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觉得,从孩子刚刚开始学会爬的时候,淘气的表现就开始出现了。例如,在宝宝爬的过程中,有时候他会把能看到的、能触摸到的东西放人嘴里;有时会把废纸篓弄翻,把里面的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有时还会把抽屉不停地打开、关上,乐此不疲。

  但是,似乎每个孩子都会在某段时期内表现得格外淘气。例如,很多孩子会对水感到非常好奇。在洗手时,两三岁的孩子只有玩水的心情,而没有把手洗干净的想法。所以,他常在水龙头处转来转去,用手指去堵水管、玩肥皂等。而一旦过了4岁,孩子就不再这样淘气了。所以父母不必因此对他大加训斥,让他按着天性自由发展,一般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

  孩子之所以淘气,好奇心占了主要的因素。不过,若孩子因为淘气而将父母的重要物品损坏,那是因为孩子完全不懂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并非本意上要损坏。

  所以说,孩子淘气是基于自发性意志的表现。一般来说,除了好奇因素外,孩子“淘气”还有如下这些原因:

  极强的表现欲望

  有些孩子爱淘气,是因为他们的表现欲很强,喜欢引起成人的注意。但是他们对行为的控制力还不够好,所以常常做出令父母不欢迎,即在父母眼中所谓的“淘气”的行为来。比如,他可能将一个一个汽车模型用强力胶粘在一起,制成“火车”,也可能将父母心爱的大衣或外套拿出来,架成一顶露营帐篷。但他这么做,只是单纯地实验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为了让父母看到,自己是多么地厉害。

  如果在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严厉处罚,那么很可能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逆反心理

  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很强,所以,他对很多事情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越是不让看、越是不让做的事情,孩子就会偏偏越想去看去做,并由此做出“淘气”的行为。

  精力过剩

  孩子年龄不断增长,各种能力不断提高,但如果父母所能提供的活动环境和条件不能随之发生相应调整,就必将无法再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们剩余的精力无处使用,也会产生“淘气”行为。

  由此可见,孩子的淘气,并非都是坏事,它对孩子自发性的发育、成长其实是大有好处的。

  孩子过于淘气,这让父母感到头疼无比。其实,只要掌握了以下几招,教育起淘气的孩子来父母仍然可以得心应手:

  要积极引导

  允许孩子淘气,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孩子听之任之。因为,孩子缺乏对自我行为的把握能力,不能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适当的度上。所以,如果父母不加以正确引导,有些淘气的行为就会因为缺乏调教而逐渐演变成不良行为。

  比如说,孩子出于淘气把东西弄坏了。开始几次可能是好奇,想看看里面是怎么回事。但如果家长任由孩子一再地弄坏东西,孩子的行为就可能演变成破坏性行为,即有意识地进行破坏了。

  所以,父母应适当地纠正并引导孩子的淘气行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别忽略那些希望引起父母注意的孩子

  如果孩子的淘气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放下正在干的事情,去关心他,倾听他的要求,然后对他进行合情合理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告诉孩子,如果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应该采取更正确的做法,故意淘气是不对的。

  对这一类孩子,父母最好平时多花时间与孩子相处,观察其行动,倾听其心声,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遇事力求在事先打“预防针”,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对他是关心和注意的,以避免引发其淘气行为。

  抓住孩子淘气时所蕴涵的教育契机

  孩子的淘气过程,也是父母对他的最佳教育时机。例如,孩子把东西往水盆里扔,可能只是单纯出于探索目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并抓住机会教育、引导他,如和孩子一起做玩水游戏、沉浮小实验,同时告诉孩子,什么东西不怕水,什么东西怕水,怕水的东西不能放进水里等。如果父母可以这么做,那么,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需求,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求知热情和动手能力,使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学会许多新的知识。

  所以,父母应该珍惜孩子的这种求知心理,抓住时机,予以引导。一方面,要向孩子介绍新接触到的事物的简单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父母要耐心地讲道理,告诉孩子“淘气”是可以的,但不能影响成人工作或损坏东西。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使他获得新知识,形成好行为。

  别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淘气,归根到底是因为他的好奇心。如果父母因为孩子淘气就斥责或限制他,那么,他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泯灭,正在萌发的自信心也会遭到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