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开通
博客名称 :
博客昵称 :
自我介绍 :100字以内

信息标题
没有提示信息
用户登录
登录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Cookie :

页面设置

正文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醉翁之意

2012-01-02 18:01:46
分类:学习吧

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北京市教委日前透露,昌平区已被确定为本市试点区,区内中小学、中职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高校大学语文及中文、播音主持、影视话剧表演、师范类等专业相关课程中也需训练和考核学生诵读和书写技能。此外,试点区中小学还将开发开设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专门课程。(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北京市教委日前透露,昌平区已被确定为本市试点区,区内中小学、中职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高校大学语文及中文、播音主持、影视话剧表演、师范类等专业相关课程中也需训练和考核学生诵读和书写技能。此外,试点区中小学还将开发开设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专门课程。(8月2日北京日报) 这条消息,引来很多媒体关注。大家纷纷评论这又是类似此前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舞的形式主义;而且,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考核来说,教育部的这种安排,涉嫌侵犯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刚刚颁发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相违背。 我觉得,教育部门此番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与此前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舞的“用意”是一样的。他们的“真实用意”,或不是其标榜的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艺术素质,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这一项目背后的“经费”与利益。 所有论者可能忽视了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如下信息——教育部、国家语委计划用三至四年的时间,筹建“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将涵盖中国传统经典诗文以及24节气等传统知识,这一次的试点的教学成果也将被收入其中。资源库中每一篇诗文都将邀请名家讲解、朗读、吟诵,并邀请书法家书写,学生及公众可免费下载共82日北京日报)

 

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北京市教委日前透露,昌平区已被确定为本市试点区,区内中小学、中职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高校大学语文及中文、播音主持、影视话剧表演、师范类等专业相关课程中也需训练和考核学生诵读和书写技能。此外,试点区中小学还将开发开设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专门课程。(8月2日北京日报) 这条消息,引来很多媒体关注。大家纷纷评论这又是类似此前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舞的形式主义;而且,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考核来说,教育部的这种安排,涉嫌侵犯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刚刚颁发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相违背。 我觉得,教育部门此番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与此前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舞的“用意”是一样的。他们的“真实用意”,或不是其标榜的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艺术素质,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这一项目背后的“经费”与利益。 所有论者可能忽视了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如下信息——教育部、国家语委计划用三至四年的时间,筹建“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将涵盖中国传统经典诗文以及24节气等传统知识,这一次的试点的教学成果也将被收入其中。资源库中每一篇诗文都将邀请名家讲解、朗读、吟诵,并邀请书法家书写,学生及公众可免费下载共

这条消息,引来很多媒体关注。大家纷纷评论这又是类似此前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舞的形式主义;而且,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考核来说,教育部的这种安排,涉嫌侵犯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刚刚颁发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相违背。

 

我觉得,教育部门此番开展开发和社会服务。很显然,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只有两方面,一是作为举办者,保障公办学校的教育投入;二是作为监管者,监督各学校依法办学,同时保障贫困家庭孩子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具体的办学权、教育权,不属于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不能越权干涉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活动。政府部门动辄发文要求学校做什么,这是《教育规划纲要》所不允许的。 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刚刚颁布之际,“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出台,这告诉我们,教育的改革思想,还没有真正入脑,传统的教育管理思维和方式还根植于有关部门的脑海,在现实教育中进一步发酵。要让教育改革思想入脑,需要审视每一项教育决策是否符合改革理念、改革方向。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与此前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舞的“用意”是一样的。他们的“真实用意”,或不是其标榜的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艺术素质,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这一项目背后的“经费”与利益。

 

开发和社会服务。很显然,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只有两方面,一是作为举办者,保障公办学校的教育投入;二是作为监管者,监督各学校依法办学,同时保障贫困家庭孩子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具体的办学权、教育权,不属于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不能越权干涉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活动。政府部门动辄发文要求学校做什么,这是《教育规划纲要》所不允许的。 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刚刚颁布之际,“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出台,这告诉我们,教育的改革思想,还没有真正入脑,传统的教育管理思维和方式还根植于有关部门的脑海,在现实教育中进一步发酵。要让教育改革思想入脑,需要审视每一项教育决策是否符合改革理念、改革方向。

所有论者可能忽视了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如下信息——教育部、国家语委计划用三至四年的时间,筹建开发和社会服务。很显然,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只有两方面,一是作为举办者,保障公办学校的教育投入;二是作为监管者,监督各学校依法办学,同时保障贫困家庭孩子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具体的办学权、教育权,不属于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不能越权干涉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活动。政府部门动辄发文要求学校做什么,这是《教育规划纲要》所不允许的。 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刚刚颁布之际,“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出台,这告诉我们,教育的改革思想,还没有真正入脑,传统的教育管理思维和方式还根植于有关部门的脑海,在现实教育中进一步发酵。要让教育改革思想入脑,需要审视每一项教育决策是否符合改革理念、改革方向。 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将涵盖中国传统经典诗文以及24节气等传统知识,这一次的试点的教学成果也将被收入其中。资源库中每一篇诗文都将邀请名家讲解、朗读、吟诵,并邀请书法家书写,学生及公众可免费下载共享资源。学生及公众免费下载资源,当然不错,可是,建立“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可不是免费的,这笔费用从何而来?将由谁来筹建?经费使用谁来监督?

