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写作学习有效性问题的思考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谭健文
写作学习怎样才是有效的呢?根据现代语文教育观念,写作学习的有效性涉及两个指标,一是学生的学习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写作的需要,二是学生所具备的写作品质能否应对社会的写作需求。
目前高中生写作学习的有效程度如何?笔者所在的城市90%以上的高中生毕业后都在高等学校继续学习,高等学校的写作应是他们“未来社会写作的需求”,从高等学校的写作需求来审视当前的高中写作学习,是可以作为判断和分析当前高中写作学习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高等学校的写作主要是学术写作,高中生能否适应学术写作的基本要求?他们来到高等学校的感受如何?高校教师又是如何评价他们的写作能力?笔者在大学调查,结果是有75%以上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在高中阶段所学习到的写作与大学学术发展所需要的写作要求差距甚远,有60%以上的高校教师抱怨学生学术写作的能力差,抄袭现象比较普遍。也就是说,高校师生对高中生的写作品质不满意,当前高中写作学习不能满足高校学习需求,高中写作学习低效甚至无效。高中写作究竟学了些什么?笔者在中学调查,结果是82%的在校高中生认为自己的写作学习主要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
我们知道,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学习过程一般为教师布置作文题(这类题目多与考试题相似)——学生回忆相关的写作知识,然后调动和提取已积累的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作文的特点是:①必须按题目要求完成写作;②文字量只有800至1000字;③写作时间为50分钟左右。长期而单一地学习“按题目要求完成写作”,必然削弱了“自主选题”的能力,学生将精力都放在学习如何把握别人的命题当中,从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选择命题。审清题目的要求,保证不越雷池一步,养成不偏离题意的品质是这类写作学习的第一要义。高中三年都是在学习如何写好800~1000字的短文章,行文和构思都只能在这800~1000字内进行,所用材料和对材料的分析都是非常简短和精要,学生不需要学习和实践几千字或上万字的“大文章”写作,如果要写,就会出现大段地“摘抄”别人的文字,凑够符合要求字数交差的现象。50分钟左右的写作通常是指学生从看到作文题到完成写作的时间,这样的写作是不能上图书馆,不能上网,不能跑出课室进行观察,写作,只是提取原有积累进行按要求表达的过程。学术写作,不但需要懂得搜集材料,懂得如何获取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懂得从中探求所需的证据,懂得使用创造性、批判性研究的策略,而且要懂得实地研究、口头记述、采访、实验等研究手段,还要懂得如何运用统筹策略来组织和报告信息,如剪贴本、注释、将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组合成文字……这些,高中写作都没有学习和训练。
是什么原因造成当前高中写作学习的低效或无效?在研究国外母语教育课程标准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写作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构成部分,课程内容直接从属在课程目标的表述当中,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里学校英语课程标准11~12年级写作:写虚构的人物(别人或自己)记叙文;写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写反思性文章;写历史调查报告;写求职申请和简历;创作多媒体文本。[i]他们的写作内容是非常清晰明确。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共有6点,但都没有具体的写作内容,所以教师学校的写作教学是无序的。第二,写作观念陈旧。学校教学一直把写作看作为“写文章”,教学是以训练学生“写”或“制作”出“好文章”为目的,学习中关注的是写的结果,即“好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衡量“好文章”的标准往往是一般通用文章的指标,当前很多学校甚至将高考评分标准作为“好文章”的标准。第三,由于写作是“好文章”的“制作的结果”,学生写作过程都在“冥想”中度过,教师普遍感到写作不可“教”,不好“教”,于是放弃了写作教学的进一步研究,学生学习常处在“散漫”的状态。这是写作学习低效或无效的第三个原因。第四,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参加高考,高利害的选拔迫使师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应试作文,以致发展到用三年的时间来学习训练!
要实现高中写作的有效学习,必须在写作观念、写作内容、写作过程上重新考虑。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实验教科书2010年修订版提出“活动型写作”。
“活动型写作”是单元的学习内容,它与其他三个阅读单元构成了模块学习内容,占模块学习时间1/4。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中思维强度要求最高的一种语文能力,高中语文应更多的着力于写作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水平。长期以来,高中语文写作学习时间偏少,写作用时少,写作过程短。“活动型写作”设计用1/4的模块学习时间来加强写作,为有效的写作学习提供了时间保障。
“活动型写作”不再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一道道作文题,而是在具有生活化情景的“主题”活动下开展写作。写作内容指课程目标,写作活动要取得与课程目标相符的活动经历,例如,在“走近经济”的写作中就要进行各类的社会调查,要完成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社会评论等单篇或系列文章,要学习和运用各种的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每一主题活动分成“选择与组织”、“搜集与获取”、“分析与研究”、“作文与修改”“交流与评价”五个环节。这样的写作,可教可学,打破了教师无法掌控写作过程的弊端,每一个写作的环节,都伴随有相应的写作思维方法和策略运用,为有效写作学习提供了策略的保证。
“活动型写作”表达了写作是“人认知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的观念,同时强调写作要以特定的角色,面对特定的对象,为达成特定的目的,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交流。写作不但是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更是学习者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写作中所完成的文本,要被更多人的阅读,教师要为学生在文本中提出的问题创设被关注、采纳,或者引起某些调整、协调的平台。这些意义化、价值化的活动价值,强化学习者写作内在的自主需要,促进了人格的养成。
 
[1]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