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复习时事热点专题

(注意:前5个是本年度的重点。)

···〈Ⅰ〉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一)时政背景:

1200510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把握十五计划的成就(十大关键词概括):

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前行;宏观调控:促使中国经济既快又好发展;免征农业税:皇粮国税成历史;改革攻坚: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就业:民生之本;构建公共卫生框架:把人民身体健康置于首位;安全生产:人民群众的生命至上;修宪:中国加快立法步伐;构建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入世:让世界感受中国。

3十一五规划的六大战略重点、主要任务(冒号后面的是主要任务):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市群的带动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4)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5)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六个必须:

必须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7)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采取五大措施。

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高度重视原始性创新,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推进集成创新,促进重要产业跨越式发展;努力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8)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别要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

(二)考点(知识链接):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⑶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⑸社会主义的本质;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⑼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⑽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⑾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⑿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⒁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人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⒂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为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和前景。

(三)启示:

1)构建和谐社会:

①人与自然和谐;②人与人和谐(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正确处理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等);③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三个代表”的统一整体);④统筹国内国外关系(对外开放是鲜明特点);⑤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涵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贯彻科学发展观:

①保护家园;②发展循环经济;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坚持以人为本;⑤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3)坚持以人为本:

①保护消费者权益;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③保护受教育者的权利;④文化道德建设(未成年人保护、**、**、网络问题等);⑤法制建设(宪法、法律维护经济秩序规范经济行为(具体内容)等。

 

···〈Ⅱ〉弘扬民族精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一)背景:

1)胡锦涛讲话中的民族精神(具体体现):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志愿者精神等等。

29月中小学“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日”。

320059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战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质,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例:阅读材料(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火眼金睛:请从材料中选出体现民族精神的词语,看看谁选的多。

2)博闻强记:你会唱国歌吗?它的词曲作者分别是谁?

3)知古晓今: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请举1~2例说明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有哪些?列举代表任务和事迹?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

4)动情明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各种纪念和教育活动中,你最受触动的内容是什么?对抗战精神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参考答案:1)自尊、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团结、不畏强暴、百折不挠、自强、开拓创新、创新、坚持正义、奉献精神等等。

2)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词曲作者分别是田汉和聂耳。

3)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延安精神的代表任务之一是张思德。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民族精神有: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载人航天精神的代表任务之一是杨利伟。

4)(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4)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的目的。

我们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牢记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表现出的显著特点。

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战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质,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6)“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考点:

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⑵提高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⑶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⑸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⑹树立艰苦奋斗精神;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⑻回顾历史,肩负重任和使命;⑼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⑽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⑾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三)启示:

1)民族精神:①民族精神的内容、核心、主要表现形式;②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民族精神的作用);③如何弘扬民族精神?④如何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⑤结合民族精神某一具体内容,谈谈青少年应向其学习什么?⑥“红色旅游”。[补充: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于2005223日正式颁布实施。(A)发展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等。(B)发展红色旅游是“三位一体”的重大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

2)纪念抗战: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抗战胜利给我们的启示();③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④当代青少年的责任等。

 

···〈Ⅲ〉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神六”发射成功···

(一)背景:

1200563日,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50周年“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院士座谈会召开,胡锦涛讲话。

2200510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航天员:费俊龙、聂胜海)。

20051126日,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3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A)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精神,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B)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3200619日至11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叶笃正、吴孟超二人获奖)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他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考点链接:

⑴科教兴国战略及其法律保障;⑶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⑶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⑸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⑹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⑺创新是灵魂、标志;⑻创新的希望在年轻人,青少年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精神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⑽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⑿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三)启示:

1)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原因。

2)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意义。

3)“神六”发射成功说明了什么?对青少年有何启示?

[答:(a)“神六”发射成功,①说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显著增强,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②说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③说明了我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④说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做出的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正确性;⑤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⑥说明了我国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果;⑦再次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⑧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等。

(b)对我们的启示:①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精神;学习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②我们青少年应肩负起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应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和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意义。

5)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

6)青少年立志成才。

7)青少年如何学习航天英雄,肩负重要使命?

8)如何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③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具体行动: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自己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向获奖的科学家学习科学精神等。)

8)请结合国际竞争的知识谈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意义。

[答: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②“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表明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利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Ⅳ〉反“**”,促统一···

`(一)背景:

1)《反**法》颁布实施。

22005426日至53日,中国**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进行“和平之旅”;

     200555日至13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来大陆从事“搭桥之旅”;

     200576日至13日,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来大陆进行“民族之旅”。

3胡锦涛提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4)陈水扁的所作所为。

5)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

纪念台湾光复,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励两岸同胞团结一心,坚决反对“**”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两岸和平稳定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分裂活动是当前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最大障碍。反对和遏制“**”分裂势力及其轰动,仍然是两岸同胞当前的首要任务。

6)两台办发表声明谴责陈水扁“废统”。2006228日,中共中央台湾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授权就陈水扁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发表声明。

(二)考点链接:

⑴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⑵当代青少年的崇高使命;⑶回顾历史,面对重任;⑷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反**法》的制定);⑸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

(三)启示:

1)“**”的所作所为及其实质。

2)我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祖国的完全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公民的神圣职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3)你认为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因为实行“一国两制”,既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有利于台湾的稳定与繁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更是符合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或回答大家已经抄了的答案)]

4)我国政府解决两岸统一问题的原则、方针和立场。

5)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学生能做点什么?

