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书妈妈遇上家庭心理专家

童水果VS马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是人们在生活中归纳出来的一个十分实用的道理。它告诉咱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可是当规矩需要被打破时,我们又该怎么引导孩子呢?我们跟随童水果妈妈和马宁老师一起讨论这一问题。

 

童水果,童书妈妈、资深记者、文学博士、阅读推广人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给他们灌输交通安全意识,因为这关乎到生命安全、关乎到整个家庭的幸福。走在马路上,我们一定要在绿灯亮的时候才能过斑马线;没有斑马线的,就要走人行天桥;开车时,绿灯行红灯停等。

       有一天,我带着高歌,开着车,在等红灯的时候,听见救护车的警鸣声由远及近,沿路上的车子立即做出调整。但因为是红灯,救护车还是被前面的车子堵住了。前面汽车似乎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冲过了红灯,然后靠在路边,给救护车让出绿色生命通道。坐在后排的高歌说:“红灯的时候是不能过的。”我们解释道:“正常情况下是不能过的,但是救护车赶着救人呢。在这种时候,在驾驶员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让救护车先过。这不是闯红灯,这是救急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和“矩”发明于中国,是古人用来测量、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规”就是画圆的圆规;“矩”就是折成直角的曲尺,尺上有刻度。规矩很重要,因为有规矩,我们才能在社会中安全、和谐地相处。

       大约在2012年1月,我到北京参加BIBF(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那里认识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和英童书负责人。他给我推荐了几本童书,其中一本是《图书馆狮子》,讲述了一个关于遵守规矩与打破规矩的故事。


       
故事很有趣。图书馆里来了一头狮子,大家惊讶不已。馆长助理马彬先生赶紧跑去向馆长麦小姐汇报,麦小姐说,只要狮子没有违法规矩,不吵不闹,那么就没问题。狮子在图书馆里过得很快乐,他爱听故事,也是孩子们舒服的靠垫,有时还帮助麦小姐打扫图书馆。但是有一天,安静的大狮子不顾一切地吼了起来,原来麦小姐摔跤了。而马彬先生不明就里,说要告诉麦小姐,狮子违反了图书馆不能大吼大叫的规定,大狮子只好离开图书馆。马彬发现了受伤了的馆长后才了解狮子吼叫的原因,心里很内疚,而一向视规矩为生命的麦小姐也说:“只要有正当的理由,就算在图书馆,也可以打破规矩。”雨中,大家把狮子接回图书馆,又愉快地在一起听故事了。


  
    这本绘本我非常喜欢。去年,高歌所在的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去参观区图书馆的时候,馆长也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这说明我们现实中的图书馆也认同这样一种理念。是的,不管是在图书馆还是在其他公共场所,孩子们都需要遵守相关规定,不能妨碍其他人。但任何规矩并非一成不变,出现特殊情况时,就要学会变通,用更好的方式去处理。尽管在被误会后,狮子落寞地离开,但误解总是会消除。

 

我们来听听马老师是怎么说的。

 

马宁,家庭心理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家庭系统关系治疗师

 

       这虽然是一则很小的故事,但在这个故事中,却能透射出关于“情和法”的纠缠。对于这个故事的结尾,我个人认为,对孩子的认知引导是不完整的。

       当然,我这个看法肯定会引起大家的讨论,就像我之前发表对于《橘子仙女》绘本的内容的看法时,也引发童水果妈妈和许多家长的争论一样。果不其然,我把这篇初稿发给编辑后,编辑马上就向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1

绘本是父母给孩子看的,父母会跟孩子灌输一些想法,这与成人之间的交流是否有所不同?换句话说,孩子还小,父母不可能将所有的情况都跟孩子说清楚。尽管在当下说不全面,也可以在未来再让他提高认识。就像绘本中讲到的那样,当下允许孩子的认知在某种情况下打破规则,但长大后,可以再去说明这种情况打破规则是不对的。毕竟,孩子的理解与成人还是有区别的。(孩子的意识需要从小培养的,我们的社会缺乏法制观念,和这种教育关联很大;中国人有个大问题,即总是想用自己的好心好意,去回避错误方式所带来的责任,这是不成熟的。)  

2

如果是因为狮子发现了图书馆着火了,才大喊大叫,而这是为了公众的利益,那么,它的吼叫行为是否可以得到认可和原谅?

3

如果是因为狮子提前发现麦小姐可能摔倒,在发生之前,来不及小声提醒,为了避免摔倒,而大声吼叫:“麦小姐,小心。” 这个行为当然也是为了麦小姐个人,但狮子依然犯错了,但这种行为,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

 

其实,

父母对孩子的引导,

很多时候是自己对事情看法的投射。
    

      书中麦小姐的一段话:“只要有正当的理由,就算在图书馆,也可以打破规矩。”这里,我们延伸思考一下,“打破规矩,到底是为了谁?为了什么原因?谁有这个权利?在什么时候什么方式打破?”
      从文中看,麦小姐会不会是因为狮子关心自己,被感动而为狮子打破规矩呢?如果将来谁都可以因为自己的朋友摔倒而大喊大叫,并且理所当然,那图书馆的规矩又有什么存在意义呢?
       我个人认为,尽管狮子吼叫是为了帮助麦小姐,但同时也影响了他人,它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起码要向馆内其他人道歉。当然,如果大家都表示理解,那是后话。
       因为这毕竟不是麦小姐和狮子两个人之间的原谅和理解就完事了的,这件事情也同时影响到图书馆里其他人的利益。
        举个例子:紧急救援时,如果普通车辆救人,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也是需要负责任的。救护车在紧急救援生命的时候可以闯红灯,同时其他车辆必须让行。但救护车必须是在拯救急救病患时,才有此权利,否则就是违规,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这时,我想起一个关于理解和承担的故事,大概内容是:
      一个老太太偷了食物。法庭上,老太太承认了罪行,并且坦白是因为贫穷而偷窃,为的是抚养年幼的孙子。最后法庭判有罪,被判罚款若干。
       这时坐在陪审团位置上的州长站起来对着大家说,“偷窃的确有罪,同时我很惭愧,我认为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我有责任,所以,这个罚款,我来承担”。于是他拿出了被判责相对应的钱款。紧接着,陪审席上的其他几位也默默地从口袋中拿出相应钱款。


接下来,

我们可以用提问的方式,

和孩子一起反思:

 

“狮子这样做,他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意?”

“它这样吼的方法,有没有立刻让马彬明白它想表达的意思?那这个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

“为什么它是好意,却没有及时被大家理解呢?下次它可以怎样做,可以让别人更好理解自己?”

“它这样做的,为什么会被批评?你觉得大家批评的原因是什么?它应该如何回应大家呢?”

“如果一个人被误会了,除了让别人自己慢慢了解真相来理解自己,它可以为自己做什么呢?”

 

 

绘本的故事,

也许不完美,

但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沟通,

让孩子感受到更完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