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审美自律

教学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领悟美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欣赏中国文人画,理解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请问同学们,你跟朋友在一起做些什么活动?东晋的王羲之跟朋友之间举行什么活动?展示“曲水流觞”图,播放视频。

二、            赏析:《兰亭序》作品图片。

1.视频播放王羲之的《兰亭序》。(内容讲解)

2.展示《兰亭序》图片,提问: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20个“之”的书写,如果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交换,可不可以,为什么?

3.学生思考回答。

4.教师小结:这篇作品是一件即兴作品,当时作者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一气呵成,因此,它是不可互换。(展示书法作品局部图片)

三、  比较作品,揭示主题:

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作品分别反映了画家怎样的创作目的?

1、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A、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B、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

C、作品是供谁欣赏的?

2、教师小结并点明教学主题“审美自律”。

四、分面考查,探讨文人画的特征:

1、学生讲述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你喜欢哪个文人画家?喜欢他的哪幅作品?为什么?)

2、欣赏《鹊华秋色图》(作品中的构成元素、形式、组织方式等)。

3、欣赏《墨梅图》(考查作品的题材内容)

A、“四君子”在文人画中的表现。(“四君子”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叫“四君子”?借以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图片与作品感受)

B、播放倪瓒的《六君子图》视频,点明画品即人品。

C、教师小结:文人画中的“四君子”是画家真实的写照。

4、欣赏徐渭、八大山人的作品(考查作品的笔墨情趣)

  破墨—水墨写意—泼墨,强调笔墨趣味与个性表现。

5、归纳总结,认识文人画的特征:

  画面构成了诗、书、画、印四结合的形式,创作手法上强调笔墨趣味,审美情趣上注重个性表现与借物抒情。

五、活动:根据图片和你所学的知识及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中国文人画的认识。(出示郑板桥的墨竹与八大山人的双禽图轴)

六、学生活动,即兴评述:

七、教学拓展:文人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及对近现代绘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