的10个地方! (写完后,如果想看看测试分析,请拖拽至文末查看哟!) 马宁老师认为, 陪同孩子成就梦想, 有三个方面需要去学习: 一、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 为什么呢?因为多数情况下,孩子的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只是父母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把它变成了问题。同时,我们往往只看见孩子还没有长大的部分,不停地忙着去纠正,却忽略了孩子已经长大的部分。 二、学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给孩子成就梦想的勇气和信心。 比如,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唯一的苹果分给了其他小朋友吃,你会如何评价呢?(多数人会夸奖孩子懂得分享,其实不止这些。) 三、学会分享孩子的喜悦。 是分享,是赞美,而不是评价(我们多数时候都在使用评价,比如“好孩子”“做得很好”等)。 小躺也认为, 陪同孩子成就梦想, 父母是需要大量练习和实践的, 而不仅仅是在温馨的时候讲讲故事, 夸夸孩子。 最后,让我们尝试着: 亲们, 赶紧和孩子谈一谈TA们的理想吧! 您好,亲! 你能够写出多少呢? 在亲子关系中, 我们的优点会影响孩子, 而孩子的优点也会影响我们。 所以, 如果能够更多地发现孩子的好, 对我们而言, 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肯定。 父母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请回顾一下, 我们对孩子的肯定是否包括了以下内容: 不仅仅是看到的考分、家务,还有看不见的品德; 不仅仅看得到他失去的,也看得到他获得的; 在已经成长的部分,给予阶段性鼓励; 帮助他人的行为; 鼓励他人的行为。 孩子的梦想很重要, 我们要小心呵护哦! 《接纳的艺术——戒掉爱中的伤害》由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马宁编著,是“马宁父母课堂”系列的第一本。本书采用丰富的案例和深度的剖析,提醒父母重视孩子对爱与安全感的需求;清晰划分彼此的精神疆界;用陪伴式聆听、主动式聆听、引导式聆听、推进式表述等技巧,帮助孩子舒缓情绪,让孩子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陪同孩子成就梦想。 (排版、校对: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