享资源。学生及公众免费下载资源,当然不错,可是,建立“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可不是免费的,这笔费用从何而来?将由谁来筹建?经费使用谁来监督? 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我曾谈到,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当初是怎样“出笼”的。据“内幕消息”,这就是教育部门是想办法去弄一笔钱,所以想出了这些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的“项目”,能把钱弄来就好,至于这个项目有什么效果,能否持续开展,本来就没有想过。所以,这些热热闹闹的项目,现在已经冷清,是在意料之中的。教育部门也压根不会在意的。由于基本教育环境未变,基本教育思路未变,“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极有可能步其后尘。 要减少这种自上而下而由行政部门安排的教育活动,在笔者看来,首先,必须改革现在的“项目申请”教育拨款方式,“项目申请”貌似可以把钱用到点子上,但却增加了权力寻租以及申请项目的巧立名目,近年来越演越烈的“跑部钱进”和各种令公众大呼意外的教育项目,大多拜这种拨款方式所赐。另外,“项目申请”制往往特别重视立项,而不重视项目开展的实际效果,所以,也就有不少教育项目的轰轰烈烈开场,最终黯然收尾。 其次,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

 

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我曾谈到,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当初是怎样“出笼”的。据内幕消息,这就是教育部门是想办法去弄一笔钱,所以想出了这些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的项目,能把钱弄来就好,至于这个项目有什么效果,能否持续开展,本来就没有想过。所以,这些热热闹闹的项目,现在已经冷清,是在意料之中的。教育部门也压根不会在意的。由于基本教育环境未变,基本教育思路未变,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北京市教委日前透露,昌平区已被确定为本市试点区,区内中小学、中职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高校大学语文及中文、播音主持、影视话剧表演、师范类等专业相关课程中也需训练和考核学生诵读和书写技能。此外,试点区中小学还将开发开设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专门课程。(8月2日北京日报) 这条消息,引来很多媒体关注。大家纷纷评论这又是类似此前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舞的形式主义;而且,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考核来说,教育部的这种安排,涉嫌侵犯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刚刚颁发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相违背。 我觉得,教育部门此番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与此前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舞的“用意”是一样的。他们的“真实用意”,或不是其标榜的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艺术素质,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这一项目背后的“经费”与利益。 所有论者可能忽视了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如下信息——教育部、国家语委计划用三至四年的时间,筹建“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将涵盖中国传统经典诗文以及24节气等传统知识,这一次的试点的教学成果也将被收入其中。资源库中每一篇诗文都将邀请名家讲解、朗读、吟诵,并邀请书法家书写,学生及公众可免费下载共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极有可能步其后尘。

享资源。学生及公众免费下载资源,当然不错,可是,建立“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可不是免费的,这笔费用从何而来?将由谁来筹建?经费使用谁来监督? 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我曾谈到,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当初是怎样“出笼”的。据“内幕消息”,这就是教育部门是想办法去弄一笔钱,所以想出了这些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的“项目”,能把钱弄来就好,至于这个项目有什么效果,能否持续开展,本来就没有想过。所以,这些热热闹闹的项目,现在已经冷清,是在意料之中的。教育部门也压根不会在意的。由于基本教育环境未变,基本教育思路未变,“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极有可能步其后尘。 要减少这种自上而下而由行政部门安排的教育活动,在笔者看来,首先,必须改革现在的“项目申请”教育拨款方式,“项目申请”貌似可以把钱用到点子上,但却增加了权力寻租以及申请项目的巧立名目,近年来越演越烈的“跑部钱进”和各种令公众大呼意外的教育项目,大多拜这种拨款方式所赐。另外,“项目申请”制往往特别重视立项,而不重视项目开展的实际效果,所以,也就有不少教育项目的轰轰烈烈开场,最终黯然收尾。 其次,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

 

要减少这种自上而下而由行政部门安排的教育活动,在笔者看来,首先,必须改革现在的“项目申请”教育拨款方式,“项目申请”貌似可以把钱用到点子上,但却增加了权力寻租以及申请项目的巧立名目,近年来越演越烈的“跑部钱进”和各种令公众大呼意外的教育项目,大多拜这种拨款方式所赐。另外,“项目申请”制往往特别重视立项,而不重视项目开展的实际效果,所以,也就有不少教育项目的轰轰烈烈开场,最终黯然收尾。

