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网络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应用
2007-07-31  来源:芜湖电教馆

摘要:多媒体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把多媒体网络与建构主义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必能促进教学改革。本文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再现情境,探求明理;扩大信息,指导行为;课堂小结,课外延伸等几方面来阐述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多媒体网络在其中的特有的作用,力求开创出思品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思品教学新模式  有机结合  多媒体网络  建构主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探索研究如何建构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老师或同学),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媒体是学生认知的工具,既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途径。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于形式儿童智力和道德推理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环境对有效形成意义建构的作用。那么,多媒体计算机所具有的优势:能提供图光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建构起知识库、信息库,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多媒体计算机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
  所以,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如何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建构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建造学习者积极参与性环境,能有效“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成为大家研究的新课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探索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倾向,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强烈向往的心情,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土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多媒体情境,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生动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为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创造环境。例如《谁勇敢》这课,上课开始,老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演示两个动态画面:一是几个小朋友冒雨冲进操场玩的情境;二是解放军英勇杀敌的场面。前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后者是学生从电视、电影中看到的。这情境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老师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哪幅图上的人物行为是勇敢的?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老师并不急于讲出答案,而是自然地引出课题:《谁勇敢》。接着老师让学生联系刚才的画面和课题,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认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参与性功能,创设了与本课教学目标相关的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二、再现情境,探求明理.
  “明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学生发挥主体认知作用,通过感知和分析具体、形象的材料,逐步形成抽象的概念和观点。它是学生 以已有的道德认识为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借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发挥自己的主体探求精神,来建构新的道德认识过程;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我们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创设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情景,用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把对有关的道德观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以求明理深透。例如《草原英雄小姐妹》一课,在学文明理中,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制作有关的动画,把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和暴风雨作斗争的动人情景,再现学生眼前。老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面对暴风雨的袭击,小姐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使学生形象感知两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不怕生命危险的英雄行为。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她们为什么能这样做呢?如果两姐妹不保护羊群,后果会怎样?从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爱护公共财物的重要性。整个环节,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又离不开老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
  三、扩大信息,深化观点
  对事物的思维认识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对事物的认识才深刻。学生学文明理后,还需从多方面强化观点,才能提高道德认识。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听故事到学守则、学身边的榜样,从而达到深化观点 的目的,但这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土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我们要精心地设计信息库,引导学生 通过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又通过生生交互,多个渠道扩大信息,以达到提高道德认识的目的。例如《谁勇敢》这课,我们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了既可以供老师上课使用,又能供学生学习的资料库:有地区发生水灾时,解放军抗洪救灾的动人场面;  学生在运动会上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敢行为;看到同学有困难,主动想办法排除困难帮助同学的勇敢表现等。也提供与教学观点相一致的有关守则、行为规范、格言等,让学生通过人机交 互,生生交互学习、讨论,加深学生对“真正勇敢”的理解。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观点和道德运用于指导行为实践,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因而,“导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储备的多样化、丰富性,精心设计题库。根据不同的课例,设计不同的导行训练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去完成练习,进行正确的行为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还可以调节学习的建设。例如《熊哥熊弟种玉米》这题,老师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判断题库(摘苹果游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练习,不仅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巩固知识,而且体现了分层的教学原则,让优生吃得饱,中下生吃得消,人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所谓小结,是让学生对该课所学的道德认识再次重现、强化;所谓延伸,就是在课外活动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通过多媒体网络,结合课例的道德观点,创设与道德观点相关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把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例如《宝贵的一分钟》一课,老师利用多媒体设计时光老人和同学进行谈话, 使学生牢记时间的宝贵,做个守时的孩子。老师因势利导,进行课外延伸,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命中珍惜时间,并收集好调查的材料,下星期举行一个“宝贵一分钟”中队主题会,一起去探讨时间对于我们是何等宝贵。实践证明,由于课堂教学发挥了多媒体网络的优势,把它作为学生认知工具,便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建构主义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整个教学过程符合“知、情、意、行”统一的发展规律,成为德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