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评价具有激励、导向、调整、反思、选拔、诊断等多种功能,本文中把突出激励功能的评价称为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在艺术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从而点亮孩子心中的艺术之光。本文结合小学艺术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在运用激励性评价学生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 艺术学习 激励性评价 实践探索

 提到学生评价,以往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考试和分数,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理解和探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认识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纲要》)。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孩子们座谈我了解到: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身心快速成长的时候,得到认同、享受成功对他们积极学习兴趣与态度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我在小学的艺术教学中提出了日常教学评价的一条新思路:如何利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促进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即激励性评价的合理运用探索。

“激励性评价”绝不仅是一个新名词,凡是心理健康的人都有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成果能够得到他人肯定、享受成功的良好愿望,儿童尤其如此。有老师问我:“我班的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艺(美)术课呢?”“我班的很多学生对艺(美)术学习的兴趣是那么的浓,到底是什么这样吸引他们?”我的体会是:首先是新的《艺术课程标准》带来的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以关注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和成长需要为其显著特点);第二是教材内容及以人文素养形成为单元主题的编排结构,更适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第三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评价方式的转变,注意采用赏识、鼓励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评价他人的每一次艺(美)术活动,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说起美术评价,人们一直比较注重对学生美术作品(结果)的评价研究,而往往忽略过程中学生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教师是应只关心画(作品)的质量,还是应同样地关心一个儿童创造一幅画的心理变化(过程)呢?我在这几年的艺术教学中对此进行了重点的探索和尝试,下面谈谈我在小学艺(美)术教学中尝试激励性评价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            鼓励用心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美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审美个性,就是要鼓励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在低年级艺术教材中,有很多中外名家的、民族民间的、古代现代的以及儿童们自己的优秀艺(美)术作品,需要让学生去体会、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学好艺术的健康动机和强烈的兴趣。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的体会是: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让学生进行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三年级的影子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欣赏西班牙画家马蒂斯的剪纸作品时,我仅仅对马蒂斯其人及其常用的艺术创作手法进行了三言两语的介绍,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怎么表现的?形象、色彩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怕“说错”,对于学生奇思妙想的“答案”,我与他们一道他去寻找其合理性,因此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变异的造型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放飞心情的愉悦;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蓝色的大海蕴育了丰富的生命;有的则感到马车的白色窗帘上的红色花朵,就是车中人被刺客击中后喷涌而出的鲜血……可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考去体会、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激发和保护学生艺(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            鼓励自我体验,培养参与意识

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进行接触感悟和多次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艺(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切入的工艺制作课里,学生带来的材料可以说丰富多彩,如在四年级第一单元课题二《一粒种子》的学习中,学生带来了各不相同的种子,甚至还有树叶、种子图片等,作底的纸也软硬不一,用来粘贴的胶水也有干有稀,于是我先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种子粘贴作品的美感,体会到它们构图要饱满、形象要简洁的特点之后,我要求学生不能去复制范画样本。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对材料(带来的各种植物种子和卡纸、乳胶等)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究,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

在三年级的感受、体验吹塑版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是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要表现的对象的形态特征,如《我给老师画张像》教学中我亲自给学生当模特儿,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入手,重点刻画五官的特点,画出自己的感受,画得不像没关系,同学们就放下了“思想包袱”大胆地画起来了,有的同学还边画边说:我要把王老师的鼻子画高点,让他帅一点;王老师是“画家”,我要把他的眼睛画大点,让它更有神;不,王老师上课很幽默,我要把他的脸画得圆圆的,象相声演员一样……这样的课堂实在是太有趣了。《傲霜的菊花》、《勇敢的梅花》这两教学时,我分别选取了在它们盛开的时节,将学生带到校园的花台前,近距离地观察它们的形和色,并让孩子们在秋风和刺骨霜冻中去感受这两种花的品格,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观察,画的时候又不要拘泥于它们的自然形态,不以象不象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出来的作品比对着范画临摹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更快而且准确。在自由剪纸创作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通过录像、图片、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剪纸图案造型十分丰富、生动。

三、             鼓励艺术表现,引导艺术创造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因此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让自己的画面更加完美,这样做,同学们逐渐地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了,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艺术表现的空间和氛围。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有赞赏的目光和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心灵、交朋友。把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教学我爱我家这一单元中的以“欢迎朋友到我家”为主题创作一幅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家里认真观察,看看能发现那一处最能代表自己家的美。上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做了一个点线面装饰游戏,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自家的客厅美;有的说自己的小天地最美;有的说自家的阳台上有很多漂亮的盆花,很美;有的认为自己家的屋顶花园很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的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四、             鼓励面对挫折,大胆追求成功

要发扬评价的激励功能,并不是就只能用表扬的方式,要敢于对学生说不。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喜欢听表扬的,一批评心理就脆弱得很,时常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我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错在我们成人。有的人片面地理解为激励性评价就是孩子怎样做都是对的,一好到底,从没有人给他严肃认真的提出过不对或不应该的地方,这样的观念一次次强化,他能不出现那样的结果吗?艺术教学也同样如此,引导学生面对失败与挫折,从而走向成功,同样是激励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曾发表过的我在三年级教学中发生的一个《我要得优》的故事,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把一张他认为不能接受的评价等级的作业,一步一步地在肯定成功的同时又指出它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建议,最后终于把一张较差的作业变成了优的作业,通过这件事以后,田野同学自己对我说:“王老师,我不怕你给我找缺点了,只有不断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最后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五、            鼓励比自己,发展个性

为什么要比自己呢?这就涉及到了评价标准问题,全班是否只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是大家在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又难以恰当处理的评价问题。在艺术课程标准文本中有着明确的表述:综合艺术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学科,艺术学科的评价应把对人性的关怀放在评价诸因素的首要位置上,充分利用教学评价所具有的积极调节和控制功能,进一步激励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热情,能使他们在学习中充满成功感和喜悦感。于是,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艺术学科的评价是多标准的。既可以通过横向的比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建立自信;也可以通过孩子个体纵向的发展,让其认识到自己的进步,重塑学习的信心和奋起直追的勇气,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学习氛围,比什么都重要。

这里,我们来听一听一个小学二年级孩子的心声吧。

老师,您为什么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的同学呢?虽然我有时上课爱做小动作,作业做得慢,我有许多缺点,但是,我身上还是有些闪光点的,您没有发现吗?老师您一定不会忘记我的笛声吧!刚开始学吹的一年里,我的水平很糟糕,我每天一有空就练习,我发现自己渐渐在进步,终于有一天,美妙的音乐从笛孔中飘了出来,我成功啦!我不但会吹老师教过的曲子,也会吹老师没有教过的曲子了,同学们惊讶地问我:“你怎么会吹那么多曲子?”我说:“因为我多练,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所以就有了信心,就熟能生巧了。”我现在的水平在班中是数一数二的,我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

              ――摘自《新课程与评价改革》第59页

作为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都能意识到,发现一个人的闪光点是多么的重要,它让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个孩子起初学习吹笠笛的一年里不也是很笨吗?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懂得了与自己的昨天比较,发现了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我们为什么老是习惯于用唯一的标准来作整齐划一的定量评价呢?尤其是在艺术学习中,更应该尝试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学习过程中自己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去追求个性成功。

激励性评价它往往就是一句激励性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拍拍肩,但是,它的力量丝毫不逊色一个小星星或一个卡通娃娃,并且更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可见在艺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点亮孩子心中的艺术之光。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与评价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 教育科学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文件

《艺术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美)科汉 盖纳著 尹少淳译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

《对美术教学的建议》(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 郭小平 翟灿 熊蕾译 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