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北京市教委日前透露,昌平区已被确定为本市试点区,区内中小学、中职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高校大学语文及中文、播音主持、影视话剧表演、师范类等专业相关课程中也需训练和考核学生诵读和书写技能。此外,试点区中小学还将开发开设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专门课程。(8月2日北京日报) 这条消息,引来很多媒体关注。大家纷纷评论这又是类似此前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舞的形式主义;而且,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考核来说,教育部的这种安排,涉嫌侵犯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刚刚颁发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相违背。 我觉得,教育部门此番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与此前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舞的“用意”是一样的。他们的“真实用意”,或不是其标榜的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艺术素质,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这一项目背后的“经费”与利益。 所有论者可能忽视了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如下信息——教育部、国家语委计划用三至四年的时间,筹建“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将涵盖中国传统经典诗文以及24节气等传统知识,这一次的试点的教学成果也将被收入其中。资源库中每一篇诗文都将邀请名家讲解、朗读、吟诵,并邀请书法家书写,学生及公众可免费下载共

 

其次,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享资源。学生及公众免费下载资源,当然不错,可是,建立“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可不是免费的,这笔费用从何而来?将由谁来筹建?经费使用谁来监督? 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我曾谈到,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当初是怎样“出笼”的。据“内幕消息”,这就是教育部门是想办法去弄一笔钱,所以想出了这些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的“项目”,能把钱弄来就好,至于这个项目有什么效果,能否持续开展,本来就没有想过。所以,这些热热闹闹的项目,现在已经冷清,是在意料之中的。教育部门也压根不会在意的。由于基本教育环境未变,基本教育思路未变,“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极有可能步其后尘。 要减少这种自上而下而由行政部门安排的教育活动,在笔者看来,首先,必须改革现在的“项目申请”教育拨款方式,“项目申请”貌似可以把钱用到点子上,但却增加了权力寻租以及申请项目的巧立名目,近年来越演越烈的“跑部钱进”和各种令公众大呼意外的教育项目,大多拜这种拨款方式所赐。另外,“项目申请”制往往特别重视立项,而不重视项目开展的实际效果,所以,也就有不少教育项目的轰轰烈烈开场,最终黯然收尾。 其次,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很显然,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只有两方面,一是作为举办者,保障公办学校的教育投入;二是作为监管者,监督各学校依法办学,同时保障贫困家庭孩子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具体的办学权、教育权,不属于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不能越权干涉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活动。政府部门动辄发文要求学校做什么,这是《教育规划纲要》所不允许的。

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北京市教委日前透露,昌平区已被确定为本市试点区,区内中小学、中职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高校大学语文及中文、播音主持、影视话剧表演、师范类等专业相关课程中也需训练和考核学生诵读和书写技能。此外,试点区中小学还将开发开设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专门课程。(8月2日北京日报) 这条消息,引来很多媒体关注。大家纷纷评论这又是类似此前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舞的形式主义;而且,从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考核来说,教育部的这种安排,涉嫌侵犯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刚刚颁发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相违背。 我觉得,教育部门此番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与此前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舞的“用意”是一样的。他们的“真实用意”,或不是其标榜的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艺术素质,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这一项目背后的“经费”与利益。 所有论者可能忽视了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如下信息——教育部、国家语委计划用三至四年的时间,筹建“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将涵盖中国传统经典诗文以及24节气等传统知识,这一次的试点的教学成果也将被收入其中。资源库中每一篇诗文都将邀请名家讲解、朗读、吟诵,并邀请书法家书写,学生及公众可免费下载。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刚刚颁布之际,享资源。学生及公众免费下载资源,当然不错,可是,建立“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可不是免费的,这笔费用从何而来?将由谁来筹建?经费使用谁来监督? 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我曾谈到,京剧进校园、中小学生齐跳集体当初是怎样“出笼”的。据“内幕消息”,这就是教育部门是想办法去弄一笔钱,所以想出了这些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的“项目”,能把钱弄来就好,至于这个项目有什么效果,能否持续开展,本来就没有想过。所以,这些热热闹闹的项目,现在已经冷清,是在意料之中的。教育部门也压根不会在意的。由于基本教育环境未变,基本教育思路未变,“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极有可能步其后尘。 要减少这种自上而下而由行政部门安排的教育活动,在笔者看来,首先,必须改革现在的“项目申请”教育拨款方式,“项目申请”貌似可以把钱用到点子上,但却增加了权力寻租以及申请项目的巧立名目,近年来越演越烈的“跑部钱进”和各种令公众大呼意外的教育项目,大多拜这种拨款方式所赐。另外,“项目申请”制往往特别重视立项,而不重视项目开展的实际效果,所以,也就有不少教育项目的轰轰烈烈开场,最终黯然收尾。 其次,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出台,这告诉我们,教育的改革思想,还没有真正入脑,传统的教育管理思维和方式还根植于有关部门的脑海,在现实教育中进一步发酵。要让教育改革思想入脑,需要审视每一项教育决策是否符合改革理念、改革方向。

阅读( ) | 评论( 0 )
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472号12-15楼   业务联系:020-87609705 版权所有© 广东教育出版社
ICP备案号: 粤ICP备16030157号