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促读”活动型写作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广州市第四中学    黄小燕
【摘要】“以写促读“活动型写作,是把写作放入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用更开阔的视野去关注自身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民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笔者认为活动型写作的核心,就是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思考,并且把个性的思想展现出来,写作应该是一种来自于个体需要的自发活动,让写作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在课堂中他们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更需要通过系列有效的活动设计,构建写作的新型模式:“以写促读”,让学生阅读身边的生活,阅读名家的思想,阅读丰富的人生。本文主要论述的观点:要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活动型写作,“以写促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从而真正做到作文教学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活动型写作   以写促读   自主探究能力 写作教学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与论题提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语文教学,应该说最能够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的教学内容,便是作文教学。“我手写吾口”自清代黄遵宪先生讲出了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话,让我们清晰地明白:写作是要用笔把自己心中那些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表达出来。言为心声,只有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然而作文教学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思想幼稚化,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低,作文教学模式化,作文结构公式化,内容大众化。这些现象都大大影响了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不断慨叹:现在的学生思想没有深度,语文阅读没有积累薄弱,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
反观作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延用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方式没有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而改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课堂指导和课外指导上都没有很好地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作文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作文成为“一家体”,学生的思想与个性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与提升。
活动型写作跟随着2010年秋季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进入了语文教师的视野,于是引发了一种深入的思考。如何根据社会的需要,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这个是时代的要求;如何根据学生作为一个人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个是学生成长的需求。
活动型写作教学是把写作放入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用更开阔的视野去关注自身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民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笔者认为活动型写作的核心,就是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思考,并且把个性的思想展现出来,写作应该是一种来自于个体需要的自发活动,让写作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在课堂中他们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更需要通过系列有效的活动设计,构建写作的新型模式:“以写促读”,让学生阅读身边的生活,阅读名家的思想,阅读丰富的人生。根据以上的思考,笔者提出这样的观点:要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活动型写作,“以写促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从而真正做到作文教学的有效提升。
二、“以写促读”引导学生“阅读”社会,培养积累写作素材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学生的写作中,积累素材,学习借鉴总是第一层面的工作的落实,只有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积累一定的素材,然后才能真正将作文成为表达思想的必须。
潘新和教授曾经说:“以写作为本位,老师们也许一下子难以接受。因为在现实中读、写常常是分开进行的,似乎是两件不相干的事,读归读,写归写。而且,有时阅读是“漫无目的”的——这也是目的,有时阅读就是纯粹的消遣、放松,像鲁迅先生说的是一种“嗜好”。但语文教育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
作文教学要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在阅读的积累吸收下,才能为写作提供有效的素材。在现今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所能获取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如何让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写作来规范引导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显重要。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最高表现,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应该如何指导,才能达到高效,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以写促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在处理作文素材上,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积累,而导致作文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以写促读”的方式,开展活动型写作,进行有效作文指导,指导学生去进行相关的阅读。阅读不只包括课本,而且包括社会,包括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视野放到广阔的空间。把写作作为一个契机,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
在写作上,最好的素材是来源于生活,经过解读后高于生活。因此要让学生有积累,要让学生有话可讲,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把视觉引向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社会,让他们对社会有所认识。