[我们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敢于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论和行为做斗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

6)我国政府应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①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努力,尽量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③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④发展是硬道理,要紧紧抓住发展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⑤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争取早日实现统一。]

7)《反**法》的重要意义。

8)连战、宋楚瑜等大陆之行的现实意义。(从有利于推进两岸的交流合作、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顺应两岸人民的意愿和历史的潮流、有利于两岸的和平稳定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于和伟大复兴等方面去考虑作答)

 

···〈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背景:

1)《十一五规划》中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从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的高度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互动,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支撑。)

2200512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2006221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内涵(基本特征、目标和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是单纯搞新农村经济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好的几个重点方面: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二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5)解决“三农”问题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

6200512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于19586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11日起废止。

7)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政策。

(二)考点链接:

⑴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⑶走共同富裕之路;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⑸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⑹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⑺党的基本路线;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性质和宗旨;⑼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三)启示: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②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答: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需要。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或: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建议)?

[答:①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的方针政策;②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让科学技术成为农民增收的决定因素;③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④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⑤搞活农产品流通,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⑦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

4)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与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主要是指物质层面,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指精神文明,而管理民主则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5个方面要求构成新农村新气象,是有机统一体。生产发展就抓住了重点和关键;生活宽裕是目标,通过生产发展来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新农村的标志,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力量;管理民主是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5方面要求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全面建设。]

5)某个县、乡(镇)、村(居委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做法是怎样体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等知识点的?

6)对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有何建议?(联系(3))

7)对农民增收有什么好主意?

[参考:①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要努力扩大农民就业。②要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既要发展精细农业、精品养殖业,又要拓展和培育生物能源、生态、旅游、休闲等农业的多种功能,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③要拓展农业内部的增收空间。应当壮大县域经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④要广辟农村外部的增收渠道。农民外出打工是当前和今后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必须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搞好就业服务。⑤要完善和强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8)为什么非常关注农民工问题?

[参考:①农民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面临着收入增长缓慢、子女上学难、“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问题。②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农民工的经济、政治以及受教育等合法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③国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利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④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等等。

9)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准备?

 

···〈Ⅶ〉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背景:

1)**报告指示:“发展要有新思路。”十六届三中全会从“五个统筹”层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

2)党的**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32005627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二)考点链接:

⑴诚实信用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德基础。⑵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的原则。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法律的维护和保障。⑷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⑸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⑹党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⑺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⑻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贯通的。⑼以人为本,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也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历史;⑿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人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⒂正确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为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和前景;⒅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三)启示: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需;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社会公正与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团结的需要;是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等等。(或:(1)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3)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4)这是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5)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3)就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谈谈你的看法

[答: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②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③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⑦解决好“三农”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扶持弱势群体、逐步消除城乡差别,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4)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简述其理由。

[答:A:最根本的是坚持经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B:这是因为: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⑤社会主义初级要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5)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6)我国还存在着哪些不和谐的因素?(至少说出三个方面)

[答:(1) 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2) 城乡差距仍在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3) 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 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5) 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6) 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力多,城镇就业压力大,就业矛盾突出。(7) 人口增长速度快,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等等]

7)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哪些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请为消除这些不和谐的现象献计献策。

[答:(1)①一些人诚信缺失,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②社会风气颓废,各种**行为泛滥。③道德素质不高,精神空虚,封建迷信活动屡见不鲜。④法制观念淡漠,违法犯罪现象普遍存在。⑤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部门腐败和行业腐败依然存在。

(2)面对上述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我们必须: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国家;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③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使全体人民懂得依法律已;⑤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8)列举三个事例,说明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1)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2)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我国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4)我国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保持社会的稳定。(5)我国正在花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城镇“低保”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9)青少年学生怎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答:(1)要树立崇高理想,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2)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本领。(3)要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自觉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4)坚决同一切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作斗争。]

10)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①减免农业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②搞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坚持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⑤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等。

11)为什么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发展先进文化,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本质要求。③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3)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讲“全面”、“协调”、“可持续”,本身都不是目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因此,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同志反复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要扭住不放。

1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5)不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五个统筹”,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不能眼里只盯着GDP,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Ⅷ〉建设节约型社会···

(一)背景:

温家宝总理在2005630日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75日,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在国务院的号召和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悄然兴起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潮。

(二)考点链接:

⑴建立节约型社会体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⑵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节约资源立法,在全社会形成节约为荣的氛围。⑶国家倡导节约,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党的性质和宗旨。⑷公民履行节约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⑸可持续发展战略。⑹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创新。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⑻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启示:

1)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需。等等。

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参考: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律,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这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确保经济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3)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社会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

大力推进能源节约;深入开展节约用水;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

6)请你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7)国家和公民(青少年自身)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些什么?

 

···〈Ⅸ〉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背景:

1200510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2200619日至11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

3200629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字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体部署和遵循的原则等。

(二)考点链接: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⑵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⑶创新的重要意义。⑷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⑸改革和开放(科技体制的改革、教育的改革等,对外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等)。⑹在创新上国家和公民个人需要怎样做(提合理化建议)?⑺可持续发展。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⑼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⑽科学发展观。等等。

 

···〈Ⅹ〉中部崛起战略···

(一)背景:

1)中部崛起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2)中部崛起战略主要是指进一步推进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6省的可持续发展。

(二)考点链接:

⑴促进中部崛起,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的整体战略部署。⑵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共同富裕的要求。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⑷可持续发展。⑸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等。

(三)启示:

1)中部崛起的实质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答:①实质是要加快发展,缩小同东西部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②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体现;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2)中部崛起的意义。

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及民族团结,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3)要实现中部崛起,我国应该怎样做?(或:你认为我们湖南怎样才能崛起?)

答:①发挥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②积极引进外资,学习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③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教育投入,重视人才的培养;④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⑤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⑥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

4)你准备为中部的崛起做些什么?

答:①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②树立崇高理想,肩负历史使命,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③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部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