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教学设计
广东广雅中学    张 璇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由于初中阶段现代诗歌的学习量较少,学习要求层次较浅,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结构、意象分析等诗歌解读的一般着眼点和解读范式较为陌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体悟诗歌的抒情性特征,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了解“以美喻丑”的诗歌反讽手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写作背景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懂得从“三美”的角度赏析新格律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传达的主旨和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诗歌的抒情性导入,引出《七子之歌·澳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从而引出爱国诗人——闻一多。
曹操的《观沧海》的结句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没错,“诗言志,歌咏言”,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抒情性。这个“情”,可以是个人的“小我之情”,也可以是国家民族的“大我之情”,比如昨天我们学习的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表达的就是对20世纪30年代苦难的中国社会和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种“大我之情”往往在时代的背景下显得更为诚挚强烈,下面我们来看这首诗,请全班齐诵: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回归的热望,以及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
怎样看出来的?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我要回来!”
这种抒情方式就是“直抒胸臆”。热爱祖国、渴望回归的民族心声通过直接吟咏的方式传达出来,而显得异常强烈、真挚,不仅展露了诗人的一颗赤子之心,也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歌曲《七子之歌》。
(放歌曲《七子之歌》)
二、简介作者
引用毛泽东和朱自清对闻一多的评价,突出诗人的赤子之心。
赏析完这首诗,诗人的爱国形象跃然纸上。这个诗人是谁?
——闻一多。
(展示闻一多的资料)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位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的**,宁可倒下,不愿屈服。”最后,他因为怒斥****派,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于昆明。这位杰出的爱国战士,就是闻一多。
朱自清“他又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
同样的爱国之情,有时候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抒发,下面我们来赏析另一首代表作《死水》。
三、赏析《死水》
(1)把握主旨
通过听课文录音、朗读、展示背景资料等,引导学生思考并明确如下问题:
闻一多笔下的死水有什么特点?
——令人绝望:丑陋、死寂、混乱。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闻一多对这一潭死水的评价是怎样的?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诗人对这潭死水的态度如何?
——否定、贬斥、愤激。
死水象征着什么?
既然是这样一潭“不美”的死水,作者为什么要以它为写作对象呢?我们说读诗要“知人论世”,解读诗意,就不能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展示20年代中国社会背景资料)
1925年夏,闻一多提前结束留美生活回到祖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然而却失望地发现现实的中国并不是他想象中的“如花的祖国”,等待他的,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晦,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激情,悲愤地呼喊:“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发现》)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祺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决定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4月,特意把1925年写的《死水》拿出来发表。
请同学们结合背景资料,思考死水象征着什么?
——死水象征了20年代军阀统治下腐败混乱黑暗的中国社会。
它与作者笔下的死水有什么共同之处?
——看不到希望,毫无生气,满目疮痍,一片死寂。
(2)鉴赏手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并明确如下问题:
诗人如何描写“死水”的外表?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但远远看上去效果怎么样?
——铜:绿成翡翠      铁:绣出桃花
油腻:织出罗绮    霉菌:蒸出云霞
死水:酵成绿酒    白沫:如同珍珠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苗,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
作者为什么要选用华丽的词语以美的画面来描写死水?
——以美喻丑,丑更加触目惊心,这样能更深地表达出作者对丑恶现实的鞭挞、绝望之情,以及希望丑恶事物早日灭亡的愿望。
——这种以美喻丑的写法就是反讽手法。爱之愈深,恨之愈切;由爱而恨,恨就成了爱的最高表现形态。尽管他对“死水”已愤恨之极,但他仍一如既往地爱着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祖国,在间接抒情的形式中,跳动着的是诗人关心祖国和人民命运的一颗火热的心。
(3)拓展提升
赏析拓展诗歌《世界之王》(有删改),进一步体会反讽手法的运用。
世界之王
今天是个非凡的日子
世界之王诞生的日子
极北的冰王之王低下了身子
至南的冰棚之后绽开了笑脸
阵阵暖风自王的身边吹起
小草纷纷露出身下的沙土致敬
 
今天是个非凡的日子
世界之王诞生的日子
远东的海洋之王涂抹了容颜
遥西的河川之后染黑了秀发
道道彩虹自王的身后流出
鱼儿纷纷翻出腹间的洁白道贺
 
今天是个非凡的日子
世界之王诞生的日子
天上的风云之王张开了怀抱
地下的矿物之后贡奉了所有
条条大路自王的手边开出
森林纷纷脱下头上的翠绿喝彩
 
今天是个非凡的日子
世界之王诞生的日子
张开几座艳红的蘑菇当喜帐
射出几阵银白的雨丝当礼炮
让王走进骷髅砌成的白城堡
让王踏过鲜血凝成的红地毯
让我们振臂高呼
    人类为世界之王
——这首诗歌同样以美喻丑,“世界之王”诞生时山河惊动、风光无限的场面,其实是对人类大肆掠夺污染大自然的绝妙讽刺和一记响亮的耳光。欲显其丑,却极尽其美,这种讽喻便更深刻、更强烈。
(4)讨论探究
闻一多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在体现诗歌情感性特点的同时,他还追求诗歌的形式美。他要求新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音节押韵
绘画美——鲜明的语言色彩显示出艳丽的油画美
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死水》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呢?
——本文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但所用的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这里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罗绮”,有鲜艳照人的“云霞”。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节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四、结束语

闻一多先生认为符合“三美”主张的诗歌才是美的,这是他创作的标尺。音节匀称、词句工整的诗歌是美的,但音节错落有致、长短变化多端的诗行是不是就不美了呢?明天的课上,让我们继续品读其他风格的新诗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