在作文教学的处理上,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情感,关注社会和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关注素材的真实性,表达真实的自我情愫,让写作成为从关注个体需要开始的一种表达与交流的方式,只有这样我们的写作才能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培养他们在自主根据需要进行探究与提炼,在交流中得到思想的碰撞。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切实将语文素养落实在日常的学习中。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社会的方面,要从教师有目的的指导过渡到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操作有以下的过程:
(一)   活动型写作目标的设定:教师设定写作的教学设计,以写作作为活动的主要目的,指导学生按照相关的教学开展积累任务;
(二)   活动型写作任务的开展:起始阶段由教师指导阅读,对学生从方法及实际的应用上进行指导,让学生实践去探讨;
(三)   活动型写作成果的反馈:让学生将自己的写作的成果进行展示,可以通过作品展示、作品分享与交流的形式落实。
(四)   活动型写作培养能力的延伸: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习惯,让他们自发进行自主探究,自发关注人生,自发积累素材。
三、“以写促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提升写作思维的自主探究能力
陈佳民教授曾经非常鲜明地指出:“现在语文教学的弊端,在于注重形式多于内容,这是不正常的。”作为教师,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希望见到的是学生思想,还是见到了“新八股”式的作文,我们的作文是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思想的表达,尊重学生的个体,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千人一面”。这些总是能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美国学者克莱默认为,促使学生书面语言充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的创作,即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创作者。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活动,创设情境,进行“以写促读”的活动型写作,对于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如何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前期的积累,然后进入第二步的思考,开发其写作思维,这便显得非常重要。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Stephen D Krasken)经过实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②在高中阶段,让学生多作一些说理性的、评价性的、鉴赏性的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迅速提高与发展;③学生作文技能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方式等因素是可以并且能够教会的,但其他因素教不会。
从上可以看到,阅读对写作的作用,而我们要引导以写作为中心的阅读,是可以引导学生从以往的无目的阅读,到现在有目的阅读的提升。他在这里所提到的其他教不会的因素,其中便有学生在阅读和体会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和思考,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些是无法教会的。
我们也要关注到他所讲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可以进行的评价性、鉴赏性的写作训练对学生的促进,这个评价性、鉴赏性的写作训练对于高年级,尤其是在高二选修模块和高三备考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对于学生思维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四、活动型写作“以写促读”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在2011年高三作文备考中引入的活动型写作的设计,让学生将枯燥的高三作文备考提升到反映个人思考,训练思维的角度。我们学校的是生源3组,笔者所教的班的高考语文平均分超过了所有的A组学校。
高三作文教学活动型写作的设计
(一)设计的构想:设计相关的方向,希望学生阅读生活、阅读社会,从而达到自主思考,提升思维的品质的目的。
(二)设计的角度:本设计的写作角度,没有从惯有的写作的角度,而是更多考虑到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训练,更多从学生本身的成长需要出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去做和喜欢去做。
(三)设计的步骤:教师设定写作任务的角度(开放性)——引起学生丰富的个性化思考(多元性)——大量的活动与阅读(生活性)——落实在分享和探究活动(探究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提升
活动一:自主阅读探究(学生按照相关的要求,在假期及以后的学习过程进行阅读积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写作任务的角度
(每个月1个)
阅读内容1(文学作品)
阅读内容2(时政新闻)
阅读内容3(社会人生)
1科学精神
 
 
 
2人文修养
 
 
 
3生活批判
 
 
 
4辩证思考
 
 
 
5成长历程
 
 
 
6其他
 
 
 

活动二:合作分享探究(学生按照自己进行阅读的内容,进行分享,平均每周半个小时)
过程:小组分享——小组探究——班内分享——班内探究
说明: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就写作任务进行的阅读心得,然后通过思想的碰撞,让更多的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与提升。培养学生愿意进行行交流的习惯,在交流中加深领悟,提高认识。
活动三: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的思考,并写出相关的文章(注意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指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的思想的表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每次有针对性的活动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收获到的思想和认识,写出来,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也愿意去写。将活动型写作的精髓表现出来。
在高三教学中,教师可能会以作文的形式作为作文系列的设计主体,然而有阅读活动的以内容为主题的作文设计模式,其实更能发挥作文的优势。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的环节:
1.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培养突显写作个性的自主探究能力;
    2.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来;3、将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和写作中的想象力、思辨力和批判力结合在一起;
3.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准则;
4.努力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锻炼思维。
 
参考书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② 《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进叶圣陶》 潘新和
③ 《中美作文教学凸显五大差异》李本华 《现代教育报》2003-3
④ 《对高中写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的思考》广州市教研室谭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